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I“復活”的可能不是親人,而是您的私人推銷員
作者&編輯|孫浩南
我們將通過一些腦洞大開的靈感來為大家補齊歡樂,不過仍要在此聲明一下:元宇宙新聲公眾號尊重任何人,以下內容僅以分享和娛樂為目的,切勿當真,如對您或您身邊的人產生任何不好的影響,我們致以誠摯的歉意。
頻繁的廣告與推銷電話
相信大家日常生活中都曾遇到過,手機打開軟件時,輕微晃動就會跳轉到第三方購物軟件;軟件使用過程中,離開片刻,購物廣告會再次彈出;點擊購物廣告關閉按鈕,卻跳轉到其他廣告頁面。
開屏作為APP應用入口,被很多品牌方視為黃金點位,要想彰顯品牌實力,這是絕不能放過的地方。這些開屏廣告就像一只攔路虎,用戶想要干任何事情,都要交出自己這3-5秒左右的時間作為過路費,這一行為令很多人深惡痛絕,但卻又毫無辦法,與之同理的是推銷電話。

今天上午,我接到了三個電話,并不是我有多忙或是有多少人關心,而是被客服和推銷員當成了潛在的業績。一個運營商讓升級套餐的錄音電話;一個推銷抖音剪輯課的電話;一個阿那亞旅游度假村的房產銷售電話;另外,在昨天晚上還有人在十字路口問我“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人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廣告哪個先來,正是這些經歷促使我產生了一些“與眾不同的靈感”,而這些靈感的對象正是近期火熱的AI“復活”親人。
AI“復活”親人,或成廣告新藍海
相信大家之前應該都看到過,音樂人包小柏鉆研AI數年成功 “復活”女兒,以及多位網紅博主利用AI工具“復活”已逝親人,這些新聞讓我們看到了科技的溫度,但AI“復活”喬任梁等明星則讓我們看到了流量的不擇手段,而接下來我要說的則是AI“復活”業務在廣告業的新藍海。
眾所周知,目前市面上的AI“復活”生意主要通過收集對應的個人信息,利用AI和大模型技術生成出已逝親人的虛擬形象。但信息交由他人手中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開玩笑的說,你的虛擬親人都捏在人家手里了,想讓你爆金幣那還不簡單么?

試想一下,正在和被AI復活的“親人”聊天時,他們用著你最熟悉的聲音和口吻甚至是表情,跟你說怎么還沒對象,快去某某交友軟件認識一下你未來的女朋友吧。
這不僅讓沉浸在曾經美好回憶的用戶們出戲,更讓人感到惡心,甚至是用著關心的語氣讓用戶去某購物軟件買點肉吃,一時感動之下,或許立刻就下單了。即便用戶的內心極為強大,但這就像開屏廣告一樣,逼著用戶不得不聽完這段從親人口中說出的廣告口播。

一旦親人的屬性被做成一個商業的API去賣給各種各樣的廠家,那么這些廠家就會拿著這些數據來收割用戶。到最后,用戶們會忘記真實的親人到底是什么樣,因為有太多虛擬的親人在你的身邊念出大段口播,他們會改變你的印象,模糊你的情感,讓一切都變得荒誕起來。
法律的監管尤為重要
在法律和倫理層面,利用 AI 技術“復活”已逝親人可能涉及到隱私權、著作權、人格權等多個法律問題。例如,已故親人的數字化形象是否應受到保護,以及這種虛擬形象的商業利用是否合法等。
從倫理上看,CIC灼識咨詢總監陳一心指出,“‘AI復活親人’的行為模糊了現實和虛擬的邊界,涉及復雜的道德倫理問題”。諸如被“克隆”方是否知情同意、“克隆”出來的人究竟是誰、數字永生后該如何看待生與死等,這些爭論自AI誕生以來一直未休。

OpenAI 前全球商業化負責人 Zack Kass也曾談及當前引起各界熱議的“AI 復活”技術,他認為,機器缺乏靈魂,人的復活在現實中不可能完成。“AI‘復活’親人是一種奇怪的想法,并非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人是什么,機器是什么,我們需要分清界限。”

現實生活中,通過AI換臉實施詐騙的案例時有發生。今年315晚會就曝光了多起利用AI技術換臉變聲成親人,實施詐騙的案例。此外,假冒名人也是騙局中的重災區。今年3月,劉德華經紀公司映藝娛樂通過微博聲明,稱劉德華聲音被克隆偽造,提醒各方人士警惕騙局。
許多律師也都認為依據現有的規定并不足以規范 AI “復活”技術所帶來的法律問題。所以在面對新技術發展的同時,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立法也必須逐步完善,才能更好地引導 AI技術的發展,使其不至于被濫用。
寫在最后
我相信,在法律法規逐漸完善后,文中有些荒誕的設想并不會發展成為現實,但我們仍要抱有一定的警惕心理來應對利用AI技術實施商業化推銷甚至是詐騙的諸多行為。
在這個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利用 AI 技術"復活"已逝親人無疑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探索。它既帶來了懷念和安慰,也伴隨著爭議和挑戰。如何平衡技術與倫理、懷念與尊重之間的關系,將是全社會需要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最后,我們再次聲明,文中內容并無任何惡意與不尊重逝者的想法,僅是單純的分享,以及呼吁大家對新興事物保有警惕心理,避免上當受騙。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