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了他,秦始皇不惜發動一場戰爭,這個男人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

嬴政
為了一個女人發動戰爭的叫昏君。那為了一個男人發動戰爭的又該叫什么君?還別說,中國歷史上真有這樣的奇葩人物。公元前234年,剛剛掌權不滿一年的秦王嬴政無意間翻閱了兩本叫《孤憤》和《五蠹》的地攤文學,不曾想這一看,眼睛再也挪不開了,事后情不自禁地對貼身秘書李斯表示:寡人若能見作者一面,死也值了。
追星狂人說干就干,當即就派兵攻打韓國,啥也別說了,城池土地通通不要,趕緊把我韓老師快遞過來。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有史可載,為了一個人才而發動的戰爭。那這個韓老師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竟讓秦始皇對他如此癡迷呢?

韓非子
一、法家說了什么?
通常我們提到韓非這個人的時候,都會說他是法家三派的集大成者。
所謂法家三派,即法、術、勢。
三大門派中,“法治”派的開山祖師就是秦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商鞅老前輩。這一派堅持依法治國,認為法律條文是國家運行的唯一準則,也是最高準則,哪怕君王也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把法令條文藏之于宮府,布之于百姓,讓他們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只要人人按法律條文辦事,辦演好螺絲釘的角色,國家機器就能有條不紊地運轉,根本不需要什么仁義禮智信。而法治的關鍵則是要保證百姓們能心甘情愿依法辦事,因此國家需要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讓人民發自內心地相信法律的權威和信用。

商鞅
第二派是“勢治”派,代表人物是齊國稷下學宮榮譽教授慎到先生。這一派認為法律的推行需要人來保障,如果沒有一個強勢人物出來護法,就算國家有完備的法律條文,群臣百姓也不會把黨紀國法放在眼里。所以他們認為君主才是法治推行的關鍵,以君權為核心推行法治才能治理國家。因此要擴大君王的權勢。

慎到
第三派則是以韓國改革總設計師申不害總理為代表的術治派。這一派的理念與勢治接近,也認為法治靠君權,但他們在“勢治”派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不僅主張君王要保持強大的勢力,還教導君主應該如何勤修帝王心術,如何保證自己的勢力不被架空。

申不害
中國有句話叫外儒內法,這個“法”呀,指的就是法家的勢治跟術治,其實,相比于法治,勢治和術治才是歷代君王最看重的東西。
二、翻譯翻譯,什么叫法術勢?
如果說到這里大家還不理解法術勢的區別,那么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比方吧。
這就好比建造一輛豪華戰車,法治派就是一名優秀的設計師,他們認為只要按照設計圖紙來,造出來的車絕對杠杠滴。因此,他們著重于升級車輪、車廂、燈泡、座椅這些零部件,并規定如何科學排列,怎樣高效運行。
但是前面說過,法家學說想要推行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你得有人來護法呀。不然誰會把法律當回事?這就好比再豪華的車輛,他也需要司機駕駛,需要發動機驅動呀。這司機當然就是君王。那發動機是什么?是君王的勢力。
什么叫勢力?
人多則勢眾嘛,朝廷里擁戴你的人,就是你的勢力,人多了你的勢力自然就大了。
君王無論再怎么位高權重,他終究只是一個人。他想花錢,他能自己去收稅嗎?他想殺人,他能自己掄刀上嗎?不能。他總得需要人去執行啊!執行的人要是聽你的話,那你的權力就能運行天下。要是人家不聽話,那你的政令連宮門都出不去。
可人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沒有人會把皇上放第一位,一旦皇上讓你辦的事情跟自己的利益起沖突,你怎么辦?輕則陽奉陰違,重則抗旨不遵。
沒人幫他干活,那皇上的權力不就沒法使用了嗎?
所以君王必須盡最大可能擴大勢力,怎么擴大呢?找更多愿意幫你干活并且有能力幫你干活的人呀。
比如說朱元璋想誅殺胡惟庸一黨,你說大臣們會奉旨嗎?
不是革命戰友,就是同鄉兄弟,誰下得了這個手呀?難道老朱要自己拎著刀去砍死他們?

朱元璋
不需要,老朱只需要成立一個叫錦衣衛的辦事機構,提拔一些跟胡惟庸沒關系的底層軍官,讓這些愿意聽話的鷹犬去收拾他們就可以了。這就叫擴張勢力。
然而,這一派的思想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萬一發動機不聽司機的話怎么辦?比如錦衣衛指揮使勾結胡惟庸架空老朱,那不就芭比Q了嗎?
別怕,法家早就貼心地給各位老司機準備了發動機維護手冊,也就是所謂的術治派。這一派傳授的是帝王心術,主要教你如何跟發動機們斗心眼,核心宗旨就是反架空。

錦衣衛
三、沒有發動機的秦國
那么這跟秦始皇喜歡韓非有什么關系呢?
這里的關系可就大了。
韓非所在的韓國,實行的是術治立國,主營業務就是發動機維修。但是韓國的命不好,他只有自行車的配置,卻拿著一本勞斯萊斯的操作手冊,結果一頓瞎比畫,弄得一地雞毛。
秦國的情況恰好相反,商鞅變法為秦國打造了一輛當世配置最強的豪華戰車。可由于商鞅同志過早地離開了大秦人民,他沒有給秦國留下發動機設計圖,更沒有發動機維護手冊。
這就導致大秦這輛戰車雖然猛,但是它的司機有時候不懂怎么操作發動機,容易被有心之人取而代之。
比如秦昭襄王時期,由于秦王年幼無法主政,宣太后就在駕駛室上坐了40多年,名義上的司機秦昭襄王則當了40年的提線木偶,后來贏稷偷偷發展了范雎這個“勢力”,讓他去幫自己斗倒宣太后,這才成功奪回駕駛座。

宣太后和秦昭襄王
到了秦始皇上位的時候,同樣的戲碼又出現了。當時嬴政年幼,駕駛座上坐的是他第二爹呂不韋,副駕駛座上坐的是他娘趙姬和第三爹嫪毐。要不是后來秦始皇借助楚國外戚勢力成功反殺嫪毐,大秦這輛跑車差點就被嫪毐這轉輪王給過了戶。
所以缺乏系統性操作手冊,一直都是歷代秦王的難言之隱。過去雖然有術治和勢治的理論,但眾說紛紜,支離破碎,沒有人能把它們進行系統性糅合,更沒有人能把它們與秦國的“法治派”思想進行有機結合。
直到韓非的出現!
《韓非子》這本書是法術勢集大成者,并且其大部分篇幅,都在講勢和術,說的都是如何維護君主權威,如何防范臣下竊權。而這一切,正是當時法制有余,勢術不足的秦國所急需的。如果沒有勢和術,就算秦國打下天下,那也只是為下一個呂不韋做嫁衣。這誰能受得了啊?相反,有了《韓非子》,后世秦王只要不是胡亥這樣的蠢才,他都能照著書本比劃兩下呀!
嬴政會對韓非如此癡迷,也就不足為奇了。

韓非子
文史君說
法治為強國綱領,君權為法治核心,“勢力”乃君權觸手,“術法”乃維權利器。法治缺失則國家弱小,勢治缺失則君權旁落,術治缺失則地位不保,三者齊備則國富君強。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