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遭伊朗襲擊后以色列為何暫時忍了?或許美國正在下一盤大棋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4日,耶路撒冷,伊朗襲擊以色列期間,耶路撒冷的天空被爆炸照亮。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
在遭遇伊朗大規模的無人機與導彈襲擊后,以色列無論軍方還是內閣政府都在第一時間揚言將立即對伊朗的襲擊進行大規模報復。據以色列媒體報道,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已將伊朗的襲擊認定為宣戰行為,總理內塔尼亞胡在這幾天內曾作出對伊朗實施更大規模報復行動的決定,多次拒接西方各國領導人的“安慰”電話以示其反擊伊朗的決心已定。過去幾天中,以色列戰時內閣就如何對伊朗進行報復已經進行了數次討論,據以媒報道,以色列內閣會議上的討論相當激烈,許多人都主張對伊朗進行徹底的報復,軍方甚至已經將作戰計劃擺上桌面。有消息人士透露,內閣會議火藥味十足,如果在網絡上公開直播,預計可能有四百萬以色列人會立即前往特拉維夫本古里安機場準備隨時離開這個國家。
然而,據《以色列時報》4月18日報道,內塔尼亞胡在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后,暫時擱置了預先準備好的報復伊朗的計劃。
整整四天過后,以色列似乎冷靜了下來,以色列解除了對其領空的軍事管制,社會活動重新恢復正常。在最近的一次內閣會議結束后,有熟悉會議情況的人向媒體表示:以色列已經有了報復計劃,但是不會向外界透露到底會怎樣報復,也不會透露何時進行報復。另有消息來源指出,以色列已經知會各阿拉伯鄰國,以色列在實施報復行動前將告知他們,并會確保以色列對伊朗的報復行動不會波及阿拉伯鄰國。種種跡象表明,以色列大概率不會在短期內對伊朗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在經過一番口頭上的威脅后,面對伊朗的大規模襲擊,以色列還是暫時選擇了忍耐。
社交平臺上的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本來就是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一出“雙簧”,伊朗在發動襲擊之前已經向美國方面溝通了此次襲擊的規模、時間,甚至武器型號,給足了以色列準備時間。因此,當伊朗發動襲擊后,美以方面便成功攔截了99%的伊朗無人機與導彈,以色列方面幾乎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這個結果似乎雙方都可以接受,伊朗通過襲擊以色列展示了自己的軍事實力,挽回駐敘利亞使館館舍被炸的面子,而以方也借此次襲擊向伊朗展示了以色列強大的防空預警能力,以及美國對自己的堅定支持。
筆者本人并不同意這樣的觀點。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分析一向以強硬與“有仇必報”著稱的以色列為何這次卻選擇了忍耐。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4日凌晨,伊朗德黑蘭,在廣場上舉行的反以色列集會上,一名伊朗示威者手持子彈模型,做著勝利的手勢。
伊朗的襲擊打破了以色列的軍事優勢
美國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在對此次伊朗導彈襲擊與俄羅斯對烏克蘭導彈襲擊的統計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后,得出結論認為,伊朗此次襲擊是經過精心計算的,并且達到了對以色列軍事目標進行成功且有限打擊的目的。比照俄烏戰場的數據,針對俄羅斯發射的三種不同類型武器,即無人機、巡航導彈與彈道導彈,烏軍對無人機的攔截成功率最高,對巡航導彈的攔截率次之,對彈道導彈攔截成功率最低。
擁有更先進的空軍與防空反導體系的以色列在此次攔截過程中展現出了相似的結果,以色列與其盟友們成功攔截了所有的無人機與巡航導彈,但是對伊朗發射的120枚彈道導彈并未能夠成功攔截,其中7枚落入以色列領土并且打擊了以色列在南部內蓋夫沙漠的空軍基地。雖然以色列方面宣稱該空軍基地僅受到輕微破壞,但是根據戰爭研究所分析,這樣的輕微破壞很可能是伊朗有意為之。因為伊朗完全可以繼續發射更多彈道導彈摧毀該空軍基地,但是這樣很可能徹底激怒以色列,從而招致報復。所以這項初步分析認為伊朗此次襲擊是在經過精密計算之后的飽和式導彈襲擊,其目的是要在確保成功打擊以色列空軍基地的同時還能夠給以色列留有顏面。
從這一分析的結論出發,我們可以得知以色列此次的防御行動已經失敗,伊朗此次襲擊打破了以色列的軍事優勢。換言之,雖然以色列成功攔截了伊朗99%的導彈,但是未能攔截的1%成功打擊了以色列空軍基地,這一結果已經表明——如果未來雙方全面開戰,即便以色列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空預警系統,但是伊朗的導彈已經可以通過飽和式攻擊徹底摧毀以色列的防空體系。雖然伊朗也可能遭受來自以色列方面的飽和式打擊,但是在雙方各方面綜合對比之下,以色列將輸掉戰爭。因為雙方國土面積相差懸殊,伊朗擁有足夠廣闊的領土作為戰略縱深來承受以色列的襲擊,但是作為一個沒有戰略縱深的小國,以色列將在最初幾輪飽和式導彈襲擊中損失慘重。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6日,以色列南部城市Kiryat Malachi附近的Julis軍事基地,以色列軍方成員向媒體展示一枚落入以色列境內的伊朗彈道導彈。
以色列威懾伊朗不成反被伊朗威懾
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政權自上臺以后便將美國與以色列作為其主要的敵人,并一直揚言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徹底抹除。這樣的意識形態對以色列方面來講是極大的安全威脅。
自2006年以后黎巴嫩真主黨開始對以本土造成直接威脅,2010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后,伊朗軍事力量介入敘利亞內戰,開始直接威脅以色列北部邊境,再加上伊朗對加沙地帶哈馬斯與伊斯蘭圣戰武裝運動的支持,以色列開始認定伊朗已經成為威脅以國家安全的主要敵人。因此多年來,尤其是自內塔尼亞胡于2009年擔任總理以來,以色列一直致力于在地區內對伊朗保持戰略威懾,以迫使伊朗不會直接對以色列輕舉妄動。
以色列的戰略威懾一方面來自其對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加沙地帶等親伊朗武裝的打擊,另一方面則來自于美國在地區內構建的伊斯蘭教遜尼派反伊朗聯盟。這一聯盟除了美國與以色列之外,主要包括了波斯灣地區的阿拉伯君主國以及約旦。雖然阿拉伯世界在加沙戰爭中采取了統一的聲援巴勒斯坦人民、抵制以色列的立場,但是在伊朗發動襲擊前,這些阿拉伯君主國紛紛向伊朗表明立場,要求伊朗保持克制,不要襲擊以色列。在伊朗發動襲擊后,約旦立即向美以空軍開放領空,并且直接參與到對伊朗導彈的攔截行動中,沙特與阿聯酋也及時與以色列共享了情報信息,這些都表明以色列期待的針對伊朗的戰略聯盟正在發揮作用。
然而,即便如此,伊朗依舊按計劃完成了襲擊,并在襲擊后警告幫助了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今后他們有可能也會成為伊朗的打擊目標。這表明伊朗不僅無視以色列已經構建起的戰略威懾,甚至試圖通過此次襲擊警告各阿拉伯國家,以建立起伊朗對他們的軍事戰略威懾。同時,為配合伊朗對以色列的打擊,親伊朗的黎巴嫩真主黨與也門胡塞武裝也在同一時刻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對以色列境內發起襲擊,這說明伊朗不僅摧毀了以色列的戰略威懾,甚至反轉了局勢,通過哈馬斯、真主黨,以及胡塞武裝等自己在地區內的代理人使以色列陷入三線作戰,建立起了針對以色列的戰略威懾。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7日,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蘭舉行的年度建軍節儀式上參加閱兵式。
以色列期待國際輿論重新轉向
以色列的領導人們也一定清楚地認識到在當前與伊朗的較量中,以色列已經明顯處于劣勢。再加上持續半年多的加沙戰爭不僅消耗了以色列的軍力,而且尚未徹底消滅哈馬斯,哈馬斯隨時有可能絕地逢生,如果此刻直接與伊朗開戰,以色列將徹底陷入三線作戰的巨大壓力。沒有美國的支持,以色列不可能贏得戰爭。但是當下阻礙美國進一步支持以色列的最大因素是在加沙戰爭中來自國際輿論的壓力。由于戰爭在加沙地帶造成的巨大人員傷亡與人道主義危機,國際社會強烈譴責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與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這使得以色列一方面難以迅速推進消滅哈馬斯的軍事行動,另一方面又與拜登政府產生了矛盾,難以得到美國的全力支持。
而此次伊朗與其代理人同時對以色列本土發動襲擊使以色列幾乎全境響起防空警報,猶太國家再次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因此,襲擊發生后,西方各國似乎暫時擱置了對加沙人道主義危機的關注,又紛紛重新站隊以色列,對伊朗進行嚴厲譴責。以色列看到了反轉國際輿論的可能性。此外,西方各國在力挺以色列的同時希望以色列能夠保持克制,避免地區局勢升級。此時如果以色列對伊朗進行反擊,勢必會再一次失去西方陣營對自己的聲援與支持。而保持克制與忍耐,猶太國家將重新被西方視為一個受害者,其打擊哈馬斯與真主黨這兩個伊朗代理人的戰爭行動也將重新得到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陣營的同情與支持。

內塔尼亞胡
以色列亡羊補牢,待機而動
有以色列分析人士將此次伊朗的襲擊比作二戰時德軍對英國倫敦進行的大空襲,指出內塔尼亞胡面臨著自己的“丘吉爾時刻”。其意在提醒內塔尼亞胡應該利用當下相對有利于以色列的國際輿論尋求西方與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幫助。
當倫敦遭遇空襲后,丘吉爾冷靜地意識到,面對歐洲已經淪陷的情況,英國獨自與德國全面開戰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當時最好的策略是利用英國的痛苦遭遇在國際上尋求與美國和蘇聯結成同盟。對內塔尼亞胡而言,面對在軍事與戰略上已經超過自己的伊朗,當前最好的方式不是立刻還擊,而是隱忍,向國際社會與地區鄰國展現自己遭受的創傷以及宣揚伊朗對地區安全造成的威脅,從而得到西方與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支持,構建起更加廣泛與有效的反伊朗聯盟。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與戰爭內閣主要成員之一的前國防部長甘茨都明確向外界表達了以色列政府這樣的決定。
以色列這樣的做法也確實立刻取得了相當的成效。首先,歐洲各國紛紛表態將對伊朗進行更嚴厲的制裁。另外,各遜尼派阿拉伯君主國也確實看到了伊朗通過此次襲擊對地區造成的嚴重威脅,以及地區內的戰略平衡被打破。有消息指出,沙特方面已經表態,稱伊朗通過哈馬斯挑起了加沙戰爭從而阻礙了沙特與以色列之間的和平進程。這說明,阿拉伯世界有可能重新定性加沙戰爭,以色列與沙特之間的和解有可能加快進程。
更重要的是,伊朗此次針對以色列的大規模襲擊,使得支持以色列的力量在美國政府與國會內又重新占據了上風與主流。美國國會可能會很快通過對以色列的大規模軍援法案。而這樣的法案一旦通過,有可能將烏克蘭戰場與中東戰場綁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反對俄羅斯與伊朗的“美國-歐洲-以色列-阿拉伯”同盟陣線。當這樣的同盟被建立起來之后,或許才是以色列真正準備反擊伊朗之時。
(劉炳辰,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政治學系在讀博士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