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澎湃思想周報丨在新技術時代保衛工作;ISIS卷土重來了嗎?
在新技術時代保衛工作
“老大哥正在盯著你。”
2024年4月10日,國際發展及救援組織樂施會(Oxfam)發布了一份題為《工作之中與監控之下:亞馬遜和沃爾瑪倉庫中的監視與痛苦》(At Work and Under Watch: Surveillance and Suffering at Amazon and Walmart Warehouses)的調查報告,揭露了美國電商與零售業巨頭對其倉庫員工進行的高度技術監控正導致對工人的過度剝削。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14日,英國威爾特郡斯溫登,在亞馬遜物流中心,一名工人正在掃描進貨商品的條形碼。
該報告以《亞馬遜倉庫工人全國調查》《沃爾瑪倉庫工人全國調查》和工人訪談為基礎,對之前鮮少被報道的、隱于幕后的倉庫工人群體予以關注。報告作者米沙爾·汗(Mishal Khan)認為:“這兩家公司部署的測量、監控、紀律和數據收集制度不正當地懲罰了勞動者,扼殺了工人的聲音,并對他們的健康、安全和福利產生了負面影響。”
4月11日,亞歷克斯·普雷斯(Alex N. Press)在美國左翼雜志《雅各賓》(Jacobin)網站發表的《老大哥正在盯著亞馬遜與沃爾瑪的倉庫工人》(Big Brother Is Watching Amazon and Walmart Warehouse Workers)一文引述了這一報告,并分析了在監控技術主導之下的勞工權利保護問題。
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是,亞馬遜和沃爾瑪的倉庫工人在工作中所受到監控的范圍與程度都在提升。這一技術的主要監控對象是員工的工作速度。根據樂施會的調查,72%的亞馬遜員工和67%的沃爾瑪員工表示,自己的工作速度能被公司進行詳細的監測;77%的亞馬遜雇員和62%的沃爾瑪雇員認為,監控技術可以在全部或大部分時間里“判斷員工是否在積極投入工作”。與此相關的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數據是,全行業中持上述體驗的員工比例僅為47%。兩大公司在技術監控的強度與覆蓋面上遠超行業平均水平?!袄洗蟾纭辈粌H正在盯著你,而且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地盯著你。
這種“無孔不入”的過度監控服務于生產速度的提升與非生產性時間的壓縮。由此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對倉庫工人身體健康的損害。被嚴重擠壓的休息時間讓兩家公司近一半的員工都患上某種工作倦怠癥。四分之三的亞馬遜員工和74%的沃爾瑪員工表示,他們至少在某些時候感受到了需要加快工作速度的壓力;而兩家公司都有超過一半的員工認為,這種加速的壓力讓他們難以在工作時正常上廁所。
在無法實現的“上廁所自由”之外,工人們的“飲水自由”也成為了難題。調查數據令人震驚地顯示,41%的亞馬遜員工表示自己在過去三個月中經歷過某種程度的脫水,而91%的沃爾瑪員工則明確經歷過脫水。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名亞馬遜員工在訪談中借用了奈飛(Netflix)出品的電視劇之名“魷魚游戲”,來比喻這種在生存游戲中時刻面臨著健康危機的殘酷工作體驗。他提到,每三天就會有急救人員被叫來——你會看到你的同事、朋友甚至親戚被擔架抬出他們的工廠。
樂施會的報告還關注到,這一加速主義的勞動模式下隱藏的性別與種族差異問題。調查發現,兩家公司的女性員工報告身體各部位劇烈疼痛的比例明顯高于男性員工。且之前已有報道指出,亞馬遜的一些女性倉庫工人因工作時間緊迫無法上廁所而遭受著尿道感染的困擾。此外,拉丁裔女性員工報告的受傷率在亞馬遜公司是最高的。
在休息時間的極致壓縮與身體健康遭受威脅之外,倉庫工人們之間的人際交往與集體組織的可能性也正遭遇過度剝奪。在亞馬遜和沃爾瑪,有近一半的員工都表示,由于擔心被監視而不得不減少與同事的交談。加州的一名沃爾瑪員工在樂施會的采訪中明確表示:“與人交談是不被鼓勵的。如果你花太多時間說話,就會占用你的生產時間?!?/p>
技術監控下員工公共交往時間的減少引發的后果還在于,以線下交往和集體活動為基礎的傳統勞工共同體形式似乎正在變得愈發困難重重。曾經,自由的工人結社、集體組織和勞工運動是抵抗或糾正公司對勞動者施加過度剝削的重要基礎。而當下的情形正在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如普雷斯觀察到的,亞馬遜和沃爾瑪不僅擅用監視技術,還斥巨資聘請反工會顧問,以便“像爭奪零售市場的控制權那樣無情地打擊工人組織”。這也使得立法保護工人權益的解決方案在現實中難以得到充分的支持與落實。
毫無疑問,技術監控在亞馬遜、沃爾瑪等巨型公司的勞工實踐中正發揮著愈加重要的控制與支配力量。日益精細、全面與深入的技術控制已然成為這類超級公司不斷擴大規模與影響力的關鍵。擁有160萬國內員工和4616家門店的沃爾瑪是當前美國最大的私營雇主,其與擁有110萬員工的亞馬遜在2023年的總營收約為1.85萬億美元(這與沙特阿拉伯的GDP大致相當)。普雷斯指出,亞馬遜與沃爾瑪這兩家成立時間相距三十余年的公司在勞工實踐上異曲同工。
這種相似性一方面體現在兩家公司管理人員的流動上。作為世界上最早的電商公司之一,亞馬遜在創立后不久便有意識地將沃爾瑪高管收于麾下,以提升自身在廉價勞動力和高效物流體系方面的實力。例如,曾擔任沃爾瑪信息科技領導者、負責公司數據倉庫項目的里克·達爾澤爾(Rick Dalzell)在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的任命下,成為了亞馬遜的第一任首席信息官。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兩者在管理體制與模式上的相互模仿與迭代。由亞馬遜率先采用的工人監控技術,在沃爾瑪模式下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后者在2018年獲得了一項新監控技術的專利,該技術應用于讓公司管理層監聽員工、監控顧客互動、密切追蹤員工表現等領域。因此,普雷斯提醒道:“沃爾瑪曾經是亞馬遜的榜樣,但現在也反過來尋求按照電商巨頭的模式重塑自己。這應該引起我們所有人的關注?!?/p>
就在沃爾瑪發明了新監控技術的同一年,社會學家亞當·賴希(Adam Reich)和彼得·比爾曼(Peter Bearman)提出了“沃爾瑪主義”(Walmartism)一詞,將其定義為專斷威權和“觀察、測量與反饋的滲透性系統”,這一系統由20世紀的技術創新裝配而成,其對勞工與管理者都形成了制約。這種制度模式在全球新冠疫情后得到了進一步的升級與強化。普雷斯認為,后疫情時代的沃爾瑪等零售企業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電子商務業務的急劇擴大改變了供應鏈與物流形態,包括倉庫中機器人的大量使用,而這最終影響的是在其中勞動著的人。身處系統之中的勞動者對此深有體會,正如樂施會報告中一位沃爾瑪工人不無悲傷地表示:“機器人的待遇比人還要好?!?/p>
在“沃爾瑪主義”之名下,一切似乎已經形成了某種可能走向失控的加速裝置?!袄洗蟾纭奔仁枪ぷ骺臻g里那一個個全天候運作的監控攝像頭,也是其后那借由技術施加著全方位控制的巨型公司,也是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裝置復合體。
如果說亞馬遜和沃爾瑪對工人的監視問題加劇了關于技術控制剝奪勞動者自由與健康的現實困擾,那么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革命則持續引發著關于未來人類工作的復雜焦慮。
4月11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埃里克·波斯納(Eric Posner)在發表于世界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的文章《人工智能時代工作的未來》(The Future of Work in the AI Era)中分析了這種復雜情緒。他認為,最近關于人工智能對未來就業影響的討論,徘徊在世界末日與烏托邦的兩極之間。其中,技術悲觀主義者與技術烏托邦主義者共享了同一種積極的假設,即人工智能對生產力的極大提高以及由此創造的社會財富總量的劇增。從這一共識出發,可以通往兩種不同的未來世界,或者說同一個世界的兩幅面孔。
在前述樂施會的報告中,一位亞馬遜公司的工人認為,“我們正在經歷一個鍍金時代(Gilded Age)?!@些財富卻沒有涓滴落到了創造了這些財富的人身上。”在關于人工智能時代未來工作的兩種論調中,烏托邦愿景強調的正是財富的重新分配,以及曾經的落后階層對于生產盈余的廣泛分享。末日愿景側重的則是技術升級帶來的失業對于勞動者的深遠影響。失業,或者說“無需工作”,可能并不意味著“我有可能今天做一件事,明天做另一件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晚上養牛”的共產主義式的解放,而更可能走向人喪失了將自身的勞動能力轉化為其他價值的能力或者權利。在此,我們看到,就業與失業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心理與情感問題。
波斯納強調,失業對人造成的心理傷害是巨大的。研究表明,失業與抑郁、酗酒、焦慮、家庭關系破裂、兒童發育不良甚至過早死亡存在聯系。近來關于“絕望之死”(deaths of despair)的文獻也提供了失業與自殺和藥物濫用風險升高之間關聯的證據。因此,“在一個崇尚工作、蔑視失業者和無法就業者的社會中,自尊、意義和價值感的喪失是不可避免的?!?/p>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地位從“補充”走向“替代”的可能進程中,所謂“落后者”的意涵與對象也將發生重大改變,曾經的社會中間與高等階層同樣面臨著淪為“技術棄民”的危機。這一無法回避的風險,也讓我們更加容易理解為何波斯納認為,“人工智能帶來的長期挑戰,與其說可能是如何重新分配財富,不如說是如何在一個不再重視人類勞動的世界里保住工作”。
在此,重要的或許不再是“無需工作”,而是“想工作卻不能工作”。這個帶著悖論意味的表述,似乎一方面嘲弄著現代資本主義生產與工作制度對于人類的深層異化以及人的自我異化,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技術不僅改變并將繼續變革著人類的工作范式,也讓我們看待“勞動”與“工作”的目光本身發生了變化。關于未來勞動、工作、就業的探討,越來越與對人本身價值的思考糾葛在一起。在這種復雜的時代情緒下,我們無疑需要去直面和回答:在人工智能的“鍍金時代”里“為何要保衛工作”與“如何保衛工作”的問題。
ISIS卷土重來了嗎?
今年3月23日,俄羅斯莫斯科一家音樂廳遭到恐怖襲擊,事后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出面宣稱對此次襲擊負責,引發世人擔憂。這個一度握有極大勢力,攪得中東局勢不寧,并在世界多地都犯下駭人罪行的恐怖組織,難道要再次給人們帶來恐懼與災難嗎?

當地時間2024年3月25日,俄羅斯莫斯科,音樂廳發生火災后,瓦礫清理工作結束。(視頻截圖)
準確來講,襲擊莫斯科音樂廳的組織全稱是“伊斯蘭國呼羅珊省”(ISIS Khorasan,簡稱ISIS-K)——所謂“呼羅珊”源于波斯語,歷史上指的是當今中亞多國,包括伊朗、阿富汗以及土庫曼斯坦等中亞國家的接壤區域,而ISIS-K正是一個活躍在如今阿富汗與中亞地區的ISIS分支,并且堪稱是該組織諸多分支中最為兇殘的一支。ISIS-K的勢力在2018年左右達到頂峰,但在那之后成員人數就逐步下降,據信這與美軍以及阿富汗當地塔利班武裝對該組織的打擊有很大關系。在其“履歷”上,ISIS-K有著為數眾多的恐襲暴行,包括對阿富汗境內外多個清真寺的襲擊;2021年在美軍撤離期間,該組織也曾對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國際機場展開襲擊,造成不少美軍士兵和平民傷亡。ISIS-K也從未掩蓋過對于俄羅斯的敵意——在此番莫斯科襲擊之前,早在2022年該組織便實施了對俄羅斯駐喀布爾大使館的自殺式爆炸事件,并造成人員傷亡。
不過在2021年美軍撤離阿富汗之后,美國情報部門對于ISIS-K的動態掌握能力就日趨下降,這或許也是近來該組織日益露出“復蘇”跡象的原因之一。而除了與美國的敵對,ISIS-K在近年來對于另一大國俄羅斯及其總統普京的不滿也日益加劇,這種態度也被視作是莫斯科恐襲發生的主要原因。根據路透社等媒體援引的消息,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莫斯科當局對于穆斯林群體的打壓是ISIS-K決意“報復”俄羅斯的一大因素,而該組織也有不少來自中亞國家的“圣戰者”,他們出于歷史和現實因素,對于俄羅斯也抱有長期的敵意。
隨著駭人聽聞的莫斯科恐襲消息席卷世界各地,人們對于ISIS卷土重來的恐懼也與日俱增。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就在莫斯科恐襲爆發后刊文提醒,此次襲擊表明,ISIS“從未離我們遠去過”。文章指出,哪怕是在大家都認為ISIS已經被摧毀之后,這個組織依然連續多年被相關組織認定為全球最致命的恐怖組織。此外,鼎盛時期以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地為中心的ISIS似乎有預謀地預見到了他們在該地區可能的崩潰,在其領導人巴格達迪治下,ISIS在當時就接連承認了多個“省份”,這些分支散落在埃及西奈半島、阿富汗(呼羅珊)、利比亞、孟加拉國、菲律賓、西非、薩赫勒和中非等多地。如今看來,ISIS此舉可以說達到了設想的目的:2023年,受恐怖主義影響前10位的國家就包括非洲的布基納法索、馬里、索馬里、尼日利亞和尼日爾,以及亞洲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而這些地方大多盤踞著ISIS的分支勢力,包括此次成為全球焦點的ISIS-K。目前,ISIS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還存續著兩個組織,包括“伊斯蘭國薩赫勒省”(ISGS)和“西非伊斯蘭國省”(ISWAP)。
也就是說,ISIS-K等組織的卷土重來,意味著極端恐怖主義從中東擴散出去,成為中亞、南亞和非洲的難題。并且,這些組織也不斷在歐美進行滲透。法國總統馬克龍就承認,該國政府已經挫敗了幾起ISIS試圖在法國展開恐怖襲擊的計劃。而在近來,ISIS也在逐步擴大自身聲量,威脅要對人數眾多的體育館下手。在上周中的歐洲足球冠軍聯賽之前,就傳出了ISIS試圖在比賽期間對位于倫敦、馬德里、巴黎等地的球場展開襲擊的消息。對此,英格蘭方面也加強了球場安保工作;而在巴黎,法國內政部長也強調已經與警察部門合作,將加大對可能出現的襲擊行為的防范;在西班牙,該國內政部也下達了“加強比賽安全”的指令。對于ISIS的襲擊“預告”,歐足聯則表態會密切關注相關事項,比賽也將如期進行——幸運的是,這四場比賽均順利完賽。
而盡管美國方面的情報人員表示,包括ISIS-K在內的各分支目前仍不存在對美國本土展開襲擊的可能性,但近期美國多家媒體都報道了一位來自該國愛達荷州的18歲男子被捕的消息,原因是他涉嫌以ISIS的名義密謀殺害所居住的鎮上的教徒。這位名為亞歷山大·默庫里奧(Alexander Mercurio)的嫌犯被指控向一個外國恐怖組織提供“物質支持”,并表達了自己的目標是在穆斯林齋月結束前進行“殉道行為”,即“走過教堂,全副武裝沖進去,盡可能殺死許多基督教徒?!眻谭ㄈ藛T的搜查顯示,默庫里奧在2022年以來出現了“信仰上”的轉變,其電腦內也藏有大量ISIS相關的內容,包括該組織的“圣戰圣歌”,并且留有支持ISIS的發帖記錄。他甚至將ISIS稱作“我的國家”,宣稱自己“會將銀行的每一分錢捐給國家”,并在“殉道”前發布一條支持ISIS的視頻。目前默庫里奧的案件還在審理當中。
對此,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也表達了擔憂,稱ISIS已經再度準備好襲擊西方,但西方國家準備好了嗎?該媒體認為,ISIS的威脅已經出現了新變化,除了前面提到的各分支在南亞、中亞和中南部非洲的抬頭之外,各個分支也開始積極尋求利用新技術、新媒介來實現自己的襲擊計劃,包括但不限于利用無人機和化學武器,并以此結合,通過新型手段實施恐怖襲擊。這一點在《華盛頓郵報》此前的報道中也得到驗證,當時一批美國情報資料在Discord平臺上遭到泄露,里頭就有ISIS近年來對化學武器和無人機的關注和學習情報——英國反恐部門也在去年逮捕了一名罪犯,因其犯有制造無人機以為“伊斯蘭國”運送爆炸物或化學武器的罪行。此外,ISIS的分支的確也在注意各大體育和演出場館的人流量問題,這也意味著英法西等國自上周以來的高度戒備狀態仍將持續。而在美國,默庫里奧的案子已經表明,美國的互聯網生態,或許因其一向以來的激進主義底色,而潛藏著不少應和ISIS的潛流。換言之,較之ISIS巔峰時期實行的割據統治模式,如今這個組織(及其各個分支)的威脅更加流動化也更加碎片化,一場隨時會發生變化的貓鼠游戲,正在進行中。
參考資料:
“What is ISIS-K and why would it attack a Moscow concert hall?”: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why-did-isis-k-attack-moscow-theater-2024-03-23/
“The Islamic State Never Went Away”: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4/04/10/islamic-state-is-k-isis-moscow-concert-attack/
“ISIS terror threat forces France to ramp up Champions League football security”: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france-football-security-isis-terror-threat-champions-league/
“Idaho teen arrested for allegedly plotting to attack church in name of ISIS”: https://www.cbsnews.com/news/idaho-teen-arrest-plot-church-attack-isis-alexander-mercurio/
“ISIS Is Once Again Planning to Attack the West. Are We Prepared?”: https://www.newsweek.com/isis-threats-europe-us-soccer-olympics-1888668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