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屋明瓦亮,心清事明
最近,我們計劃自駕回趟老家。妻子提議將在北京用不到的東西拉回去存放,但翻來撿去,也沒有找出幾件可以“斷舍離”的物品。可一想到每次搬家,大包小包堆成小山,我又覺得萬物皆可拋。
于是忍不住和妻子討論,“要不要把沒用的都直接丟掉,嘗試一下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妻子反問我“是不是飄了?”然后,掏出賬本讓我看。
果然,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小到針頭線腦,大到家用電器,列出清單來一看,才知道一個家庭過日子有多繁雜。
以廚房為例,要做飯就少不了柴米油鹽、鍋碗瓢盆,以及各類洗洗涮涮的工具。單就鍋來說,要蒸米飯不能沒有電飯鍋,要蒸饅頭少不了鋁鍋,要炒菜還要有鐵鍋……
仔細想想,極簡主義生活看起來美好,實則是一件挺奢侈的事情。首先要富足到有足夠多的、沒用的家什用來“斷舍離”;其次還要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不能餐餐飯都在家做。不然,免不了精打細算,也免不了回家圍著灶臺轉,吃完飯還要刷鍋洗碗,油膩膩、黏乎乎的,勞累上半天。要不想受這份累,可以添個洗碗機,但這又違背了極簡的主張。
妻子通透,一語道破生活的關鍵,“這也丟、那也丟,不如地常掃,灶臺常擦,物盡其用。”這讓我想到,我們村子有一位老奶奶極愛整潔,三間土坯房每天清掃得干干凈凈,一把葫蘆瓢使了半輩子。她惜物,從不亂丟東西,還常把別人家不要的布頭收集起來做成鞋墊或門簾,撿回來的紙殼、塑料瓶也總碼放得整整齊齊。
在惜物上,妻子繼承了老一輩人的傳統,一個記賬本密密麻麻從頭寫到尾。更令我欽佩的是,她上小學的課本至今還留存完好。從實用性看,這些課本顯然沒有用了。但是,它們被打理后,成為生活藝術里的遺珠,讓人感到十分美好。
現在人的生活節奏快,匆匆地吃飯,匆匆地趕路,壓力也大。有人通過瘋狂購物釋放壓力,有人嘗試“斷舍離”來為自己減負。但事實上,買東西也好,丟東西也罷,如果沒有把這件東西放在心上,它便無關內心的安寧與幸福。
或許,對于普通人來說,與其崇尚極簡主義,不如做生活中的長期主義者。屋明瓦亮,心清事明。我們只需要做到,不讓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落灰,包括自己的心情。
因而,不妨懷一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心境,用心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把自己和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打理好,例如讓被子曬足陽光、把塵封的高腳杯擦亮,或許都不失為一種不錯的解壓方式。
拂塵即撫心。不舍不棄,不依不戀,一顆奔波的心才會有安放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