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技術派|印度最新改進型“光輝”戰機首飛,開啟光輝歷程?
印度國產戰機“光輝”的最新改進型“光輝”MK-1A首飛成功,該機配備了相控陣雷達。
最近,對于印度“光輝”戰機來說可以說是悲喜交加:悲是遭遇生涯首摔,3月12日,印度空軍一架LCA“光輝”戰斗機墜毀,系該型戰機首飛以來出現的首個墜毀記錄;喜是最新改進型“光輝”MK-1A首飛成功,性能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日前,印度班加羅爾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完成了“光輝”MK-1A輕型戰斗機的首飛。這架注冊號為LA5033的“光輝”MK-1A首飛持續了18分鐘。在飛行結束后,印度斯坦公司表示:“今天我們的‘光輝’戰斗機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它將繼續幫助我們朝著向空軍如期交付的目標前進,我們希望這款戰機可以在本月底之前交付給印度空軍。”
該機雖然趕在3月25日完成了首飛,但距離可交付狀態還有一段距離。印度空軍對“光輝”MK-1A輕型戰斗機卻擁有非常大的信心。除了已經確定的123架訂單之外,印度空軍還打算繼續追加訂購數量。據最新消息,在完成123架訂單中的73架MK-1A型之后,印度空軍還會再簽署50架同型機采購協議,預計最終會裝備180架左右的“光輝”輕型戰斗機。

“光輝”MK-1A配備了相控陣雷達,探測能力有進一步提高。
40年磨一劍
“光輝”輕型戰斗機是源自印度政府于1984年啟動的LCA(Light Combat Aircraft)輕型戰斗機計劃。當時開發這個項目主要是兩個目標,第一是替換90年代將要退役的米格-21戰斗機;第二便是推動印度自身航空事業的發展并建立起完整的航空軍工體系;為此印度成立了航空發展局(ADA)開展了飛行線控系統(FBW)、飛行控制系統(FCS)、多模脈沖多普勒雷達和渦輪風扇發動機的研究。
在耗時三十年并經歷了技術試驗版本(TD)、原型機版本(PV)、限量生產版本(LSP)、艦載戰斗機版本(NP)、教練機版本(NP)與量產型版本(MK)后,首架“光輝”戰斗機終于在2015年1月17日正式交付印度空軍。該機采用與“幻影”-2000戰斗機相似的大三角翼單發單座設計,機長13.2米、翼展8.2米、最大起飛重量13.5噸、最大掛載能力5.3噸,由1臺美國通用電氣F404-GE-IN20發動機提供動力,最大飛行速度1.6馬赫,最大飛行高度16000米,航程1850千米,不攜帶副油箱時作戰半徑約500千米。
早期的“光輝”戰斗機僅配備以色列埃爾塔公司研發的EL/M-2032機械掃描脈沖多普勒雷達,裝備使用射程20公里的俄制近距R-73空空導彈;后續改進的“光輝”MK-1戰斗機換了航電和飛控軟件,還安裝了空中加油探桿、“德比”中距空空導彈(射程50公里)等。但這款飛機依然不能使印度空軍滿意。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為此提出了“光輝”MK-1A研制計劃。該計劃進行了43項改進,主要采用從以色列IAI公司購置的EL/M-2052有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采用1500個左右的發射/接收固態模塊,重量約為130–180千克,具有高峰值功率,支持同時多模式操作,可以探測超遠距離的目標,同時跟蹤多達64個目標,并同時用導彈攻擊多個目標,在空對海模式下的探測距離為290千米;而在空對空模式下,1平方米RCS(雷達散射截面積)的探測距離為150至200千米。

印度也在研制國產機載相控陣雷達,未來“光輝”戰機可能會采用國產雷達。
“光輝”MK-1A換裝了推力更大的F404-GE-IN20渦扇發動機,放寬靜穩定性,同時還改進了飛控系統使得可用迎角變大,機動過載范圍達到-3.5/+8G,MK-1A還可進行空中加油,配備更新的雷達警告接收器(RWR)和ELL-8222WB電子戰吊艙。該機還能兼容不同類型的超視距和近距空空導彈,包括俄制R-77、以色列“怪蛇”-5和印度自研的Astra超視距空空導彈等。MK-1A型將大幅度采用復合材料蒙皮,并且機身蒙皮和備件之間輕松互換,將多個機身蒙皮的固定螺釘改裝成快速釋放緊固件,從而大大縮短維修飛機所需的時間,在復合材料蒙皮固定部位增加墊圈,防止定期使用緊固件進行拆卸和安裝時損壞固定孔。
2021年1月13日,印度政府批準以4800億印度盧比(60.7億美元)采購73架“光輝”MK-1A型和10架“光輝”MK-1教練機。這涉及廠房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生產飛行模擬器和相關配件和整機的售后。
原本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預計于2024年3月末前交付首批三架飛機,隨后五年內每年交付16架飛機。印度空軍原本希望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大幅提高“光輝”輕型戰斗機的生產率,以遏制住其現役戰斗機不斷因各種事故導致的損耗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光輝”MK-1A和此前的“光輝”MK-1相比,技術差距并不是非常大。就算安裝了以色列產EL/M-2032相控陣雷達在內的各種新設備,機體結構只有43處微調。
因此,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一開始很自信,所以該公司宣稱位于班加羅爾的工廠的生產線擁有每年建造8架“光輝”輕型戰斗機的能力,到2025年新建的一條生產線將產量增至每年16架。未來3年內公司位于納西克的工廠第三條生產線將讓產能進一步增至每年24架飛機。

“光輝”戰機發射以色列“怪蛇”-5空空導彈。
產能與價格的問題
不得不說印度在戰斗機的研發方面還是具有一定實力的。現在回過頭來看,由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技術和生產能力暫時還達不到原先的預期,所以研發計劃先被擱置了一段時間,然后待機會成熟時又被重新提起。隨后印度方面立即向國外尋求幫助,得益于印度較好的外部環境,既能從歐美等發達國家采購先進零部件,也可以從俄羅斯等傳統強國引進配件,隨后將其整合到戰機上,使得這款戰機能夠順利交付,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最終還是達成原先的研制計劃。
而“光輝”輕型戰斗機的價格也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問題。印度空軍此前訂購的83架“光輝”MK-1A單價在46.98億盧比左右(約合5633萬美元),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組裝生產的蘇-30MKI戰斗機單價為41.5億盧比(約合4976萬美元),從俄羅斯進口原裝的蘇-30MKI,只需要33億盧比(約合3957萬美元)。價格倒掛現象嚴重。

“光輝”戰機在產能和單價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為了支持“印度制造”計劃,印度空軍只能選擇支持。
另一個大問題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造一架“光輝”MK-1A型竟然需要25萬個工時,同期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制造一架F-35A隱身戰斗機只需要4.1萬個工時,一架F-35B垂直起降型需要5.7萬個工時,一架F-35C隱身艦載機也僅需要6萬個工時而已。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造一架“光輝”Mk-1A型戰斗機的時間,洛克希德可以選擇造6架F-35A或4架F-35B、 F-35C。
實際上,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自研自造國產戰斗機的初期,都會面臨“造不如買”的窘境,但只要咬牙堅持一段時間,情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所以,并不是每一個雄心勃勃自主研發戰斗機的國家就一定能夠成功,這不僅需要一定的戰略決心、定力和智慧,更需要一個具備完整的工業門類和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僅僅是這兩點,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就無法實現。反觀印度在來料組裝過了蘇-30MKI戰斗機后,“光輝”輕型戰斗機項目還是問題重重舉步維艱。行政部門、科研機構和生產單位作風拖沓,效率低下的問題不言自明。以目前的首飛進度來看,印度空軍要想全部拿到首批73架“光輝”MK-1A,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