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我用AI去復活文物——只想再看一眼千年前的它們

原創 數字生命卡茲克
好久不見。
這是我寫公眾號以來,第一次斷更了將近一周。
主要原因是一直在做一個新的片子,做了很久,真的很久。不眠不休肝了快10天了。
當然,過程中又有無數新的經驗和工作流,可以分享。
大的工作流我覺得可以等片子放出來后,后續再來詳細拆解。
但是今天,我覺得可以先拎一個案例和技巧出來寫,是一個非常好玩的案例。
用AI,復活文物。
我說的復活文物,不是用ControlNET啥的把文物照片一筆一畫畫出來。而是真的在此基礎上,給一個新的形象。
因為文物,很多都是從墓葬里發掘出來的,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是陪葬品,它的屬性,也就是:器具,或藝術品。
這些器具和藝術品,古人在創作他們的時候,一定都有參考物,不一定是現在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但大概率也存在與口口相傳的故事里。
而這次我們想要做的,就是去把那些參照物,做出來,來看看他們用AI做出來,到底是什么樣子。
我用荊州博物館的漆木彩繪蟾座鳳鳥羽人舉例。

這是一件非常非常牛逼且著名的藏品。
時代:戰國(公元前475—221年)
來源:天星觀二號楚墓出土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羽人是楚地巫風最盛時代最具創意的木雕作品。由上部羽人、中部鳳鳥和下部蟾蜍狀底座三部分組成,其中羽人為人鳥合體,立于鳳鳥之上,造型奇特,形象優美,制作精致。羽人被當作天上的神靈,蟾蜍代表月亮之精,鳳鳥是飛翔于天地之間的神鳥,羽人又是變化莫測的神人,三者合一,寄托楚人遨游九天,羽化成仙的愿望。
最開始,我們在還原的時候,愁破了腦袋。
上部羽人、中部鳳鳥、下部蟾蜍。
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象力,真的。有一種別致的美感。
但是還原的時候,真的愁。
我們最開始還原的時候,本能地還是上了SD。

這個東西,它就很奇怪......
三部分,你直接讓AI上,它真的很難理解。
然后海辛決定,上辛苦活。

一部分一部分地重繪,然后,再拼起來。
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海辛的崩潰= =
在十幾分鐘之后。
海辛給我發來了這么一張圖。

我:......
海辛:......
確實還原,但是也是真的別致。
我們陷入了非常深了焦慮中。
直到,阿文發出來了這么一張圖:

我們都懵了。
這玩意,并不是原封不動的還原,而是在文物的基礎之上,還原了結構,保留了神韻,用現代化的審美,對文物的過去,進行了完美的詮釋。
這才是我想要的還原。
我們立馬沖過去問阿文,到底是咋做的了。

再一次刷新了我對GPT+Dalle的組合的上限的認知。
我也自然,去如法炮制了。
這一次,我給的是荊州博物館里,著名的漆木彩繪雙頭鎮墓獸。
時代:戰國(公元前475—221年)
來源:天星觀一號楚墓出土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內涵:鎮墓獸頭插鹿角,睜目吐舌,猙獰恐怖,是經過夸張或組合而成的形象,顯示其引魂升天的神威

然后,Dalle給我畫了這么一張圖。

說實話,這就是我心中的荊楚文化中的鎮墓獸。
他就得長這個樣子。
于是,我又讓GPT給我描述了一下這個生物。

然后我自己再精煉總結了一下,扔到了Midjourney里(Dalle3的質感和審美太差)。
我的鎮墓獸,就出來了。雖然還有很多一致性問題。
但,這就是我喜歡的,想要的。



當然,除了鎮墓獸之外,我又繼續用AI,復活了很多其他的文物。
后面有機會的話,可以放一系列。




或者說不叫文物。
應該叫,我們中國,獨有的,“神獸”。
他們,是活在我們的歷史里,活在我們的記憶里,活在,我們的血脈里。
所以。
我想看到他們時隔千年,再出出現在我的眼前。
看一眼,那跨越千年的夢。
我愛它們。
原標題:《當我用AI去復活文物 - 只想再看一眼千年前的它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