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視熱評:治理“掐尖招生”“暗箱操作”,讓過程公開透明
義務教育招生入學的公平公正,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也是社會關心的熱點。4月11日,教育部發布通知,將開展2024年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堅決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現象。
“首次以專項行動的方式”,教育部對全國義務教育招生作出全面系統的工作部署。這一行動引人關注,將重點治理七類長期隱蔽存在的違規操作,包括以不當依據招生、違規收費、違規招攬生源、通過測試面試招生等。

早在2020年,全國31個省份就全部出臺中小學招生入學實施細則,推行公辦和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新政策。但從現實看,有的地方“幼升小”還有提前招生,“小升初”還存在地下“密考”,把招生和競賽、培訓掛鉤且存在違規收費等問題,這導致部分家長追捧一些機構組織的違規競賽,也令家長對“幼升小”、“小升初”招生亂象不滿。
之所以存在這一現象,是因為一些地方還有打造義務教育名校的功利觀念,對相關學校的違規招生,視而不見;另外則是沒有搭建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的統一平臺,電腦搖號錄取由各學區、甚至學校自主進行,這給“掐尖招生”“暗箱操作”以運作空間。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公民同招”、電腦搖號錄取實行得不錯地區的經驗值得借鑒。比如上海,采用全市統一的民辦學校搖號軟件,搖號過程引入公證機構參與,確保公開公平公正。這一舉措就杜絕了學校進行“掐尖招生”的可能。

此外,引入家長監督,也是促進建立公平入學機制的重要方面,如對于劃片入學,一些家長提出劃片科學性不夠、比較隨意,信息公開相對比較滯后。對此,就需要在調整劃片時,廣泛聽取學區居民的意見,而不是拍腦袋決策,不留可能鉆空子的“縫隙”。
治理“掐尖招生”“暗箱操作”,需要對各地的義務教育學校招生錄取做法,進行全面的督導檢查。要扭轉一些地方仍舊存在的升學政績觀,檢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具體情況,把義務教育學校規范招生、辦學,作為評價一地教育生態的重要指標。與此同時,要借鑒并推廣一些地區好的經驗,把招生錄取納入統一監管,做到招生過程公開、透明,以此規范學校招生秩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