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蘇州當代美術館啟動“空間生產力”項目:吃下“一座城市”
作為蘇州文化藝術的發展重點項目,地處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畔的蘇州當代美術館基礎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預計2025年試運營,2026年正式開館。這一受到文化界關注的美術館建筑尚未完成,但其對公眾的藝術項目已經啟動。
澎湃新聞獲悉,4月20日,蘇州當代美術館“空間生產力”系列首個項目—— “宋冬:吃城市”在蘇州奧體中心商業廣場負一層中庭面向社會開放。“美術館的工作也不應受限而可以隨時隨處發生,蘇州當代美術館的建筑雖然還沒有建設好,但藝術項目已經開始。”蘇州當代美術館執行館長王曉松說。

地處蘇州工業園區緊鄰金雞湖摩天輪的蘇州當代美術館效果圖
“吃城市”:希望善待自己的家園
在這一項目中,藝術家宋冬邀請市民朋友,把這座他和20名志愿者,用時5天使用各種類型和顏色的餅干搭建起來、面積接近100平方米的“城市”,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一起吃掉。

蘇州當代美術館“空間生產力”系列首個項目—— “宋冬:吃城市”啟動現場

用各種類型和顏色的餅干搭建起來、面積接近100平方米的“城市”局部
“這座城市用糖果和餅干建造而成,看起來既可口又誘人。當我們品嘗這座城市的時候,我們放任自己的欲望去品味它,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正在毀壞城市,讓它成為一片廢墟。”宋冬說,“所以我希望的是,大家要善待自己的家園。”

宋冬在“吃城市”現場

“吃城市”的現場觀眾, 孩子尤其興奮

現場觀眾
據悉,宋冬在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的不同城市共實施了29次“吃城市”,每次都與當地文化和參與者產生互動形成不同的“城市氣質”,而這次實施則是規模最大、表達最為豐富飽滿的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經過公開招募,既有來自蘇州各大高校藝術院系的學生,也有藝術愛好者、熱心的市民朋友們,還有因為喜歡蘇州這座城市旅居在此的“蘇漂”,他們組成了蘇州當代美術館的首批項目志愿者。一位藝術學者說,她第一次看宋冬老師的作品是在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第二次是在蘇州。
搭建開始前,宋冬對志愿者進行了集中培訓,詳細介紹了城市的搭建要求及技術細節,期望志愿者在搭建過程中能充分享受自由創作的快樂。藝術家宋冬在其中扮演著城市規劃師的角色,用36張2m×4m的桌子,搭建了一個現代大都市的格局,但是其中的標志性單體建筑很多是由志愿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建成的,他們與藝術家共同完成了這座藝術之城的“建設”。
雖然不是對城市的“寫生”,但是細心的觀眾可以在每個“建筑”細節里發現日常的都市符號,比如“體育場”就“模仿”了蘇州奧體中心智選假日酒店外立面,“CBD區域”的三千多條可可棒搭建了一個類似于蘇州中心的深色建筑……諸如此類細節,可見城市生活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與全新都市不同,細心的觀眾應該發現,這座城市從古城向新城延伸出了一個高低錯落的天際線。

用各種類型和顏色的餅干搭建起來、面積接近100平方米的“城市”局部
據悉,這一活動嚴格遵守食品安全要求,4月15日到20日,搭建過程中和活動當天未食用完的餅干都由工作人員細心打包贈送給感興趣的觀眾。
將持續進行“空間生產力”系列項目
這一項目也標志著由蘇州當代美術館主辦的“空間生產力”系列項目拉開全年活動序幕。主辦方表示,今年是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30周年,蘇州當代美術館首個項目在蘇州工業園區的落地不僅是一次藝術創作,更是對多層次的社會文化的融匯。
“因為人人真正的參與,人人才可以成為藝術家,城市生活也因而更加有趣。”蘇州當代美術館執行館長王曉松表示,真正的生活與思考是在具體空間中發生,美術館的工作也不應受限而可以隨時隨處發生,蘇州當代美術館這座“無邊界”的美術館希望通過今年策劃的一系列“空間生產力”項目實施能夠讓城市生活有更多意義與意趣。

用各種類型和顏色的餅干搭建起來、面積接近100平方米的“城市”俯視圖

蘇州當代美術館執行館長王曉松(左)在開幕式現場
據悉,蘇州當代美術館位于蘇州工業園區湖東CBD片區,場館占地面積約4.8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5.95萬平方米,展廳面積約1.13萬平方米,建筑設計由國際頂級建筑事務所BIG擔當,從功能配套到建設標準,均比照國際高標準藝術殿堂。整個場館由9個巧妙連接的獨棟單體構成,基于對蘇州園林的現代詮釋,呈現“一步一景”的設計構思。建成后的蘇州當代美術館將致力于成為體現蘇州城市精神和園區風格特征,聚焦現當代藝術展示,世界一流水準的高品質當代美術館。
該館于2022年12月底開始建設,計劃于2025年初竣工交付。在跟進場館建設、籌備開館展覽期間,美術館從社會服務、日后運營的可能性需求,并通過對世界范圍內美術館開館預備期情況調研,嘗試走出美術館的固態空間思路,將美術館的工作擴展到城市生活的每個細節中。
“我們計劃依托蘇州豐富的城市功能載體與情感空間實施項目活動,并圍繞這些項目與不同機構開展不同主題的工作坊、座談、講座,在一個暫沒有實體場館的‘美術館’中真正打造一座‘無邊界美術館’。”據王曉松介紹, 他們邀請了一批長期活躍在當代藝術第一線,形成了相對明確的創作與思考形態,且關注空間問題、強調社會參與的藝術家。通過他們已經在當代藝術中具有高度辨識度的方法,與在地民眾一起挖掘蘇州在地空間的可能性,為城市空間注入新的創造性活力。

蘇州當代美術館效果圖
除“空間生產力”項目外,該館還在進行“美術館建設與運營實務”系列講座、主題公共教育活動等,活動信息將陸續在蘇州當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發布。
(本文部分資料由蘇州當代美術館提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