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連線|在伊朗的中國留學生:生活一切正常,伊外交機構遇襲后民意一度沸騰
伊朗當地時間4月14日凌晨使用無人機和導彈襲擊以色列后,外界高度擔憂中東局勢因此升級。不過在襲擊事件發生后,伊朗首都德黑蘭的街頭氛圍依舊輕松,市民生活一切照常。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4日,伊朗街景照片。受訪者供圖
在伊朗的中國留學生小林同學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盡管媒體報道伊朗已經進入高度警備狀態,但從百姓的日常生活方面來看,德黑蘭似乎和往日并沒有什么不同。學校照常開學,學生照常上課,人們照常工作,似乎并沒有受到軍事行動帶來的影響。”
據《環球網》4月15日報道,針對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的襲擊,以色列總統伊薩克·赫爾佐格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表示,以色列并不尋求“與伊朗開戰”,但其襲擊“必須得到相應回應”。《以色列時報》此前報道,一名以色列高級官員在襲擊事件發生后不久表示,以色列將對伊朗的襲擊做出“前所未有的反應”,并要求以色列人不要就寢,以目睹德黑蘭即將發生的事情。
以色列高官的相關表態引發了外界對以色列可能開展報復行動,并導致局勢進一步升級的擔憂。據多家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4日凌晨,德黑蘭的加油站排起了長隊,民眾爭先恐后地為車輛加油。不過這一現象并未持續很長時間,當天上午已不多見。
小林的老師告訴他,其實除了少數的極端主義者,大部分伊朗民眾是不希望兩國相互開戰的,因為戰爭是兩國政府的決定,而受災的往往都是普通的民眾。
除小林外,澎湃新聞還連線采訪到就讀于伊朗德黑蘭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蘇晨。
以下是蘇晨口述對于襲擊事件前后伊朗國內形勢的觀察:
我們最初是通過新聞報道得知伊朗對以色列發動了襲擊,大約是在伊朗當地時間14日凌晨0點至1點,當時很多人都已經睡覺了。對于襲擊的發生,大家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準備。在12日至13日的時候,美國就已經發出伊朗即將發動襲擊的預警了。與此同時,伊朗這邊放出的消息也越來越多。在13日晚上,中國駐伊朗使館也告訴我們要注意安全,這個時候就意識到局勢已經有點緊張了。在聽到伊朗最終發動襲擊的消息的時候,還是非常震驚。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4日,伊朗德黑蘭街頭,車流穿梭不息。視覺中國 圖
襲擊發生前并沒有很明確的消息和征兆,德黑蘭的生活一切正常,唯一和平時不一樣的是近一周伊朗的互聯網服務不是很穩定。在襲擊發生前一天,德黑蘭大學的老師告訴我們,伊朗的反擊肯定是會有的,并且可能在一周之內就會發生,但是并不清楚具體時間。所以我們也是有一些心理準備,但也沒有想到襲擊會發生得這么快。
在以色列于4月1日轟炸了伊朗駐敘利亞外交設施之后,伊朗社會整體的輿論環境是一個逐漸沸騰的狀態,伊朗民間急切希望政府作出回應。4月5日是伊斯蘭世界的“圣城日”,伊朗舉行了聲援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占領耶路撒冷的相關活動。再之后又是開齋節,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表了講話。伊朗政府通過這些活動來宣傳伊朗遭到了以色列的攻擊,必須要作出回應。
伊朗襲擊以色列后,德黑蘭街頭仍和平常一樣,總體氛圍比較放松。我下午在伊朗的街道上看了一下,大部分伊朗人還是在很正常地生活,街上的人們甚至還比較開心。事實上,很多伊朗人都感覺“挺解氣”的。社交平臺上有視頻顯示,在襲擊發生的凌晨,德黑蘭的一些加油站排起了長隊。但在我出門的時候,加油站的排隊情況已經不多了。我也看到群里有人發一些伊朗人在中午的禮拜結束之后,喊著“打倒美國”“打倒以色列”這樣的口號,不過我沒有現場看到。
伊朗國內媒體對于這一事件的報道比較謹慎,主要圍繞三個維度,即“伊朗的打擊是正義的、有效的,并且是遵守國際法的”。伊朗國內媒體更多強調伊朗是根據國際法對以色列實施了反擊,且已經達成目的。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5日,伊朗德黑蘭,廣場上豎立著一塊描繪著伊朗彈道導彈的廣告牌。視覺中國 圖
德黑蘭大學的老師認為,這次襲擊的主要特點是計劃周密。伊朗是經過近兩周的周密計劃,一方面確定打擊哪些目標,另外一方面也是讓對方(以色列和美國)有所準備,以避免局勢在短期內失控。總體而言,這次的襲擊行動和此前伊朗對于蘇萊曼尼遇刺事件的回應比較類似,當時伊朗也是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后,才對美軍在伊拉克的基地進行了反擊。
針對以色列官員發出的報復威脅,留學生們確實有一些擔憂,但不是非常強烈。我個人認為當前局勢已經得到了相對有效的控制,繼續升級的可能性不是很高。目前沒有收到來自伊朗政府或學校的安全警告以及需要注意安全的短信,只有各個國家使館會告訴我們注意安全。來自捷克的留學生說,捷克使館已經通知他盡快考慮撤離,但他不是特別在意,也沒有考慮撤離的問題。
(采訪對象蘇晨為化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