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無人配送,突破送貨極限
每逢正午時分,從深圳星河商圈的辦公樓向外眺望,幾個黑影在空中穿梭,那是無人機在忙著送外賣。
此場景并非孤立存在,同樣也在上海百聯金山購物中心上空上演。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普及與應用,低空飛行領域的應用場景日趨廣泛,低空經濟正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別是自今年以來,低空經濟領域行業和政策利好頻發,垂直起降航空器領域也喜訊連連。隨著低空經濟的持續升溫,其背后所蘊含的超萬億市場規模逐漸顯現,同時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作為低空經濟的一大載體,目前,我國無人機產業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
據統計,我國無人機產業的年復合增長率約13.8%,全國無人機企業已超過1.5萬家,無人機擁有者注冊用戶超過70萬個,無人機注冊數已超過100萬架,年飛行量約2000萬小時。
低空經濟是一個更加廣泛和復雜的領域,盡管無人機在低空經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不能將低空經濟簡單地等同于無人機,特別是消費級無人機。

與此同時,無人物流也正在全面提速。
日前,深圳、珠海間首條無人機低空快遞物流航路啟動試運行,無人機物流商業化落地再度引發熱議。
國內多省市也出臺鼓勵政策,宣布加碼無人機物流等低空物流產業。
不久前,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在長三角、粵港澳、川渝、內蒙古、陜西、新疆等重點地區,鼓勵開展無人機城際運輸及末端配送應用示范,形成量大面廣的航空物流配送裝備體系;支持研究低空物流解決方案,探索智慧物流新模式,推動大型無人機支線物流連線組網,以及城市、鄉村、山區、海島等新興場景無人機配送大規模應用落地,推動構建航空物流配送網絡。

為什么要發展“無人化配送”?
優劣勢在哪?
何時能夠成熟?
前景如何?
對此,多個媒體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無人機配送作為低空經濟的一種實現場景,較之無人載客或其他形態而言,目前是最為容易在C端形成突破的一種方式。

其優勢在于空中物流較之線下配送的速度更快、渠道更加扁平,且可以點對點直達,精準化送達時效。
劣勢在于現有技術條件和物聯網能力下,無人機配送的載貨能力不足、成本較高,且往往只能就單一訂單進行配送,其應用場景也更偏外賣而非傳統電商,消費場景有待突破。
無人機物流商業化落地的難點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技術瓶頸導致成本較高且服務區間不足,同時載重和可運輸物品受限。
二是服務體驗有較大限制,即使是以外賣為特征的即時配送,其收件對象的位置也可能在時間差中發生變化,且并非任何場景都適合無人配送精準送達。

無人機物流由于可以點對點送達,較之傳統物流的接力式送貨,必然可以扁平化渠道。
如果大批量使用,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有效地北斗導航系統,不斷集約,可以突破傳統人力密集型物流難以降低的成本天塹。
但這必須有賴于技術的進一步迭代,包括無人機的續航、智能等能力的升級,以及相應成本進一步下降,以及任務系統從點對點到單次多任務能力的提升。
在達成單次多任務能力、單次大載重能力等真正場景應用和成本降低剛需的之前,本質上只是相關物流配送企業亮肌肉和試錯的一種方式,也只能有限使用在送咖啡、餐點或小件快遞等狹窄場景中。

一旦規模商業化,勞動密集型的物流快遞行業,將可以通過無人配送走向集約智能模式,極大的降低人力成本,并通過技術迭代,挖掘包括同城配送、冷鏈速達等一系列暫未破冰的物流消費場景。
此外,快遞物流企業在鄉村等偏遠地區的投放,將進一步延伸,尤其是一些過去只有郵政能夠抵達的“極限地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