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外75周年校慶,《“非?!笔录c美國歷史小說》發布
4月3日上午,上海外國語大學建校75周年校慶活動——《“非常”事件與美國歷史小說》新書發布會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舉行。
《“非常”事件與美國歷史小說》是上海外國語大學虞建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結項成果,這部著作以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理論為指導,借助后現代政治理論、新歷史主義和歷史敘事學理論對選定的美國歷史小說進行解讀,強調小說的歷史批判功能,“扶正”歷史小說,凸顯小說家歷史建構參與者的地位。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李巖松指出,這部專著的出版是我國外國文學研究領域的一件盛事,也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又一項重要學術成果。

在發布會上,虞建華代表作者團隊首先回顧了該書前期準備、資料收集和撰寫歷程。本書選擇了25個‘非常’歷史事件和法案,結合相關的32部長篇小說,進行‘捉對’比較研究,以文學解讀為重點,進行歷史的、政治的、社會的和文化的闡釋,把小說家的書寫當作‘另類歷史’,比照官方歷史敘事,互文解讀作家對美國歷史揭示性、修正性的‘重寫’。他提出,這是第一部從小說解讀的視角重新認識美國歷史的著作。美國是個特殊歷史形塑的國家,文學對其歷史的批判性呈現,因此也具有特殊的意義——不僅具有歷史學意義,也具有當下意義。

上海外國語大學張廷佺教授作為項目組成員,分享了他參與撰寫過程中的心得與體會。他提出,歷史與文學的關系微妙而有趣,文學的豐富性可以呈現歷史的復雜性。本研究既關注文學的自律,更關注文學的他律,將文學從自我封閉的疆界中解救出來,主張不應將自身孤立于作品之中,而是“走出文本”,進入文學與歷史、政治、社會、文化的關聯性研究的廣闊天地。
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查明建教授認為該著作既是美國文學史研究的新突破、新創獲,呈現了文學的力量和人道主義精神,也是文學跨學科研究的新范例和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的典范,提供了對文學形式功能的新認識。
華東師范大學金衡山教授以“詩、史、思的大浪淘沙”為題作了分享。他認為,這部著作詩史印證,文史互構,思詩同生,展生活之實,刻歷史之在,修觀念之新,抒批判之念。同時,它融近年來理論更新、研究視角變化、文本細讀重回、文化解讀深化等趨勢于一體,有助于重新認識美國文學和歷史的關系。虞建華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也彰顯了學術研究應有的社會責任,不只是在重回與重現歷史,更是在總結歷史教訓和復活人性中的閃光之處。
上海師范大學朱振武教授,回憶了和虞建華教授多年來的交往,他以“今天我們應該怎樣評判一個人文學者?”為題展開論述,認為“不應該看他得到了什么榮譽或獎項,而應該看他給予、奉獻、帶來了、留下了什么,在社會和學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虞建華教授令人敬佩不已的地方在于他對人才的培養,敢于挑戰填補學術空白的勇氣,其學問、人格、境界都值得后輩學習。
上海交通大學劉建軍教授認為,美國文學的發展過程,一直是和美國的歷史發展密切相關的,以“歷史事件”的角度切入對美國文學的研究,抓住了美國文學研究的核心要素。美國文學的自由精神以“拓殖”為內核,美國文學特性具有強烈的進取意識且呈現出“暴力”美學特色。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社長孫玉介紹,外教社成立45年來一直堅持學術立社,虞建華教授的《“非?!笔录c美國歷史小說》就是外教社重大項目出版工程的一部分。近年來,外教社已出版多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圖書,連續三年獲多項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