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交大今日校慶,“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王希季專題展揭幕
弦歌不輟傳薪火、桃李春風盼君歸。
2024年4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紀念建校128周年大會在閔行校區霍英東體育中心舉行,全球交大人相聚母校,共同慶祝上海交通大學128周歲華誕。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楊振斌指出,128年來,學校跨越三個世紀的風云變幻,始終將自身發展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與民族振興交相輝映、與社會進步同頻共振,在一次次的改革創新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上海交大128周年校慶大會。(本文圖片除標注外,均為上海交通大學供圖)
楊振斌強調,學校將主動承擔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服務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使命擔當,堅持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主攻方向,以進一步深化改革為動力源泉,勇擔時代使命,主動把握機遇,敢于應對挑戰,凝心聚力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交大之路。
“對一個大學而言,學校的美譽度主要取決于校友對社會的貢獻度,沒有廣大校友們扎根本職崗位辛勤耕耘、積極貢獻,就沒有今日交大的卓著聲譽;而你們離開學校后的成長與進步,也是師長們一直的關心和牽掛?!鄙虾=淮笮iL、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寄語廣大校友,牢記“飲水思源、愛國榮?!钡男S?,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奉獻,共同鑄就交大人的榮光。
為鼓勵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科研精神,上海交大遴選并表彰全球范圍內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領域貢獻卓著的杰出交大人,設立“睿遠科技大獎”及“睿遠青年科技獎”。
經過全球提名和評委會評審,季向東、黃震、梅宏、徐青、賀林五位交大人獲得第二屆上海交通大學“睿遠科技大獎”。李聽昕/劉曉雪(共同獲獎人)、谷國迎、曾錚、王鴻東、余山河、劉珅六位交大青年科學家獲得首屆上海交通大學“睿遠青年科技獎”。
同日,還有兩件重磅“禮物”推出。其一是上海地鐵15號線紫竹高新區站上海交通大學文化長廊,系上海交通大學和申通地鐵集團歷時三年半設計建設完成的。

上海地鐵15號線紫竹高新區站上海交通大學文化長廊
其二是《鑄箭牧星——“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王希季校友專題展》,當日在上海交大文博樓揭幕。
王希季1921年7月生于昆明,是中國衛星與返回技術專家,中國空間事業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他是中國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氣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試驗火箭技術負責人,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總體方案設計者,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中國載人飛船計劃的重要主導者與設計者。

返回式衛星使用的降落傘。
王希季于1942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1949年獲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50年學成歸國后,曾在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任渦輪機教研組主任、工程力學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在當日的致辭中,王希季的女兒王慶蘇也還回憶了小時候在交大校門口等班車上幼兒園的情景。
為彰顯王希季等老一輩科學家為“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的重要貢獻,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兩彈一星”精神,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檔案文博管理中心(校史博物館)聯合舉辦“鑄箭牧星——‘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王希季校友專題展”。

《鑄箭牧星——“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王希季校友專題展》展廳。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圖
該展覽以王希季的求學成長與工作、科研經歷為經緯,設“年少立志 學成歸國”“交大十載 航天起步”“拓荒太空 屢建奇功”“愛國榮校 赤子情深”四個部分,有圖片、文獻、實物、影像、場景等多種形式。展覽展廳面積670平方米,展線長度100米,展覽共展出300余幅珍貴圖片,同時展出包含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館藏檔案、王希季院士捐贈實物手稿在內的100余件(套)珍貴檔案實物。其中,王希季“兩彈一星”功勛證書、獎牌和獎章,交通大學工作檔案、教學手稿,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碩士畢業論文手稿等多件珍貴檔案實物為首次對公眾展出。

王希季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值得一提的是,該展覽強調知識科普與精神教育并重。在對王希季航天科研奮斗史的講述中,圍繞“T-7M”探空火箭、“長征一號”運載火箭、返回式衛星、現代小衛星、載人飛船的研制歷程,致力于航天知識科普以及航天精神教育;與此同時將王希季院士百歲奮斗歷程與中國現代史、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相結合,真實再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的艱辛與輝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