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國檢察機關文化品牌 | 孔雀河畔盛開團結花
天山腳下,孔雀河畔,石榴花開紅勝火。火紅的石榴花孕育火紅的石榴籽。無論是熱情、純粹、赤誠的石榴花,還是緊緊抱成一團的石榴籽,都似新疆各民族大團結一般熱烈。在與各族群眾的交往交流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稱“巴州”)檢察機關始終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融入檢察業務,形成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孔雀河畔的石榴花”檢察文化品牌。孔雀河畔那盛開的石榴花,像極了巴州檢察人心中的民族團結之花。
溫情司法暖心懷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會一蹴而就。自1979年,巴州檢察院恢復重建以來,幾代檢察人接續奮斗,將“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偉大使命融入血脈,鍛造出一支既精通法律,又懂得民族政策,還善于做民族團結工作的新時代檢察隊伍。他們胸懷家國,鑄忠誠信念之魂,聚民族團結之智,高效精準打擊犯罪,守護各族人民群眾安定和諧的幸福生活。

今年春節剛過完,巴州檢察院控告申訴檢察部檢察官李圖雅與同事回訪司法救助對象阿不都夫婦。“看看我們的小吃攤生意多紅火!多虧了你們幫忙,讓我們的生活有了奔頭。”阿不都一邊忙著煮餛飩,一邊熱情地招呼李圖雅嘗嘗他的餛飩。
2015年1月,阿不都與妻子因勸解妹妹審慎交友,遭妹妹男友庫某報復受傷。后經鑒定,阿不都傷殘十級,其妻傷殘七級。“夫婦二人多次入院治療,花光了所有積蓄。因無法外出打工,庫某也沒有賠償能力,夫婦二人沒了經濟來源,生活陷入困境。”巴州檢察院控申部門了解到阿不都夫婦的情況后,對他們展開司法救助。“司法救助金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檢察官還幫我們找攤位、申請減租金,給了我們好好生活的希望。現在,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阿不都深有感觸地說。
雖然案子辦結了,但持續跟進救助幫扶工作并未停止。巴州檢察院堅持“一次救助、定期回訪、長期關懷”,從細微處著手,為各族群眾送去暖心關懷。
該院民族團結館的“實物見證變遷”展柜里,存放著多封各族群眾的來信。八年級學生艾尼瓦爾(化名)寫給檢察官周智慧的信中,親切地稱周智慧為“媽媽”,與她分享學習、生活中的喜樂憂愁。艾尼瓦爾是周智慧在法治宣講課堂上結識的孩子。后來,周智慧經常去艾尼瓦爾家中,關心她的學習和生活。她的關懷如一束光,為這個瘦弱的女孩趕走生活里的陰霾。周智慧與艾尼瓦爾的故事是巴州檢察院履職盡責、關愛守護各族人民群眾的一個縮影。

巴州檢察院檢察官為孩子們作普法宣傳。
據悉,巴州兩級檢察機關共有88名法治副校長,奔赴各中小學為30余萬學生授課普法。
雙向奔赴換真心
巴州檢察機關干警在與各族人民群眾交往中,重在與之共情,情感互通交融,以真心換真心。
一次結親,聯結著三代人的情感。多年來,蒙古族檢察干警加·青巴特爾與下和什力克村維吾爾族大媽熱合曼一家守望相助,結下濃得化不開的情誼。加·青巴特爾父母早亡,他很珍惜與熱合曼的相處時光,只要有時間就會帶著兒子達英奧汗去看她。他們一來,熱合曼就會燒旺爐火,做他們愛吃的拉條子,也總是把最細的拉條子挑出來,邊挑邊說:“拉條子有粗有細,我要把細的留給小巴郎(小伙子)。”達英奧汗經常向同學炫耀:“我也有奶奶,她做的拉條子可好吃了。”
2017年10月,熱合曼去世了,加·青巴特爾以兒子的名義操辦了她的后事。隨后,加·青巴特爾申請與熱合曼的兒子熱依木結為親戚。“‘媽媽’走了,我要撐起這個家,把兄弟照顧好。”在加·青巴特爾心里,“媽媽”的孩子是他永遠的親人。
每年麥黃梨香時節,一支由優秀檢察干警組成的對口援疆隊伍,從燕趙大地千里奔赴巴州,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傾囊傾情傾智,與各族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衡水老劉”兩次援疆的故事,至今仍在且末縣群眾中流傳……
在且末縣檢察院,初來乍到的老劉有些“不討喜”。老劉全名劉朕綱,凡事愛較真,作風硬、腰桿直,“專斬懶筋”。年輕干警和他在一起工作感到“壓力山大”。但老劉辦起案子來思維縝密,又讓該院檢察干警十分佩服。相處久了,各族干警都喜歡上了這位“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衡水援疆檢察干警。老劉與群眾打交道也有兩把刷子,他和老鄉們一起裝扮庭院,科學種田養殖,與各族群眾打成一片,成了他們的“阿達西”(好朋友)。時光飛逝,轉眼援疆期滿,老劉回衡水了,“衡水老劉”的故事卻留在了且末。
對口支援巴州檢察工作以來,河北省檢察機關帶來了豐富的資源和經驗、先進的辦案理念和方法。援疆干警帶著當地人民的不舍與“孔雀河畔的石榴花”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從此,象征著民族團結的“石榴花”在燕趙大地熱情似火地綻放。
振興鄉村迎花開
清晨,伴著雞鳴,下和什力克村的煙火升騰了起來。駐村工作隊忙碌的一天也開始了。
在下和什力克村,農戶以種植香梨為主,產業結構單一,收入不穩定。工作隊隊員發現,有些庭院果園閑置,如何把這些閑置的資源盤活?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工作隊隊員心里有了盤算。“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整合農家現有閑置資源,改善人居環境,開辦農家樂、牧家樂,推廣鄉村美景、美食、農特產品。”在家門口就能把錢掙上,這方法可行!動員會上,農戶們積極報名,按標準規劃自家院落。
暮春,下和什力克村一組農戶安麥提的農家庭院里歡聲笑語不絕于耳。周末,游客帶孩子到安麥提的農家樂體驗田園生活。
農家小院里,花草環繞綠樹成蔭,灶上燜著抓飯,羊肉誘人的香味混著杏干的甜蜜撬動味蕾。剛撒上孜然的烤肉上下翻動著,煙火翻騰,肉香四溢。葡萄樹下,游客跳起歡快的《麥西來甫》。“我喜歡這樣熱鬧的大家庭,也喜歡我的‘石榴籽’家人們。只要我們緊緊抱在一起,日子也會像石榴花那樣紅。”安麥提的農家樂火了,不少市民慕名前來打卡,帶動農特產品銷售火爆,收入可觀,他樂得合不攏嘴。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巴州檢察院駐村工作隊一茬一茬接力干,他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規模性返貧,助推鄉村振興,繁榮鄉村振興新業態;修建“石榴籽大巴扎”、打造旅游房車營地、發展庭院經濟、組建種植養殖合作社,讓各民族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深入學校、田間地頭說法釋理,打通傳遞法治聲音的“最后一公里”,再將群眾的心聲回傳,及時為民排憂解困。群眾的口袋鼓了,困難有處說,心里也就亮堂了。駐村工作隊憑借檢察智慧織就鄉村振興發展好光景,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心也越貼越近了。
打造特色品牌 凝聚團結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臺縣
鐵熱克巴扎鄉薩依買里村黨支部書記
艾克熱木·買買提明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深期許,凝聚著新疆各族兒女砥礪前行的勇氣;殷切關懷,也滋養著各族群眾的心田。巴州各族群眾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成就。
在守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巴州檢察院始終把維護民族團結融入到各項檢察工作中,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黨的治疆方略,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提升檢察公信力的強基工程,持續在永葆政治忠誠本色、踐行人民至上、深化交往交流交融上下功夫,形成了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團結和睦的“孔雀河畔的石榴花”檢察文化品牌,潤物無聲地為鞏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創建成果提供了“檢察方案”。
(來源:檢察日報·法治新聞版 作者:何海燕 蘇麗麗)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