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極寒之地遇見神秘的薩滿和馴鹿,是怎樣的體驗?
極寒之旅·第一集
欄目中展現的是此次2000公里極寒之旅中最精彩的經歷。
野錄團隊駕車從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中心——海拉爾,出發一直往北,沿著大興安嶺直到祖國最北的北極村!我們要在地圖的雞冠位置“搞點事兒”。

還是猴醬的老路子,除了告訴你那地兒有啥新鮮的,還有更多上場外的段子。
▍關于人物
老王,一個從來不肯獨自旅行的男人。

敖其(敖其巴特爾),資深戶外領隊,也是一名紀錄片導演。

▼
10.23/多云
哈爾濱—海拉爾
當時才10月底,北方的白天就短得令人發指,不到下午5點,天就全黑了。這意味著我們這一路的拍攝都得搶時間。


路上還出了個特別搞笑的bug,我們一路開的呲溜倍兒快,還開著熱空調,簡直美滋滋。
然后...

一開始還打算剛一把,等著前車給我們送油的時間出去散散步,再外面三分鐘不到,全都默默回車上了。太冷了!!!

謝謝伙伴們一路上不拋棄不放棄。晚上十點左右,全員抵達海拉爾。


▼
10.24/多云
海拉爾
一早醒來,網友面基!我們約了另一位朋友@呼倫貝爾包文銳。他是呼倫貝爾當地的戶外美食達人,新浪認證的旅游博主。聽說我們想找處草場進行拍攝。
文銳大哥幫我們聯系了一位牧民,怕我們找不到地方還特地從單位請假過來。
后來片中開場,我們拍攝與馬群競速的地方就是那兒——牧民達西的私人草場。


呼倫貝爾市,以境內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地處中俄蒙三國的交界地帶。
海拉爾是呼倫貝爾市的中心區,是呼倫貝爾市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也是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這是在我們計劃之外的一場戲,敖其力薦。
他說“有些地方你一進去你就知道,這里面有沉甸甸的東西”。





我們沒想到在這么一個小小的店鋪里,竟然有這么多有趣的作品。




寶迪也是一個妙人,他向我們展示口弦琴演奏。
口弦琴是北方狩獵民族常用的一種演奏樂器。沒有曲譜,全由著當下的心情自由彈奏。
演奏時,需要依靠口腔作為琴箱,撥動琴弦,震動出聲。


▼
10.25/多云轉雪
海拉爾-根河
這是一個自駕的好日子,放點航拍給你們看看8。



根河在蒙古語中叫做“葛根高勒”,意為“清澈透明的河”。
當晚大約8、9點的樣子,開始飄雪。聽朋友說,當地政府還通報了暴雪預警,據說是十年里難得一遇的大暴雪。媽耶!!!

10.26/雪
根河




大部分獵民都從森林的梭羅子里搬出來,只有少數一些人還固執的守在舊時的家中。
我們打算去找找那些還留在林子里的獵民們,但由于林區沒有信號,一直都沒能聯系上,我們只能憑著向導的文字描述去尋找。


薩滿是神的信使,又是醫者,賢者,是林區的信仰。
我們不敢貿然打擾,所幸提前準備了代表禮節的哈達與白酒。




所有神圣而美好的故事,都是眾生的故事,是雙腳行路的人類應當與四足奔走的動物,羽展翅翱翔的鳥類,與所有青草樹木分享的故事。







鄂溫克人擁有中國唯一的馴鹿種群,是馴鹿唯一的飼養者,史稱“使鹿部”。在三百多年的歷史中,敖魯古雅鄂溫克狩獵民族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馴鹿文化,其中包括鹿的馴養繁育技藝、鹿的脫膏和鹿奶的制作使用、制酒技藝及鹿鞍具的制作技藝、鹿產品加工等。



她和她丈夫兩人,一年四季幾乎都在森林里,因為馴鹿在這兒,都是散養的。他們實際上相互依靠,每頭馴鹿都如同她的孩子一樣。





我們太久沒有到野外去和自然相處。
在大雪和冷風中,那些平日不可見之物顯露原形,微小的事物被清晰放大,生命的復雜與美好再一次悉數袒露,毫無隱瞞。
而那些與森林誕生的少數民族文化,就如這片天地一樣,極美,極凈。
《極寒之旅》
12月5日全網上線!

全部圖片均為野錄團隊拍攝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