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G-A商用、打造鴻蒙生態、實現無人駕駛,華為接下來的計劃徐直軍都講了

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
4月17日,第21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在深圳開幕。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大會上發表了“全面智能化之路”的主題演講,主要介紹了當前AI大模型背景下,華為在AI領域的一些研究、實踐以及下一步發展的思考。
今年5G-A將開始規模商用
徐直軍結合華為自身的業務布局,談了2024年主要的技術趨勢和機會。其中在運營商業務領域,徐直軍表示,2024年5G-A將開始規模商用,預計在2024年6月3GPP關于5G-A的第一個標準Release 18就會凍結,緊接著就會有5G-A對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投入商用。
徐直軍表示,在MWC 2024期間,華為也已經展示了5G-A端到端、全系列解決方案。華為也一直在跟全球領先的運營商密切探討,盡快把5G-A投入商用,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網絡體驗,推動產業進一步發展。
持續優化產業組合,增強發展韌性
有關全年的關鍵舉措上,徐直軍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舉措。徐直軍表示,華為堅信,不管世界如何變化,只有高質量才是華為持續走向未來的關鍵。同時在公司各產業,構建端到端質量管理體系,將質量要求構筑到各業務流程中,用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持續贏得客戶選擇和信賴。由于華為的供應鏈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所以還要將質量要求和質量管理延伸到供應商、渠道及合作伙伴,推動產業鏈共同進步,通過共同的質量提升構筑面向客戶的高質量。
其次,他提出要持續優化產業組合,增強發展韌性。這些年來,華為一直在持續優化公司的產業組合。現在已經形成由ICT基礎設施、終端、華為云、數字能源、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等面向客戶的產業組合,以及由2012實驗室、海思作為后盾的技術支撐平臺。
徐直軍表示,這些產業中,既有傳統的優勢產業,比如ICT基礎設施中的通信產業;也有開創型的產業比如ICT基礎設施中的AI計算產業;既有穩定發展的產業,也有快速成長的產業;有依賴先進工藝的產業,也有不依賴先進工藝的產業,比如數字能源;有硬件主導型產業,也有軟件主導型產業。這其中華為云、數字能源、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等產業都在增長。
徐直軍表示,無論從產業結構看,還是從未來發展空間看,華為已經構筑了一個有強大韌性的產業組合,從而為公司的持續生存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構建生態,打造統一的開發者平臺
徐直軍特別強調構建生態,生態對于華為的產業發展至關重要,華為已經決策,在2024年及未來五年,將強力戰略投資生態的發展,通過生態的發展牽引、促進、帶動終端產業和計算產業的發展。
他提到,打造鴻蒙原生應用生態,這是華為2024年最關鍵的事情。華為希望通過2024年一年的時間,先在中國市場把智能手機上使用超過99%時間的5000個應用全面遷移到鴻蒙原生操作系統上,真正實現操作系統和應用生態的統一。
徐直軍透露,現在5000多個應用里面,有4000多個應用已經明確了遷移計劃,還有不到1000個應用正在溝通中。
“這個遷移工作量是巨大的,已經得到了整個產業界和應用開發者的廣泛支持。當我們把這5000個應用以及其它成千上萬的應用都從安卓生態遷移到鴻蒙操作系統上時,我們的鴻蒙操作系統就真正完成了打造,并真正成為除了蘋果iOS和谷歌安卓外的全球第三個移動操作系統。”徐直軍表示,首先立足中國市場打造鴻蒙操作應用生態,未來逐個國家推廣,逐步推向全球。
其次是打造鯤鵬生態。在2019年華為開源了通用計算操作系統openEuler,接著在2020年開源了數據庫openGauss。
徐直軍表示,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在中國75%以上的應用軟件已能跑到鯤鵬處理器上,再經過未來幾年的努力,期望能夠推動中國所有的應用軟件既能跑在X86處理器上,也能跑到鯤鵬處理器上。
然后是打造昇騰生態,這是華為發展人工智能的關鍵。這些年來圍繞昇騰處理器、CANN和MindSpore,華為一直在構筑昇騰生態,在整個產業界的努力下目前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徐直軍表示,希望未來基于CANN和MindSpore,企業和開發者能夠訓練所有大模型,也能完成所有的推理工作。
徐直軍還透露,面向鯤鵬、昇騰和鴻蒙生態所有的開發者,華為將基于華為云打造一個統一的開發者平臺,給開發者一個統一的入口,讓開發者在這三個生態上自由地移動。這些就是未來幾年華為戰略投資和重點打造的生態領域,基于這些生態的建設,華為將能夠為世界計算領域提供第二個選擇,同時為世界提供第三個移動操作系統。
用AI以及大模型來增強產品競爭力
徐直軍提到,2023年,華為推出了盤古大模型3.0以及開始打造AI原生的基礎設施。下一步的重點,一方面通過盤古大模型服務,持續深耕行業,解難題、做難事,幫助客戶訓練好自己的大模型,讓客戶用自己的大模型解決自己的問題。同時,華為持續構建昇騰云服務,為各行各業提供澎湃的AI算力服務。
在電信運營商網絡運維領域,徐直軍提到打造自動駕駛網絡,革命性改變通信網絡運維模式。華為將與中國及全球運營商合作打造通信大模型,并首先通過基于角色的Copilot和基于場景的Agent,幫助運營商賦能員工,提升用戶滿意度,讓運營商盡快因大模型技術和自動駕駛網絡而獲益。
在終端領域,基于盤古大模型,打造 “小藝”超級智能體。徐直軍表示,隨著大模型出來以后,為每一個終端用戶配一個智能助手,越來越成為了現實。下一步期望是,基于盤古大模型把“小藝”打造成為超級助手,并把HarmonyOS Next打造成為一個原生智能的操作系統,統一AI能力底座,構建系統級原生智能。
在自動駕駛領域,華為希望最終實現無人駕駛。徐直軍表示自動駕駛業務也是華為最開始投資AI的重要領域,因為自動駕駛的目標是無人駕駛,是AI的應用最為挑戰的場景之一。
徐直軍表示,2023年推出了自動駕駛ADS 2.0版本,現在市場上跑的車,比如問界M7、M9,阿維塔等,用的都是ADS 2.0的版本。在高速上接管率非常低,在城區不依賴高精地圖全國都能開,而且越開越好開。
他解釋華為的智能駕駛能夠做到領先的原因有兩個:首先,華為的起點就瞄準L4的架構和L4的目標來開發,然后向下適配不同車型的智能駕駛配置要求。其次,華為采用了融合感知方案,把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充分結合起來,通過把多種傳感器融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未來實現自動駕駛的目標。
徐直軍表示,盡管到今天為止要不要用激光雷達依然有爭議,但華為研究認為,視覺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三個傳感器各有優缺點,目前沒有一個傳感器能夠解決所有問題。所以華為采用了融合方案,“我們提出期望未來可以把激光雷達的成本做到200美元,從而解決成本的顧慮。”
徐直軍也提到,要把AI引入華為內部管理,持續提升運營效率與用戶體驗。華為也會繼續投資AI基礎研究,推動人工智能持續創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