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產偶像劇的硬傷:新版流星花園“槽點”分析
國產偶像劇概況
自1998年國內第一部大火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開播以來,國產偶像劇已走過20年歷程,二十年間不投入成本不斷攀升,影視攝錄和后期處理技術逐漸發展。雖然偶有《結愛》等不錯的作品出現,但國偶總是以“土味兒雷劇”的形象出現在觀眾眼前。為了拯救收視,不少制作人采用了翻拍經典老劇的套路。比如說由柴智屏翻拍的新版《流星花園》。

借老版在國偶中的開山地位,新版流星花園未播先紅。開拍之前主創團隊可謂是吊足了觀眾胃口。先是說明此次重拍是為了“彌補16年前經費緊張的遺憾”勾起老粉回憶與關注,又是投入超過原版30倍的經費,并且在全國各大表演學院遴選演員,可謂聲勢浩大。
開播之后,新版的確收獲了較高的熱度,關于劇情、演員的熱搜不斷,各類話題關注度與討論量達到較高水平。



各種現象表明,新版《流星花園》走上了“黑紅”之路,那么為什么觀眾幾乎一邊倒地給這部回憶翻拍劇差評呢?是因為沒有誠意只是一味“炒冷飯”嗎?是因為新版在劇情設置、臺詞、服道化等方面有什么重大bug嗎?
本文將從分析新版《流星花園》槽點入手,進一步反思國產偶像劇的“硬傷”。
本文數據來自7.26之前豆瓣前1500條最熱評論(熱度按點贊數衡量)。
數據含義如下:



首先,對所有差評進行分析,將三星及以下的短評中文分詞后,選取出現頻率前100的詞語制作詞云圖。與劇目制作有關的吐槽集中在了劇情、配音、臺詞與廣告植入,總體而言給觀眾“尷尬”之感。

從評分小于3的短評中選出含有“劇情”或“劇”的,查看除去演員外討論較多的話題,繪制雷達圖。可見觀眾不滿劇情較“瑪麗蘇”,“土”感強烈。除了整體的描述外著重吐槽了橋牌和手機的情節。




轉換角度,看隨著時間變化,有關臺詞的差評如何變化。討論次數方面,首播之后的吐槽達到高峰,之后有所下降,第一周周末達到低谷。第二周開播,討論程度小幅回升,但之后又無人問津,與劇本身的討論變化規律一致,前期吐槽較猛,后期關注度低。再看有關臺詞的差評所占比,可以發現,在首播之后比例達到最高峰,并且比重較穩定,成為了該劇的“固定槽點”。



找到含有“配音”,三星以下,且點贊數大于等于50的短評,提取關于配音的槽點。可以看到,吐槽配音的標配是順帶吐槽演技、劇情、臺詞,配音給觀眾的感覺是出戲、尷尬、土(看來這也是該劇貫徹到底的風格)。

從評分小于等于3的短評中選出含有“廣告植入”或“廣告”的,查看除去演員外討論較多的話題,繪制雷達圖。
“尷尬”、“不好”、“差”占大多數,集中吐槽了關于vivo手機的植入,呼應了前面的手機劇情梗,對比之下,不少觀眾表示“錯怪了”當年的《一起來看流星雨》(雷陣雨),看來之前的一眾爛劇逆風翻盤的機會便是等待更爛的劇出現。


新版《流星花園》其實也反映了國產偶像劇的不足之處。
首先,國偶的劇情普遍低幼、雷人。為了趕制出一部圈錢作品,編劇不仔細琢磨劇情安排,效果自然差強人意。比如《極光之戀》的廣播體操名場面。還有《璀璨人生》中的15邁車禍現場,都是編劇忽略觀眾智商的結果。
其次,臺詞尷尬、邏輯不通。劇情設置都成問題,更別提臺詞了。演員說臺詞是為了推動情節發展、塑造人物性格,但是國偶中的臺詞更像是為了湊數而隨意寫出的。前有信誓旦旦雨中吃大餐的《公主小妹》(試問真的吃得下去嗎),后有“加油,鹿小葵!”(《是!尚先生》)引發群嘲,國偶臺詞一天比一天雷人。
最后,配音一言難盡,季冠霖幾乎成為女主標配配音,總是一股“伶俐腔”觀眾在熟悉的聲音下難以入戲。廣告植入十分明顯,本來好好的劇情,硬是被廣告打斷,讓觀眾入戲是不存在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