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陷入抄襲疑云的《留校聯盟》贏得美國編劇工會大獎
當地時間4月14日晚間,第76屆美國編劇工會獎的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與紐約兩地同步舉行,2023年-2024年的好萊塢頒獎季,至此終于全部落下帷幕。此前卷入抄襲疑云的《留校聯盟》,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由已經斬獲奧斯卡獎的《美國小說》獲得;電視劇方面,《繼承之戰》《熊家餐館》等也在各自單元有所斬獲。
按照慣例,美國編劇工會獎應該在每年3月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前揭曉。不過,因為去年好萊塢編劇工會大罷工的緣故,主辦方在2023年11月就早早宣布,2024年的頒獎典禮要推遲一個月,也就是在奧斯卡落幕之后舉辦,這多少顯得有些尷尬。
不過,當晚的頒獎典禮上,主辦方和獲獎嘉賓都為去年的編劇工會罷工大獲成功感到驕傲。主持人南希·納什(Niecy Nash-Betts)也在開場獨白秀中表示,“去年全年,美國共發生312次工會罷工,好萊塢經歷了其中的兩次,歷時148天,創下紀錄。我們是為自己的同工同酬、平等發言的權利在斗爭,是為自己可以做到一整季劇集寫滿10集的權利在斗爭。謝天謝地,我們成功了。不然,《王冠》又要如何告訴觀眾,戴安娜和她的孩子們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呢?”

《留校聯盟》劇照
頒獎結果方面,曾在今年奧斯卡上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的《墜落的審判》,因為兩位創作者并非工會成員,所以無緣參與競逐。戴維·赫明森的《留校聯盟》戰勝了格蕾塔·葛韋格和諾亞·鮑姆巴赫的《芭比》、席琳·宋的《過往人生》等重量級作品,獲得當晚最重要的最佳原創劇本獎。
登臺領獎時,赫明森首先感謝了該片的“優秀演員班底和出色的導演”,感謝他們將這個故事演繹得栩栩如生。此外,他也特別提到“撫養我長大的母親、拯救我生命的叔叔以及讓我愛上文字并教會我什么是誠信的父親”。
今年59歲的戴維·赫明森本是律師出身,年近三十才決定轉行,從編劇助理當起,參與過《老爸老媽的浪漫史》《23號公寓的壞女孩》等不少劇集的創作,但談不上有什么成功。2017年,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了一個關于寄宿學校生活的電視劇劇本,結果被導演亞歷山大·佩恩相中,這才有了如今的《留校聯盟》。換句話說,第一次接觸電影劇本,赫明森就拿到了編劇工會獎、全美影評人協會最佳劇本獎、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劇本獎、西雅圖影評人協會最佳劇本獎外加一項奧斯卡提名,可謂是大器晚成、后發先至。
不過,今年3月,《綜藝》等媒體報道了《留校聯盟》被指抄襲的勁爆新聞。原來,早在今年1月,曾參與《帕丁頓熊2》《夏日友晴天》《路易斯·韋恩的激情人生》等作品的蘇格蘭編劇西蒙·斯蒂芬森,就向美國編劇工會提出申訴,指控赫明森的劇本剽竊了他的劇本《弗里斯科》(Frisco)大量內容。
事情的原委要回溯到2005年,好萊塢高管富蘭克林·倫納德創辦了名為“劇本黑名單”的網站。他每年都會廣泛收集業內意見,評選已經寫成但還沒拍成電影的年度最優秀劇本名單。如今家喻戶曉的《國王的演講》《逃離德黑蘭》等奧斯卡獲獎影片,最初都曾上過這份“黑名單”,由此才獲得業內的關注。而在2013年的“黑名單”上,排名第三的便是西蒙·斯蒂芬森寫的名為《弗里斯科》的劇本。按照該網站的描述,其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四十多歲、正面臨離婚的小兒過敏癥專科醫生,意外遇到患有晚期癌癥的15歲早熟少女后,學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
根據斯蒂芬森提供的證據,其經紀人早在2013年時,就把這個劇本寄給了同屬一家經紀公司的亞歷山大·佩恩導演,但后者看完后表示興趣不大。到了2019年,這個劇本又被推薦給了Netflix,相關人士再將其交給佩恩,詢問是否有合作意向,但后者依然表示無意拍攝。

在IMDB PRO網站上查詢《弗里斯科》,該片仍處于“發展”階段
就這樣,直至今日,西蒙·斯蒂芬森的劇本《弗里斯科》仍被束之高閣。近期,他自己在影院看過《留校聯盟》,驚訝于該片的“故事、人物、結構、場景和對白”,好多地方都和自己的劇本非常相似,有些臺詞甚至是一字不差地照抄照搬,于是便聯系編劇工會,想替自己維權。不過,編劇工會的相關人員兩個多月來,始終表示工會不會介入此事,并且基于同情,向斯蒂芬森推薦了律師顧問,建議他還是直接訴諸法律途徑。
新聞曝光后,編劇工會、《留校聯盟》的出品方乃至導演佩恩、編劇赫明森,全都拒絕就此事接受媒體采訪。不過回溯導演佩恩在影片宣傳路演時的說法,雖然該片編劇只掛了大衛·赫明森一人的名字,但他自己其實也全程參與了《留校聯盟》劇本創作,而其最初的靈感是來自他十幾年前在電影節上看過的法國老電影《梅盧塞》(Merlusse),之后就一直也想要以寄宿學校為背景拍部電影。2018年,他看到了赫明森的劇本,覺得思路非常合拍,于是就有了《留校聯盟》。
結合各種客觀證據來看,佩恩確實事先讀過西蒙·斯蒂芬森的劇本。至于兩個劇本的相似之處,則存在不少見仁見智的灰色地帶。無論如何,既然編劇工會不愿插手,留給斯蒂芬森的,便只剩下訴諸法律這一途徑。
按照過往案例來看,此類劇本剽竊官司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因此編劇們大多不愿選擇這種辦法。比較著名的案例是在1990年代,編劇阿特·布赫瓦爾德(Art Buchwald)控告派拉蒙出品的《美國之旅》剽竊了他的創意,雖然最終打贏了官司,獲得了82.5萬美元的經濟賠償,但前后花了7年時間;而且被控剽竊的埃迪·墨菲也從未就此事表示過歉意,始終堅稱創意來自他自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