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內首套軍民融合核電站“中樞神經”正式發布
歷時五年研發,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核集團)于12月6日在成都正式發布國內首套軍民融合核安全級DCS平臺“龍鱗系統”(NASPIC)。中核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顧軍在發布會上介紹稱,該平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已通過最高等級的功能安全認證,部分關鍵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備“走出去”條件,適用于核電站、研究堆、小堆等多種反應堆控制系統。
自主化的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有助于中國核電技術實現整體出口。目前國內在運核電站中大部分的DCS系統依賴于國外進口,核級DCS系統和核主泵的自主化短板常被喻為中國核電行業的“神經病”和“心臟病”。“龍鱗系統”的問世將改變上述格局。

如果將核電站比作人體,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下稱“DCS”)相當于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在神經系統健康運行的時候,通過處理、分析各神經元接收的外界信號,控制身體做出應有的肢體反應。 DCS控制著核電站近300多個系統、近萬套設備,是核電站四大關鍵設備之一。
核電DCS通常分為兩部分,其中的非核級部分,和常規發電廠的控制系統一樣,主要是在電站正常運行時的監視和控制。核級DCS的作用則是在發生事故時緊急“剎車”,實現事故工況下反應堆安全停堆、專設安全設施驅動等功能,限制或減輕事故后果,保障反應堆及人員安全,是確保核電站安全運行的最關鍵部分。
中國核電行業發展30多年以來,核電站的國產化率從1%提升到85%-90%。由于安全等級高、技術復雜等原因,相比于其他設備,核電站儀控系統是較晚實現國產化的關鍵零部件。
DCS集計算機、控制、通訊等多門類學科于一身,是非常龐大而復雜的系統。用于核電廠的安全級DCS技術要求則更高,受到一系列核安全法規、標準的約束。“龍鱗系統”由中核集團直屬核心研發單位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下稱核動力院)研發。核動力院是中國唯一集核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試驗、運行和小批量生產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科研基地。
2017年11月,“龍鱗”安全級DCS模擬件經過嚴苛的鑒定試驗考驗和國防科工局的審查,取得軍工核安全設備制造許可證。今年11月,經過嚴苛的鑒定試驗考驗和國家核安全局的審查,“龍鱗系統”取得《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和制造許可證》,由此獲得國內民用核電廠安全級DCS設備供貨“牌照”。

核動力院核動力儀控工程中心主任、“龍鱗系統”平臺研發項目經理吳志強對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龍鱗系統”包括主控制站、安全顯示站、網關站、工程師站等,目前在軟件和系統集成方面已經實現100%的國產化,不存在任何黑盒子和出口限制。
據澎湃新聞了解,“龍鱗系統”已于2016年9月在方家山核電KRS改造項目上成功投運及驗收,目前運行良好。除此之外,該系統已獲得兩個工程訂單,并將應用于后續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項目。
發布會當天,核動力院設計所所長助理劉艷陽對澎湃新聞稱,“龍鱗”項目隨中核集團“華龍一號”核電技術的立項而立項,繼承了軍用安全級平臺和“華龍一號”先進堆芯測量系統等安全級設備的核心技術。研發團隊梳理了歐標、美標和國標三大套標準,與國外類似產品相比,“龍鱗系統”在設計、驗證、試驗鑒定等各個環節符合了最全面且最嚴格的國際和國內標準要求,核安全級DCS系統在實現國產化后的成本優勢明顯。
據劉艷陽介紹,“龍鱗”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可靠性:采用先進可靠的信息安全技術,通信誤碼率低至10的負11次方,領先國際標準一個量級。通過1.4倍裕度地震鑒定試驗,反應譜最大加速度超過10g,超過八級地震烈度,屬于業內最高標準。“在產品鑒定上,我們設置了高溫、高濕、電磁干擾等各種嚴酷環境,抗震性能預估了今后使用場合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概率。”此外,“龍鱗”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操作系統,通過軟件V&V(驗證與確認)和第三方獨立測試,有利于之后的程序迭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