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網絡直播經濟火熱,上海通過4個方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4月25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知識產權促進高質量發展,以及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等有關情況。
去年查辦涉及網絡侵權假冒案件124件
網絡直播經濟已成為一種新的銷售業態。市場監管部門如何有效加強網絡直播環節的知識產權保護?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總經濟師李孝猛表示,市場監管部門非常關注直播帶貨環節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2023年,全市市場監管部門總共查辦涉及網絡侵權假冒案件124件,主要通過4個方面來加強網絡直播環節的知識產權保護。
一是建立健全執法機制。針對互聯網領域違法行為的規律,建立網絡環境下調查取證的制度規范,健全源頭末端兩手抓、線上線下相結合、市區兩級聯動、跨部門跨區域協作的全鏈條、全覆蓋、全方位的執法機制。利用執法協查平臺、網絡監測系統、12315投訴舉報系統,加強線索挖掘、違法行為研判,優化協查流轉、提高執法效率。
二是建立政企合作機制。建立執法部門與平臺企業、權利人的合作機制,發揮企業在調查取證、商品鑒別、信息溯源中的作用。督促平臺企業加強入駐商戶的前端管理和商品審核,建立違規商家識別、假貨識別、劣品識別等數據模型,第一時間發現并處置侵權假冒行為,并及時向執法部門報告,積極配合執法部門調查取證。
三是提升協同保護效能。大力暢通社會面的投訴舉報渠道,提升對網絡直播領域售假行為的發現能力。同時加強與外省執法協作,將違法線索及時移送經營者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共同打擊侵權假冒行為,幫助本地企業進行異地維權。
四是加大執法辦案力度。依法嚴厲查處網絡銷售、直播帶貨中侵權假冒違法行為,形成了一批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典型案例。如寶山區市場監管局查辦的上海佳城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銷售侵權LV商品案、嘉定區市場監管局查辦的上海美奢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直播售假案等,有效震懾了直播帶貨中售假的不法分子。
跨區域、跨部門協作打擊假冒侵權行為
有不少假冒侵權案件涉及多部門、跨區域,對執法工作提出不少挑戰,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在聯動協同執法工作上有哪些創新舉措?
李孝猛表示,2023年,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商標、專利、商業秘密等方面的違法案件1567件,罰沒款2020萬元。
在強化知識產權執法方面,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持源頭末端一體查處,突出全鏈條打擊。去年,普陀區市場監管局查處了一系列侵犯“北大荒”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案件。執法部門從銷售終端入手,成功摸清涉案商品的全部生產銷售環節,最終對假冒“北大荒”注冊商標的大米生產商、經銷商和終端銷售商全部進行了處罰。
今年3月,上海、蘇州兩地的市場監管部門,對上海、蘇州兩地從事冷凍雞肉銷售的多家商戶,侵犯六和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開展聯合行動,總共對11家上下游商戶進行立案調查,其中對9件涉嫌犯罪的案件線索,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二是堅持線上線下一體監管,突出全覆蓋保護。2023年,寶山區市場監管局查處了上海某網絡科技公司侵犯LV注冊商標專用權案。當事人以直播形式銷售侵犯LV品牌注冊商標的包及配件共400余件,違法經營額約50萬元。因當事人侵權行為涉嫌構成犯罪,該案移送公安機關查處。
三是堅持部門區域一體聯動,突出全方位協作。市場監管部門始終著力健全跨區域、跨部門的知識產權執法協作機制,推動長三角三省一市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出臺《市場監管聯動執法實施辦法》《網絡案件聯動執法合作協議》《行政執法取證規則》等執法協作文件,聯動查辦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案件。
青浦區市場監管局會同嘉善、吳江市場監管部門聯合開展“明前茶”市場專項執法行動,總共對12個涉嫌侵權的當事人進行立案調查。嘉定區市場監管局會同太倉市場監管局,對太倉江南副食品城進行突擊檢查,查獲一起銷售侵犯太太樂調味料產品商標專用權的案件,涉及太太樂調味品500余件。
下一步,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將組織開展“守護知識產權”專項執法行動,推動成立長三角知識產權保護聯盟,以更高標準的知識產權保護舉措,以更大的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更好地服務上海高水平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