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手機的“護眼模式”,真的能護眼嗎?
現如今手機已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隨著手機功能的完善和長期不規范使用,近視及其并發癥人群持續增加。

圖源:圖蟲
人們越來越依賴手機的同時,又擔心藍光對眼睛的危害,“護眼模式”便應運而生。幾乎所有的手機,都有一個“護眼模式”的選項,也叫“黑暗模式”、“夜間模式”、“深色模式”等。
什么是“護眼模式”?
手機在普通模式下,一般顯示的是白色光,這種白色光是由紅、藍、綠三種光融合而成的。而“護眼模式”的本質其實是防藍光,主要是通過調節屏幕亮度,用軟件算法減少藍光,使得RGB色調中的紅光、綠光得以更多地融合,從而雜交出更多的黃色調。因此,在開啟護眼模式的時候,我們往往可以發現屏幕色調發黃。
波段在415~455nm的藍光屬于有害藍光,尤其是440nm左右的藍光,它能夠穿透晶狀體直達視網膜。但藍光并非都是有害的,波段在455~500nm的藍光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具有調整生物節律、情緒、記憶力和產生暗視力及影響屈光發育等重要作用。

圖源:作者提供
“護眼模式”真的能護眼嗎?
護眼效果?有!但不大!
● “護眼模式”確實可以過濾掉少部分藍光,但無法完全消除。護眼模式降低了屏幕的整體亮度和對比度,有的還會把色溫調得柔和一些,這些都可以緩解眼睛的緊張狀態,尤其是在黑暗中看手機時的眼疲勞。
● 電子產品對于眼睛最大的傷害也不是很多人以為的藍光,而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產生的視疲勞。
● “護眼模式”也不是時時刻刻都適合開啟的。“護眼模式”會降低屏幕的亮度,在白天戶外高強度光照環境下使用“護眼模式”,眼睛需要更加費勁才能看清楚屏幕,反而會增加眼睛的疲勞感。
長時間看手機對眼睛的傷害
容易引起干眼癥
正常情況下,人們通過眨眼使淚液在眼睛表面均勻分布形成淚膜,起到滋潤作用,而玩手機時由于注意力過于集中,自然眨眼次數大大減少,對淚膜的形成造成了影響,從而會引起眼部干澀等癥狀。
引起視疲勞
長期看手機,閃爍的手機屏幕容易刺激眼睛,引起酸脹不適等視疲勞癥狀。長時間近距離看手機,特別是黑暗環境或顛簸環境下看手機,容易影響眼部調節功能,使近視加深。
其他眼病隱患
熬夜“修仙”刷手機的小伙伴們大有人在,殊不知在昏暗光線下用眼,容易造成瞳孔長時間散大,堵塞眼內液體循環流通,傷害我們的眼睛,還容易導致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護眼小妙招
注意用眼環境——要開燈
很多人晚上玩手機的時候喜歡關著燈,而黑暗的環境更容易引起視疲勞。所以,睡前玩手機時,最好開著頂燈,至少要留著床頭燈,別讓手機屏幕成為黑暗中僅有的光。

圖源:圖蟲
注意用眼時間——別久看
不要長時間連續用眼,遵循“20—20—20”法則,即看屏幕20分鐘后,抬頭遠眺20英尺(6米)外20秒以上。睡前玩手機沒法看遠處,那就閉目養神20秒。
注意用眼距離——別太近
使用電子產品時,應保持適當距離,眼睛和手機最少相距40厘米。因為眼睛離手機越近,眼睛的壓力就越大,也越容易引起視疲勞。
注意用眼習慣
戴眼鏡
許多人睡前喜歡側躺著看手機,如果近視的話,往往還會把眼鏡摘下來放一邊。但近視人群摘了眼鏡看手機,會將屏幕懟得特別近,加重眼睛的壓力;時間長了,還可能讓眼睛近距離調節功能紊亂,導致今后近距離看不清東西、對焦變慢,甚至還會頭暈頭疼。所以,如果睡前要看手機,那就坐起來戴上眼鏡看。

圖源:圖蟲
多眨眼
眨眼次數減少的話,眼睛表面的一層淚膜就會蒸發,繼而變薄甚至消失,將眼球直接暴露在干燥的空氣中,這會導致眼睛干澀、灼熱、酸痛。因此,看手機時記得眨眼,不要目不轉睛。
可熱敷
可以使用蒸汽眼罩(熱毛巾也可以)緩解視疲勞。眼瞼周圍有瞼板腺,熱敷有利于其開口暢通,從而分泌更多脂質。這層油脂覆在眼球上,就可以對柔嫩的眼球起到保護作用,防止眼球表面的水分蒸發,從而緩解長時間盯著屏幕帶來的眼干。但是,不建議戴著熱敷眼罩睡覺,小心造成低溫燙傷。
注意食物預防——多吃護眼食物
● 多喝水有利于緩解眼部疲勞和干澀感。建議每天飲用足夠量的水,并且盡量避免過度飲用咖啡和茶葉,因為它們會加重身體內水分流失。
● 飲食中攝入適量的維生素A、C、E等營養成分可以有效預防眼部疾病;多吃黃綠色食物,如胡蘿卜、玉米、西紅柿等,其中含有豐富的葉黃素,葉黃素在人體內轉變成玉米黃素,玉米黃素則是視網膜黃斑的主要色素,能有效過濾紫外線和藍紫光,有助于保護眼睛免受傷害。

圖源:圖蟲
注意視力保健——眼保健操
定期進行視力保健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改善近視問題,并增強視覺能力。如做做眼保健操,或揉揉雙手后覆蓋在閉上雙目上方約10秒鐘,然后慢慢地打開雙目;或者在空曠地方注視遠處物體數秒鐘再轉向近處物體數秒鐘反復練習。
“護眼模式”在合適場景下正確地運用能夠起到積極作用,但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保持良好用眼習慣和生活習慣,才能真正保護好視力健康!
參考文獻
[1] 戴錦暉. 藍光與眼健康[J]. 中國眼鏡科技雜志, 2017(11): 94-96.
[2] 張丹, 趙雅燁, 牛茹, 等. 大學生手機依賴與睡眠質量軌跡的縱向關聯[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22, 56(12): 1828-1833.
作者簡介 /Profile/

范捷娜(1983—),女,主管護師,本科,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門診護士長,主要從事護理管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