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六小齡童回應“西霸”傳聞:猴戲不姓章,希望猴戲百花齊放
近日,網傳吳承恩故居掛滿六小齡童照片,引發網絡熱議。

針對西游圖書出版、西游文化講座、西游題材影片拍攝等一系列公眾關心的話題,他也一一道來。
六小齡童希望,通過這次訪談,消除不必要的輿論誤解,更希望為更多喜歡西游文化的人們傳遞源自經典的力量,傳遞正能量。

六小齡童,80后都習慣叫他“孫悟空”。86版《西游記》實在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到今天,不少人心中最經典的“孫悟空”就是六小齡童。但最近微博、知乎上,對六小齡童的質疑聲不少。
有網友爆料,江蘇淮安吳承恩故居門口設置了許多六小齡童的畫像和雕像,內部也有大量六小齡童、猴王世家等展品,而吳承恩事跡及史料的陳列卻相對較少。有游客吐槽,都不能說是吳承恩故居,感覺是“六小齡童故居”了。
對于此事,在接受采訪時,六小齡童說,“吳承恩的故居面積很大很大,門口掛了一張我的便照,我當時不知道是當時的紀念館館長在管(這件事)。我當時是紀念館的榮譽館長,公益的,分文不取的,(我)也是吳承恩先生家鄉淮安的榮譽市民,包括那里還有吳承恩中學,我也是榮譽校長……都是公益的。”
據六小齡童介紹,在吳承恩故居中,有一塊占到十分之一面積的地方,作為“美猴王世家藝術館”。
“(藝術館)是2004年,中國農歷的猴年(建立的),當年我父親還在世,我們把家族四代猴王,演繹故事的圖片、實物,包括一些字畫、書法作品和工藝品,無償捐贈到‘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六小齡童說,這里更多展示的是在出演西游記時的實物圖片,還有一些電視劇版西游記的劇照。所有這些內容都是由吳承恩故居管理處來設定、布展。
2007年,六小齡童出演了電視劇《吳承恩與西游記》,在劇中飾演吳承恩先生,講述吳承恩從28歲青年到82歲的傳奇人生,其中包括《西游記》的創作過程等故事。所以在吳承恩故居中,出現了一些六小齡童飾演吳承恩的劇照。

曾有網友說:六小齡童老以為孫悟空就是他,他就是真的孫悟空,其他的都是假猴王,甚至有網友稱其為“西霸”。網絡上還流傳一組網友做的圖集,質疑者稱周星馳演的孫悟空有個雙臂扛起金箍棒的經典動作,六小齡童認為這個動作不正宗,多次在公眾場合模仿、嘲笑這個動作。
針對這樣的說法,六小齡童也給出回應:
中國內地的觀眾,不會因為你是名演員,你演所有的戲都會說你好。不是這樣的。過去很多名演員,演了很多好戲,偶爾一部戲不適合,只能說不適合,演員沒有好壞之分。但因為不適合,覺得演的不是很好,馬上會受到批評,這個很好。也許我們中國內地的觀眾之前對我太好了,基本上(對于)我的美猴王(表演)看不到一條負面新聞,甚至批評,所以我一直覺得,我的各方面可能做得都沒有什么大的問題,但是我也在檢驗自己、梳理自己的工作、事業、說話等,也要做一些調整。因為有時候會引起一些誤解。
比如,我對西游文化的傳播,我從來沒有說我孫悟空六小齡童是正宗的。父親曾經說過,也是我的觀點,猴戲不姓章(章為六小齡童本姓),(猴戲)屬于中國屬于世界,希望猴戲藝術百花齊放。如果都跟六小齡童一樣,孫悟空就沒有意義了。我個人只是演過孫悟空的一個老演員,希望可以用更多的、不同的藝術風格傳播西游文化的精髓和正能量。
演藝界所有演過西游記和孫悟空的都是好朋友,很尊敬。
回應“活在過去”質疑:前半生在傳承國粹的猴戲藝術,后半生希望更多地傳承中國的西游文化
還有網友說,六小齡童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怒刷存在感的機會,逢年過節,或者遇到名人紀念日、國家大事,他要么發與此人的合影,要么提及自己曾飾演有關的角色,告訴全國網友:“俺老孫在此!”30多年來,他也總是反復提及西游記,這讓一些網友感慨其“總活在過去”。
對此,六小齡童解釋說,在微博上發一些與老藝術家的合照等,是表達尊敬和緬懷,“對于一些被人們遺忘的老藝術家,很感慨……”
至于為何總是提及西游記,六小齡童表示,有些東西就是要反復地講,傳統文化、西游文化中,有些內容是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表達,更多更好地宣揚西游文化。
“一個人的一生,會有他的專長和特點,希望把我對孫悟空的表演、對西游文化的理解更多地(進行)總結,與大家交流。大家一起努力,把中國的西游文化傳播出去。”
六小齡童說,父親的一生,更多的是在演繹,而對于他而言,除了演繹,還要總結,通過總結,把這種藝術文化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原題為《六小齡童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專訪,自述傳承西游文化心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