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鏡相·讀詩丨最先死去的是詩人,最后留下的是情人

海子生活照(右)
【編者按】
1964年春天,詩人海子出生,今年是海子誕辰60周年。他像一顆年輕的星宿,爭分奪秒地燃燒,在年輕的一生中留下二百萬余字的作品。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除了被收入《海子詩全集》的作品之外,還有一小部分詩歌因種種原因被《海子詩全集》遺漏,成為了海子的“軼詩”。
1985年,在詩壇上還沒有名氣的海子和姜紅偉通信,在信中,他介紹了自己在《滇池》《草原》《這一代》等刊物上發表詩作的經歷,并在信封里附上兩本自印詩集,一本是長詩集《傳說》,一本是短詩集《如一》。《如一》的封面是白色的,上面印著《如一》(古人說:隱藏一片樹葉的最好地方是森林)、1985年初夏、北京等字樣。海子的十首“軼詩”就來自于這本自印詩集。
這十首“軼詩”均創作于1985年1月至1985年6月。在其詩歌創作歷程中,1985年是極重要的一個年份,它是海子發表詩歌處女作的元年,更是他進入創作重要探索期的時間節點。十首“軼詩”則是他在詩歌創作上新嘗試、新探索的結晶。從題材上看,那時海子和初戀女友正處于甜蜜纏綿的熱戀時期,因而這十首詩多數是愛情詩,它們用炙熱的愛欲表明,“最先死去的是詩人。留下的是情人”。
周末讀詩第62期,海子誕辰60周年特輯。

本文其余配圖均來自姜文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北半球
少女
是北半球的門
每扇門后
都有愛情
或多或少的愛情
我坐在我的門后
坐在自我身邊
摸摸膝蓋
愛你,這是我所做的
最大的事情

褪盡羽毛
一批女孩
要鐵匠打耳環
一批嬰兒
走向母親的血墻
褪盡羽毛的月亮
在人間疲憊不堪
男人,隱藏流動的
江泥
埋在船上
埋在有雨的夜里
褪盡羽毛的月亮
活在幸福的人間

歲月
多想,多想獨自面對
老愛人的手掌
兩堵暮年的墻壁
夾住我
馬一樣的脖子轉來轉去
好暖和呀!
一盆紅色的島嶼
似乎在傾聽
島前島后
棲落了
兩只圣潔的額頭如翅相觸
一百年后
那脈脈一根
等我的手杖
悄然死在房間里
一百年后
相愛剛剛誕生
……歲月便是一切
路過的人呀
我請求你
不要伸手去另外摘取什么
“在頭頂做巢的
也許不會飛去”

無題1
1
滑向你
滑向你
你的廟中
有我捐出的一條小命
2
一只肩膀
兩個腦袋
3
開一次門
送一次風
兩只溫暖神秘的鴿子
走進我手中
4
放火的失了火
失火的放了火
5
我點燈
點你紅燭兩根
兩根喝水的火苗
對夜獨泣
6
不眠的夜里
月亮染紅
帶電的
刀鋒一樣劃過
7
四肢上
掛滿了艱難的鐘
……一座數字之墳呀!
8
早上醒來
發現自己笨重的軀體
躺在網中央
魚
純潔赤裸
在愛人手中抖動
9
相愛
是魚和魚
抱著脖子
商量死在岸上的事情
10
……但人間曾有盟約
最先死去的
是詩人。
留下的是情人。

無題2
1
一只徐行的水鳥
碰到我的手掌
抓住她的手掌
又變成另一只徐行的水鳥
2
小貓的頭頂上一下一下的鐘聲
3
自從那個五月
長出了羽毛
一只又一只濕鴿子
死在家里
第一次微笑很可能是真的
因為夜里下了雨
我們的面孔
像兩只鞋子
在洪水中浮起
一尾魚劃過
兩尾魚劃過
他們認識了你
4
但愿它沒有碰到你的痛苦
但愿它在河邊
寂寞的
進入鳥蛋
5
岸,一排壘得結實的婦人
波浪
撞擊后退去
6
兩扇窗戶
一上一下錯開
兩位釘著十字架的小野獸
為什么相愛
7
她愛著我
細小零亂的足跡
走過我
幾盆火圍著我
幾只野獸圍著我
我攤開雙手,我說我愛她
反正我愛她
愛她是幾只野獸
吃著我的種子
一次后面還有一次……
8
我痛苦的面對她
建筑我自己
幾層蒙水的古陶
圍著,圍著
身后的房屋像燒焦的燕子
我不是不想飛
只是兩條腿圍著我
建筑得又心酸又美好
你的頭頂上一下一下的鐘聲
毀了我的建筑
一次后面還有一次……
我痛苦的面對她
建筑我自己
9
……吻著
兩匹紅馬丟失
四匹紅馬丟失
因為熱愛
丟失了所有的少女
丟失了所有的建筑的工具
10
在回到世界之前
你只好暫時進入災難
屬于你的災難
你不要讓給別人
你要迎上前去
和他們握手
把它們一一送走
和你一起
種下災難的人
將會微微一笑
走上前來
分享你的愛情
分享你的面孔
11
你的面孔
如新鮮的杯
在暢飲中
青草芳菲
野花四溢
12
因為夜里下了雨
第二次微笑就更真實了。
母親的身份已定
指天而定
于是用九十九張吻過的信封
生火
喂養子息
13
兩條命
像兩頁破爛的旗子
夾著我
頭頂上一盤金色蓮花
深深插進我身體的泥漿
14
愛情呀,愛情
15
從今以后
十二個月的月亮
曬老了
他的脖子
古老桃樹
“中國愛情是一棵桃樹”
懷孕的人
像一口鐘
盤坐在河邊
一株桃樹遮住她
像遮住一窩蜜蜂
我是你的
古老桃樹
這古老桃樹展開
三頭白象,四枝紅蓮
同時進入身體
這古老桃樹合攏
七簡米
擺在懷孕人眼前
我是古老桃樹
我同時是他的妻子
桃樹為求變成女王
樹冠傾倒進入月亮
“古老桃樹你一共有兒女七個
古老桃樹你是淹沒一切的夜晚”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