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15000人參賽的上海半馬,感受金標賽事的熱情提速
這個周末的上海,“速度與激情”是當仁不讓的主旋律。
周冠宇等車手的F1賽車轟鳴聲響徹上海西北角的“上賽道”,而在黃浦江邊的東方明珠腳下,來自世界各地的跑者用雙腳踏出了不一樣的城市速度。
4月21日清晨,2024浦發銀行上海半程馬拉松鳴槍起跑,15000名跑者在21.0975公里的城市跑道上感受了海派文化的魅力,以及世界田聯金標賽事的細致服務。
最終,來自肯尼亞的朗塞爾·基普科里爾·孔加以1小時29秒奪得男子組冠軍,來自坦桑尼亞的瑪格達萊娜·克里斯平·肖里以1小時09分57秒在女子組爭奪中折桂,兩位外籍精英跑者雙雙刷新上海半馬的賽道紀錄。
99.06%的完賽率,證明了這場賽事的跑者正變得越來越快。從2015年第一次鳴響發令槍到2023年榮膺世界田聯金標賽事,上海半馬正在用它成熟、細致和溫情,讓“一城雙馬”成為上海的燙金名片。

上海半馬鳴槍開跑。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賽道成績不斷提速
“怎么樣,這次成績多少?”“有沒有達到預期?”“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PB了?”在北外灘旁的上海半馬終點線處,許多跑者們相互打招呼的方式,就是詢問成績。
而跑出PB(個人最佳成績),成了跑者口中頻率頗高的答案。
今年的上海半馬,精英跑者正變得越來越快。男子組冠軍朗塞爾·基普科里爾·孔加的1小時29秒和女子組冠軍瑪格達萊娜·克里斯平·肖里的1小時09分57秒,都刷新了上海半馬的賽道紀錄。
而國內男子組冠軍賈俄仁加則跑出了1小時03分18秒的成績,同樣是自己的個人最佳。
“上海算是我的福地。從2018年開始,一直都在跑,每年都不差,所以對上海有很大的情懷。”賽后接受采訪時,賈俄仁加也顯得頗為興奮,“加上今年天氣好,賽道也很舒服,訓練也比較系統,就創造了PB。”
而在今年的賽道上,提速的不只有精英跑者。
以1小時26分完賽的大眾跑者劉娟跑進了女子組的前20名,雖然沒有刷新PB,但相比去年在同一條賽道上跑出的1小時41分,成績也有了大幅提高。
“今年到現在已經跑了十幾場比賽了,不過大部分都是以賽代練,重點還是想要在上海半馬跑出好成績。”

上海半馬的男女賽道紀錄在今年都被刷新。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有意思的是,就在參加這場上海半馬的前一天,劉娟剛剛才在上海馬橋半程馬拉松賽上跑了個第六名,兩天時間完成“背靠背”半馬,對于劉娟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但在她看來,“這里的賽道很好,服務很好,跑道周圍觀眾的氛圍也很棒,所以也讓我們能夠跑出好成績。”
作為大眾跑者里的優秀選手,在劉娟看來,上海半馬能夠提速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下半年上海馬拉松的助推,“上馬抽簽實在太難了。”
“所以就想要在這場比賽里跑出一個好成績,拿到直通名額,然后好好訓練,在上馬刷新自己的PB。”
劉娟的參賽目標,正是一大部分刷新PB的參賽者的共同想法。“一城雙馬”不僅僅是兩場比賽,中間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互動。
希望參加上馬的跑者在上海半馬中不斷提速,爭取直通名額,而通過上海半馬的歷練,這些跑者又能在上馬賽道上跑得更好。
細致服務也在提速
在賽事運營方,上海東浩蘭生賽事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駿煒看來,每一位跑者的努力奔跑,是上海半馬能夠有資格扛起“一城雙馬”頭銜的重要原因。
因此,賽事組委會也自始至終都將“跑者至上”作為最重要的辦賽原則。

劉娟
“今年是上海半馬第一年榮膺金標賽事,所以我們在各方面都希望做得更好。”朱駿煒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在策劃組織和運營本次上海半馬時,組委會就是按照上海馬拉松的“白金標”標準去要求的。
“比如從天氣上來講,我們設置了專班對天氣一天一報,在賽前還專門舉行了一次會議,針對可能出現的高溫進行特別安排。”
細致的賽道服務,足以說明上海半馬的嚴謹——3公里處設有飲水站;自5公里起,每5公里設置飲料/飲水站,給予跑者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賽道7.5公里、12.5公里、17.5公里處設置飲水/用水站,跑者可以通過用冷水浸泡的海綿及時降溫。
賽道沿途共設置4個能量補給站,在10公里、20公里處提供都樂香蕉,12.5公里處提供SiS能量膠,20公里的補給站則準備了明治巧克力,給予跑者能量補充。
除此之外,為了預防高溫所帶來的潛在危險,組委會還在賽道9公里、14公里、18公里處配備了3處冰站,在8公里、12公里、14公里、18公里、20公里處設置了5處噴淋站,16公里、19公里放置了2輛霧炮車。
除了這些在賽道上逐年增加的服務保障站點,由上海6所高校的2200多名志愿者組成的“小馬達”團隊,以及25組騎行急救隊,也一直都是上海半馬的另一道風景線。

王洪興
“能把上海半馬作為自己的第一場半馬比賽,真的很幸運,這場比賽的服務和氛圍都特別棒。”21歲的王洪興還是一名在讀大學生,一天前他剛剛從江西趕到上海。
雖然沒有時間好好游玩一下上海,但是用雙腳感受上海的城市風情,也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反而不是東方明珠,而是地下隧道,又黑又長,太有挑戰了,但是第一次跑很新奇。”
王洪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次上海半馬的經歷會讓他堅持奔跑,而且會鼓勵身旁更多的同學和朋友一起奔跑,體驗路跑賽事的樂趣,“我希望下半年有機會跑上馬,作為自己的第一個全馬。”
賽事氛圍一起提速
對于立志打造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上海來說,體育就是這個周末的主旋律。一早鳴槍的上海半馬,和下午的F1中國大獎賽還有不少“隔空互動”。
“我應該算是幸運兒中的幸運兒了,不僅中簽了上海半馬,而且搶到了F1的門票。”在上海工作生活了10多年的小汪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這個周末,他的生活里充滿“速度與激情”,“前一天的F1沖刺賽和排位賽我也看了,不僅看到了周冠宇,還看到了很多明星,彌補了沒有現場看F1的遺憾。然后今天參加半馬,本來以為可能要半途退賽了,結果反而跑了一個PB。”

上海半馬的服務廣受好評。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在小汪“炫耀”自己既觀看了F1中國大獎賽,又參與了上海半馬的時候,路過的不少跑友都羨慕不已。“F1的票太火了,比上海半馬還要火,如果現在有人愿意轉讓,我可以立刻從這里跑去上賽場。”一位跑友表示。
從上海半馬到F1中國大獎賽,上海這座城市因為體育而熱鬧非凡。
根據F1賽事舉辦方數據,F1在上海的三天賽事,有近20萬人次到場觀賽。近20萬人次購票觀眾中,境外觀眾占10%,上海地區以外的觀眾占總人數的80%,這一比例創下了20年來的最高紀錄。
而剛剛完成“金標首秀”的上海半馬也不遑多讓,在多個賽事贊助商的支持之下,上海半馬將“體育+金融”和“體育+文旅”的跨界融合玩出了新的高度。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為了能夠滿足世界各地跑者在上海參賽和旅游的需求,上海半馬借助贊助商的金融能力,強化了外幣兌換、外卡收單覆蓋、機場等重點區域的服務,讓全球參賽選手感受到更便捷的支付體驗。
“體育真的能夠讓一個人變得不同,也能讓一個城市的氛圍變得不同。”就如劉娟的感慨,正是因為跑步,她的生活狀態變得更加積極,而她也看到了體育賽事對于一座城市的助力。
“就像上海半馬,作為金標賽事展現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我也和身旁不少跑友說,如果要跑比賽,一定要來上海跑一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