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對話王牌創新創始人王剛:王老吉如何進入美國Costco

2024-04-15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熱潮來了.

1987年的香港電影《胭脂扣》中有這樣一個畫面:萬梓良遞給梅艷芳一罐可口可樂,說道:“可樂,外國的王老吉。”這是40年前可口可樂剛進入中國市場時面臨的處境,它需要用“外國的王老吉”來做背書,增強信任感,拉近和中國消費者的距離。40年后,王老吉要講同樣的故事給美國消費者,“王老吉,中國的可口可樂。”

2023年底,中國涼茶品牌王老吉正式進入美國Costco。2024年4月,王老吉正式在美國發布全新的國際版英文品牌名稱WALOVI,美西時間4月8日上午10點,王老吉國際品牌發布會在洛杉磯OCM美國華源食品公司總部召開。

OCM美國華源食品公司是王老吉出海北美的背后推手,其董事長王剛告訴智象出海:“王老吉品牌創立于1828年,擁有196年歷史,比創牌于1892年的可口可樂還早64年。從1828年創牌到今天真正開始全球化,王老吉這條路走了將近200年。”

王剛曾在戰略定位咨詢公司特勞特中國公司任職,2003年幫助王老吉確定了全新品牌定位——“怕上火喝王老吉”。2007年,從特勞特中國離職的王剛和張云一起創辦了里斯中國,2017年移居美國后創立了咨詢公司王牌創新 。2018年,在看到在美華人對中國食品飲料的需求不斷增長的趨勢后,王牌創新投資了OCM美國華源食品公司。

OCM美國華源食品公司不僅幫助王老吉進入美國Costco,還代理了元氣森林、徐福記、今麥郎、衛龍 、稻香村、蒙牛、海天、東鵬特飲、鹽津鋪子等多個中國食品飲料品牌,幫助這些品牌進入美國亞裔市場、拓展美國主流渠道。除了食品飲料,王牌創新目前還是愛瑪電動車、老板電器等多家中國頭部企業出海北美的戰略合作伙伴。

王剛告訴智象出海, 憑借過去幾年在海運、本地倉儲、配送以及美國主流渠道觸達方面積累的能力,疊加中國企業的新媒體運營能力、品牌打造能力,從食品、日化到交通工具、家用電器,一個品類一個品類地去擴張,中國品牌出海北美的想象空間是巨大的。

最近,智象出海聯系OCM美國華源食品董事長、王牌創新咨詢公司創始人王剛,與他聊了中國品牌出海美國、拓展主流市場的話題。以下是王剛與智象出海的對話。

“皇冠上的明珠”

智象出海:品牌進入美國,由線下渠道切入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王剛:美國是一個線下主導的市場,電商滲透率低于20%,相較于中國甚至是落后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美國的地面配送能力差,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太高。像沃爾瑪、Costco這樣的全美連鎖渠道,早早規劃建立起了全美物流倉儲配送體系,依托遍布全美的門店展開銷售,吸引顧客到店消費,為消費者省去了最后一道費用,商品性價比很高。所以在美國,由線下渠道切入,是有利于品牌發展的。

我們合作的多個中國品牌也在亞馬遜上開設了專賣店,但是基本上是賠錢賺吆喝,有些甚至連吆喝都賺不上。

整體上我認為美國線下市場相對競爭強度沒那么大,看起來難,實際上運營空間、利潤要比線上好。尤其是現在TEMU和TikTok開始發力,線上更卷了,線下反而是塊處女地。

中國品牌出海美國可以走兩條路徑,第一條路徑是,借助在中國建立起來的影響力,進入美國后,通過華人去影響亞裔市場,再利用亞裔市場的影響力去影響主流白人、墨西哥人、黑人,這條路是最四平八穩的,但推進的過程需要從長計議。比如王老吉,2019年開始,OCM美國華源食品開始在美國亞裔市場推廣王老吉品牌,到今天,王老吉進入美國Costco,真正走向美國主流市場。

慢慢的另一條路徑也開始浮現——從亞馬遜起步的品牌,逐漸從線上往線下滲透。這些品牌起步之初就是美國品牌,目標客戶是主流市場。典型的案例是安克創新,據2022年的數據,中國市場僅占安克創新營收的3.66%,其余超96%均是海外營收,而美國是安克創新的第一市場,占公司年營收的50.9%。2011年,安克創新以Anker起家,在亞馬遜銷售充電寶、數據線等產品,隨后逐步拓展至線下渠道,如Best Buy、沃爾瑪。安克創新在美國并不標榜自己是中國品牌,而更像是國際化品牌。

Anker路線在中國食品飲料領域里還沒有成功案例。王牌創新正在跟東鵬飲料、鹽津鋪子合作,探索直接在主流市場建立品牌的可能性。

智象出海:中國食品飲料品牌在美國市場的發展情況怎么樣?

王剛:中國食品飲料品牌在美國所處的市場被稱作Asian Food——亞洲食品類,不會再細分到中國食品、日本食品、泰國食品等。但是Asian Food之前是由日本食品飲料品牌主導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日本經濟騰飛,日本食品企業大舉進入美國市場,然后是韓國食品企業,也隨著韓國經濟發展進入美國,泰國食品一直以來都很穩定,泰國被稱作世界的廚房。中國食品企業,尤其大陸來的中國食品飲料企業,之前很少有品牌出海,大多是農副產品,以原料生意為主,通過OEM的形式出海。

智象出海:一款產品要進入美國Costco,需要經過哪些環節?

王剛:要進入Costco,需要經過一個很嚴格的審查流程。第一步是驗供應商資格,Costco會派第三方來考察我們的倉庫,主要是檢查倉庫的衛生以及整個操作流程,產品的入庫、上架、庫存、管理、出庫等,是不是每個環節都管理規范,每個環節的操作手冊是否都達到了標準化。這個考察環節所涉及的手冊,我們準備的文件摞起來有半人高,Costco會一條一條地去細摳,光這個過程就要花3-4個月。

第一步驗倉合格后,第二步是驗廠。Costco在北京有第三方,根據他們的標準對中國工廠進行查驗,包括驗工廠設備、食品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社會責任的檢查,他們會派人在工廠外隨機攔截工人,問工人一個月工作多少天、加班多長時間、加班工資是否足額支付,通過這樣的查驗來檢查你的社會責任感。

驗廠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到目前為止,我們經歷了多個中國頂尖品牌的Costco驗廠工作,好幾個品牌都經歷了二輪、甚至三輪才通過這一關。哪怕在經過了專業咨詢公司的輔導之后,這一關也不好過。

這兩關通過后,雙方才會開始研究具體上架產品。

Costco到2023年底在美國一共591家店,到2024年2月底,我們最新的數據它其實已經有607家店了,這607家店分為8個區域。驗廠通過后的品牌,Costco會挑選部分區域進行試銷,第一個區域試銷如果通過了,就可以在這個區域的所有門店上架,然后接著試下一個區域。多個區域試銷合格后,才能最后進入Costco所有門店。

智象出海:為什么進入美國主流渠道,首選是Costco?

王剛:眾所周知,Costco是全世界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被譽為“零售業皇冠上的明珠”,全世界零售業單店營收能力最強的是Costco。一個沃爾瑪門店,通常一年賣4萬個SKU,一年的銷售額通常是七八千萬美金,Costco只賣4000個SKU,沃爾瑪的十分之一,但是它的單店一年銷售額是2億美金,單品產出非常驚人。對品牌而言,單品容易上量,生產簡單、管理簡單,這種生意是品牌最愿意做的。Costco對店內商品有著嚴苛的評估體系,中國品牌能夠進入美國Costco,具有標桿意義。

山姆在中國現在大概是40多家店,已經變成中國企業最想進的渠道了,而Costco在美國有607家店、加拿大有107家店、墨西哥有50多家,整個北美市場,如果一個產品能進Costco,這是多大的吸引力,很容易在一個渠道,一個SKU就能賣出10億人民幣、20億人民幣的量級。

當然,其他渠道我們也在談,包括沃爾瑪、本地連鎖,但最想進的肯定是Costco。

智象出海:美國的便利店渠道如何?

王剛:和日韓不一樣,美國其實不是便利店主導的市場,美國是一個大賣場主導的市場。美國9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3億人,每5-6萬人,就可以成立一個city,一個city里,會分布著這樣幾種業態:包括沃爾瑪、Costco、倉儲式家居建材連鎖超市Home Depot等。

沃爾瑪全美5000家門店,Home Depot全美也有3000多家,此外,本地的賣場連鎖也很厲害,佛羅里達州有個大連鎖叫Publix,被稱作“佛州沃爾瑪”,一年能干出兩三百億美元,得克薩斯州有個大連鎖叫HEB,一年也能干出兩三百億美元,這些本地連鎖類似國內的胖東來,它們就只在本地干,但也干得很好。

便利店反而不行。美國的便利店和亞洲的711這些不一樣,亞洲的便利店集中在一線城市人流密集的CBD,美國的便利店是加油站主導的。美國是公路上的國家,有近20萬家加油站,每個加油站必配便利店。中國的便利店大概30多萬家,再加上夫妻店,中國小店規模大概是500多萬家,美國沒有那么多小店。

智象出海:以后OCM美國華源食品會去觸達小店渠道嗎?還是說這一塊太小就放棄掉了?

王剛:不會放棄,再小加起來也有20萬家店,紅牛在美國便利店渠道就特別強。我們去年底已經開始去觸達了,現在已經有一款產品賣進去了,是一個越南方便河粉品牌。我們也在向便利店推薦我們的飲料品牌,比如東鵬特飲,去搶紅牛的位置。

智象出海:美國的線下商超似乎都是本土企業,外國商超好像很難進入。

王剛:美國是連鎖業態的全球開創者。沃爾瑪它干出來了,Costco會員制它干出來了,有機食品連鎖Whole Foods Market其他國家沒有,它干出來了,便利連鎖店711雛形也是發源自美國,日本人把這種業態進化了。在業態的開創方面,美國這片土地是很厲害的,所以后來者、模仿者要想進入,很有難度。

從根本上來講,我覺得是國家消費理念、消費力培育了消費者愿意嘗試、支持新事物的消費習慣。美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超過中國的,美國1個人的消費力頂中國五六個人。中國出現一個新的事物,很快就被模仿,被動的都會走向另外一個方向——極致性價比。

舉一個例子,我去美國中部的Costco考察,Costco在品牌上新的前兩周會有推廣,他們做試飲試吃,白人消費者試喝一小杯后,就會拎一箱放到推車里,試飲帶來的轉化率是非常驚人的。在中國可能十個人試飲一個人買,在美國可能十個人試飲只有一個人不買。

在美國開創新的業態、新的品類,推廣新的品牌,相對中國而言要容易一些。

兩條線路,打入主流渠道

智象出海:OCM美國華源食品目前幫助哪些品牌進入了美國主流渠道?

王剛:元氣森林、王老吉、徐福記,OCM已經幫助這三個品牌進入了Costco,后面陸續我們也在推介其他中國品牌。它們基本上走的是同一條路線:先華人、再亞裔,最后進入主流渠道。現在王老吉和元氣森林在Costco賣得非常好,三月份這兩個品牌都出現了脫銷的情況。

這兩年我們也開始嘗試走另外一條路線,因為我們已經從華人群體進入到主流渠道了,所以我們現在也有能力幫助中國企業直接進入主流渠道。比如東鵬特飲,既從華人市場逐步拓展中國版的東鵬特飲,也在針對美國市場研發,直接進入主流市場,和紅牛競爭能量飲料的份額。還有今麥郎、愛瑪電動車、老板電器,我們都在規劃,一面做華人市場,一面開始研究美國主流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專門的英文系列或者英文品牌,對接主流渠道。

智象出海:從食品飲料,到現在你們也開始幫助愛瑪電動車、老板電器進入美國,這些在渠道上應該還是有些差別的,要怎樣去拓展新的渠道?

王剛:美國有3.3億人口,散布在9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基本上每5-6萬人成一個city,這樣一個社區里必備的幾種業態中,自行車店也是其中之一,而全美大概有6000到7000家線下的自行車門店,這六七千家店,有一部分是連鎖專營,比如TREK和 SPECIALIZED,我們進不去,但那種傳統多品牌集成的混營店,我們是可以進的,這種店通常是小型家族企業,大概有3000多家。

王牌創新從2023年1月組建團隊,開始和愛瑪合作,2023年7月第一批樣車過來,到現在快10個月時間,我們已經在20多個州開發了300多家門店,就是地推,一家一家地去談。

食品我們是做地面推廣,電器和交通工具也是,從根本上講,雖然行業不同、品類不同,但實際上做的是一樣的活,中國一流品牌、一流企業在上游建立了高性價比優勢,我們幫助他們在美國建立地面推廣隊伍,共享海運、倉儲、物流等基礎配套設施和服務,然后在品牌推廣上和日韓品牌、歐美品牌直接競爭。

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戰場”從中國換到美國,品類從吃吃喝喝擴到衣食住行,背后的邏輯是一樣的。

智象出海:地推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么阻礙?

王剛:其實沒什么阻礙。他就想了解你的品牌、你的工廠。他認為你的產品品質好、價格合適、周圍的用戶會喜歡,就會先進貨一輛試試,過兩天賣掉了,他會再進兩輛,如果又賣掉了,再進4輛,慢慢地生意就起來了。

智象出海:老板電器會走同樣的路線嗎?

王剛:一樣的,我們也會以線下為主。未來老板電器會進Home Depot,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家居建材連鎖渠道。目前老板主攻櫥柜店,櫥柜也是一些小店,本地設計師為本地用戶設計廚房、改造廚房、安裝櫥柜,這種小店老板電器也有機會切入進去。

智象出海:這條路線里有哪些中國品牌做得比較成功嗎?

王剛:ANKER安克創新應該是中國品牌里做得最好的。早期安克創新通過線上起步,主要是亞馬遜,差不多2016年安克就完成了線上的布局,開始發力線下渠道。2016年底,安克首先進入了沃爾瑪在美國的3000多家門店,沃爾瑪是美國最大的線下渠道之一,準入門檻也非常高。現在安克也進入了Target、Best Buy等美國前幾大線下零售網絡。目前安克線下部分收入應該已接近整體營收的三分之一。

安克做得很好的另外一點是完全主流化的品牌命名,ANKER是完全符合美國主流顧客認知的英文品牌。王老吉為什么要推出一個全新的英文品牌名稱WALOVI,而不是沿用漢語拼音,也是考慮了這一點。

我認為這是中國品牌出海過程中的另外一個重大挑戰,要做“中國的可口可樂”,首先就要敢于、而且有能力把COCACOLA變成可口可樂。

熱潮來了

智象出海:聽說您最近去拉斯維加斯參加了美國廚房衛浴展覽會(KBIS),有什么感受嗎?

王剛:這次KBIS展會,國內的大品牌如老板、方太、金牌櫥柜、奧普浴霸都來了,這些品牌以前都通過代理商運作,現在都是開分公司、招聘本地員工,定向開發產品在當地市場銷售。同時,類似于安克創新的“中國制造+美國品牌”也正在家電行業涌現。今年有兩個品牌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個是 zline,另外一個叫Thor Kitchen,這兩個品牌的背后實際上是廣東企業,早期為美國公司提供代工服務,而現在重新打造和建立品牌來進入美國市場。

目前,王牌創新也正在和家電領域的中國頭部企業密切合作,研究和探索出海路徑,進軍美國市場。

智象出海:過去幾年,您對中國品牌出海的整體感受有什么變化?

王剛:我2017年搬來美國,發現新移民對于中國食品飲料的需求與日俱增。看到這個趨勢后,2018年我就通過投資OCM,來將中國食品飲料品牌引進美國。2018年糖酒會期間我回國跟王老吉、今麥郎、香飄飄這些客戶談,當時企業出海的整體意愿都不太強,因為中國市場太好了。尤其是進入美國市場,就一點量,還要改配方、單開生產線,企業普遍覺得性價比不高。不僅食品飲料行業,愛瑪電動車、老板電器以前都是這樣,大企業普遍不重視美國市場,就放了幾個代理商在美國,價格高、服務差,也不去拓市場,基本都是坐商。

但2023年到今年,很明顯感到形勢變了,大家都有了進美國的意愿,而且是強烈的意愿。2023年至2024年,出海往美國方向熱了,尤其是美國線下變熱了。

智象出海:為什么會有這個變化?

王剛:出海其實就兩個方向,一個是往發展中國家“降維打擊”,一個是向成熟市場發起沖擊。

以東南亞、中東為主要戰場的出海模式在這幾年是最為火爆的話題之一。出海這些發展中國家從短期來看,確實能夠有一定的回報,但從長遠利益來考量,其實進入到的是利潤有限、且有概率同樣面對極端競爭的市場。比如東南亞,其實是一個利潤很低、競爭同樣很卷的市場,中國品牌進去之后,就會發現這些市場本地消費力弱,而且被老牌日韓企業、臺灣企業以及老華人的企業占領著,所以“降維打擊”的出海策略最終面臨的極有可能是另一個價格戰市場,附加價值有限。

而在挑戰高級市場的出海路徑中,區域選擇是首要問題。歐洲太散了,十幾個國家、各種語言,很難進入,在亞洲,日韓市場容量又有限,所以美國就變成了成熟市場里最熱的。美國總體門檻高一些,但人均消費力很強,利潤空間很好,而在美國成功建立品牌更能夠在全球形成影響力,品牌也因此存在溢價空間。中國品牌進來之后,依托世界工廠的制造優勢、成本優勢,和在中國市場上這20多年培養出的品牌營銷能力,其實是很有機會的。

中國一年出口美國6000億美金的貨物,這些貨以前基本都是OEM代工,沒有品牌溢價,企業就掙個代工費。以前中國頂尖的企業都在干內銷,看不上外貿,因為中國的市場太大了。近幾年一個巨大的變化是,在中國市場上卷出來的這些頂尖品牌、頂尖的企業家開始重視外銷市場。舉個例子,以前是晉江的運動鞋代工廠出海,現在是安踏出海,簽NBA明星代言,在美國成立分公司,安踏的打法跟以前代工廠出海就完全不同了。

這些新一代出海的企業經過中國市場二三十年的錘煉,他們的視野、格局、能力完全不同了。疫情的催化客觀上加速了這個進程。

五六年前,沒有人相信一個中國食品飲料品牌能鋪進Costco、沃爾瑪這樣的美國主流渠道。但現在,很多人都覺得有可能。這是很大的一個變化。中國企業、尤其是頭部品牌的全球化之路真正開始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金秀| 苗栗县| 胶州市| 黑龙江省| 舒城县| 临泽县| 天祝| 芦山县| 江都市| 峨眉山市| 承德县| 新沂市| 潍坊市| 博爱县| 镇原县| 竹北市| 基隆市| 麻阳| 大埔区| 天水市| 明星| 阜新| 和田市| 永宁县| 甘德县| 黄冈市| 丰城市| 沈阳市| 昌黎县| 八宿县| 定安县| 上饶县| 崇文区| 延长县| 肇庆市| 定南县| 杭锦旗| 天柱县| 枣阳市|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