- +1
視頻|許紀霖致青年:像螢火蟲一樣,有一分微光,發一分熱
五四青年節就要到了。今年是五四運動105周年,五四精神對于當下的年輕人來說有哪些積極意義呢?本期視頻,我們繼續請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許紀霖來談談今天的我們怎么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想起魯迅先生在五四的時候寫過一段話,他說:“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這段話很短,但是每一句話去品味,你會覺得好像都是沖著今天我們這代年輕人來說的。特別是當中有一句話一下子點燃了我,他說:“就令螢火一般”,這個螢火就是螢火蟲發出的光。去年暑假,我去了一次沙巴州。有一天晚上,我們參加了一個團,到一片濕地去看螢火蟲。這給我很大的震撼。四周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船悄悄地在河上開出去,突然飛過來一大片螢火蟲,在黑暗當中,你心情已經很沉寂、灰暗了,但突然被興奮起來,你被眼前的景象感動。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來,覺得我活在世界上應該做什么,不是做一個燃燈者,而是一個螢火蟲。
過去從五四開始,知識分子總是相信自己代表了普遍的正義、良知、知識,給人類帶來了啟蒙,帶來了光明,把自己看作普羅米修斯,是一個燃燈者,在黑夜當中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甚至給世界擺脫黑暗、走向光明帶來希望。但是五四一百多年過去以后,這樣一種知識分子的優越感、自豪感,多多少少是打了折扣的。今天你(敢)說我還是燃燈者?至少我個人不敢說這話。我真的能改變、驅散人心中的黑暗嗎?改變現實中的一些不如意嗎?我承認我沒這個能力,我做不到。我和大家一樣,都有種無力感。但是這并不是意味著我們就此就算了。我們做不到是一個燃燈者照亮別人,但是我們應該像螢火蟲一樣,有一分微光就發一分熱。
我這兩年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我想了三句話和我們的年輕朋友共勉。第一句話是不沉湎過去,第二句話是不預支痛苦,第三句話(是)對當下負責。不沉湎過去,不要老是想著過去如何如何,也不要去預支痛苦,總是想著會不會以后更爛,我以后怎么活;不要預支痛苦,最重要的是對當下負責,過好每一天,對當下的每一天、每一刻的自我負責,同時也對別人負責。這個別人不必是廣大的普羅大眾,首先是對你最親近的人負責,如果你還有余力,你就發些微光,對更多的人擔當些你認為可以擔當的責任。
最后回到魯迅,我時常想起當年魯迅先生告訴他的學生、也就是著名的左翼作家柔石他(魯迅)的人生之道,他說:“人生當如大象。第一,皮要厚一點,不要怕流血,要經得起挫折;第二,要堅韌地、慢慢地向前走。”這個向前走就是向上走。還是要有一個希望,走得到走不到不重要,就像魯迅先生寫過另外一篇雜文叫《過客》,雖然前途我不知道是怎么樣,我依然要向前走。這也是儒家所說的“知其不可而為之”,不管前程如何,依然堅韌地、慢慢地向前走,向上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