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技術派|日本岸艦導彈要“變臉”:遠射程、高隱身和高超聲速
日本自衛隊首次在沖繩本島部署岸艦導彈,謀求戰時封鎖周邊國際重要航道。
據參考消息網日前援引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稱,日本防衛省在沖繩縣宇流麻市陸上自衛隊勝連分駐地成立了新的反艦導彈聯隊,并考慮部署具有攻擊敵方基地能力的遠程導彈。
報道稱,日本防衛省近年來一直在西南諸島部署導彈部隊,新成立的反艦導彈聯隊是首次在沖繩本島成立針對敵對國家艦艇的導彈部隊,也是防衛力量“向西南轉移”的一環。此外,防衛省還在沖繩縣與那國島的陸自駐地成立了電子戰部隊。

12式反艦導彈發射車,配備了6個導彈發射箱。
亞聲速導彈向遠射程和隱身化邁進
提到岸艦導彈,一些讀者可能會想到這兩年在俄烏沖突中表現搶眼的烏克蘭“海王星”岸艦導彈——擊沉俄海軍黑海艦隊“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編者注:俄軍未證實是否被烏軍導彈擊沉),在后續對克里米亞半島軍事目標的襲擊行動中,比如對塞瓦斯托波爾港的襲擊,“海王星”導彈也多次參與。其實,俄軍的“舞會”和“棱堡”兩種岸艦導彈也在沖突中多次使用,用于打擊烏軍固定目標。
俄烏沖突中制海權爭奪更多是處于不對稱狀態,沖突初期,烏克蘭海軍就被摧毀殆盡,俄羅斯岸艦導彈無艦可打,只能“不務正業”——用于對地攻擊,可能是“海王星”導彈產量不足,烏軍更多靠自殺式無人艇和英法提供的“風暴陰影”巡航導彈對俄黑海艦隊進行打擊,岸艦導彈除了“擊沉”了“莫斯科”號巡洋艦,后期也沒有值得一提的戰績。

88式岸艦導彈最大射程約150千米。
岸艦導彈的主職是反艦,是一種偏向于防御的武器,可以有效阻擊敵方艦艇靠近本國海岸線,并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控制或封鎖海峽、航道、河道入??诘戎匾I蠘屑~。日本是一個島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二戰后日本非常重視海岸線,冷戰時期蘇聯的登陸威脅促使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岸艦導彈,至今發展了兩代。1979年,陸上自衛隊提出研制88式(SSM-1)岸艦導彈系統以適應“內陸持久反擊”戰略調整為“殲敵于水際灘頭”戰略的需求。88式岸艦導彈由ASM-1空艦導彈發展而來。SSM-1導彈基本延續了ASM-1空艦導彈的氣動布局,增加了固體火箭助推器,射程為150千米。

12式岸艦導彈發射瞬間。
進入21世紀后,日本防衛省認為88式岸艦導彈已經無法滿足新的作戰環境,提出了12式岸艦導彈的研制計劃,最大射程增加至200千米。根據作戰環境的變化,陸上自衛隊除了要求12式岸艦導彈增加射程之外,還要求提高導彈的命中精度和戰場生存能力。在提高導彈命中精度方面,12式岸艦導彈采用慣導+GPS+地形匹配制導+末端主動雷達制導的復合制導方式,使用新型復合制導方式的12式岸艦導彈具有更好的目標識別能力和命中精度,具備攻擊小型水面目標能力。該導彈在2015年左右進入陸上自衛隊服役,整個系統包括發射車(每輛發射車配備了6個導彈發射箱)、指揮車、彈藥運輸車以及雷達車等。

日本2022年7月底發布的《防衛白皮書》首次向外界公布了遠程巡航導彈模型的照片。
相對于88式導彈,12式導彈綜合性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正式服役時,亞聲速反艦導彈已經朝著隱身化、遠射程化等技術的趨勢方向發展,日本防衛省又馬不停蹄開始研制改進型12式導彈(日本稱為12式能力向上型)。最初,防衛省將增加射程定為主要目標,計劃將導彈射程增加至400千米。在明確打造所謂打擊敵方基地能力后,12式改進型導彈的定位轉向對地攻擊,從公開的模型照片看,導彈采用了隱身設計,彈頭采用了類橄欖形頭部,彈體下方設置了倒梯形的進氣口,彈體上方配置了一對可折疊帶后掠的大展弦比彈翼,可使導彈獲得較大的射程,最大射程增加至1000千米。筆者認為,12式改進型導彈的主要定位于對地攻擊,但仍具備較強的反艦能力,必要情況下可以“兼職”執行反艦任務。
接替12式岸艦導彈的很可能是正在研制的“島嶼防衛用新型反艦導彈”。根據日本防衛省2023年6月公布的相關信息,該導彈由日本川崎重工承擔關鍵技術開發,從導彈模型可以看出,該導彈是一種采用隱身設計的亞聲速遠程反艦導彈,彈頭采用有利于降低雷達反射的射擊,彈體下方的發動機進氣口進行了修形設計,彈體材料和隱身涂料很可能也會使用。為了追求遠射程,導彈將配備帶后掠的大展弦比彈翼和小型渦扇發動機,射程可能在500千米-1000千米之間。為了增強抗干擾和目標識別能力,導彈末端采用雷達+紅外成像的復合制導模式。
高超聲速導彈項目多路推進
除了研制射程更遠的亞聲速岸艦導彈,日本防衛省目前還在重點研制具備反艦能力的高超聲速導彈。
高超聲速導彈可以說是這幾年先進武器領域發展的“香餑餑”,成為多個大國競相研制的新式武器,而且俄羅斯已經先聲奪人——“匕首”和“鋯石”兩款高超聲速導彈已經在俄烏沖突中使用,在與西式防空系統的較量中占了上風;美國則奮起直追,兩種技術路線——助推滑翔高超聲速導彈和吸氣式高超聲速導彈并行推進,多個項目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多個型號將在2023年-2027年列裝,印度、日本、法國和伊朗等國也在積極研制這種武器。
高超聲速武器主要在40~100千米之間的臨近空間滑翔飛行,并且具有較強的機動能力,彈道不固定,現有攔截彈的攔截速度和攔截高度很難將其攔截,被認為是繼螺旋槳、噴氣式推進器之后航空史上第三次技術革命,不僅作戰運用層面具有巨大價值,對未來戰爭態勢的改變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潛力。
從日本防衛省公布的資料來看,目前防衛省和軍工企業正在研制的高超聲速導彈項目主要有三個——“島嶼防衛用高速滑翔導彈”、“島嶼防衛用高速滑翔導彈能力提升型”和“高超聲速導彈”,技術路線上采取了先易后難的路線。第一階段重點研制技術難度相對較低采用雙錐體的助推滑翔高超聲速導彈——島嶼防衛用高速滑翔導彈”。根據公布的設想圖,該導彈由頭部的滑翔型彈頭和尾部的高性能固體火箭組成,滑翔彈頭外形類似美國陸軍的AHW飛行器。該武器安裝在高機動車輛上,作戰時使用高加速的高性能火箭發動機助推到高超聲速,在敵人防空導彈射高之上的臨近空間高速滑翔,中段通過GPS/INS制導飛向目標區域,末段高速俯沖攻擊敵人戰艦,主要目標為包括敵方航母在內的大型水面戰艦,射程超過500千米。

日本防衛省公布的兩種高超聲速反艦導彈設想圖。
日本防衛省計劃從2018年開始“島嶼防衛用高速滑翔導彈”(此前稱為“高速滑空彈”)的研制,平成30年到34年(2018-2022年)進行導彈的研制,平成32年到36年(2020到2024年)進行導彈的試驗工作,2018申請了100億日元的研制經費,2023年也繼續編列了相關預算,導彈可能在2026年左右列裝。
“島嶼防衛用高速滑翔導彈能力提升型”也是一種助推滑翔高超聲速導彈,但采用了技術難度相對更難的乘波體構型滑翔彈頭,外形類似美國的HTV-2飛行器,日本防衛省公開的高速滑空彈運用構想中,日本自衛隊將使用陸基機動發射車發射高速滑空彈,加速完畢后滑空型彈頭分離,自主在高空進行高超聲速滑翔,彈頭快速抵達目標區域,最后大角度俯沖攻擊敵方水面戰艦。而且從發射車來看,導彈尺寸更大(一輛發射車搭載一個導彈發射筒,而“島嶼防衛用高速滑翔導彈”有六個發射筒),因此其射程可能接近1000千米。
2022年7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成功進行S-520-RD1探空火箭發射。本次試驗中,探空火箭搭載的超燃沖壓發動機模擬裝置會在點火后達到高超聲速水平(5.5馬赫)。在到達高超聲速后,發動機模擬裝置會在超燃沖壓的工況下運行6秒鐘。這是日本首次進行超燃沖壓構型發動機的飛行試驗。對于實驗的目的,JAXA表態稱,這種超燃沖壓技術可以用于航空航天,未來也可用于軍用導彈技術。日本防衛省從2017年度開始編列吸氣式超燃沖壓高超聲速導彈的開發,在去年繼續編列了相關預算,據稱該導彈可以在臨近空間以5馬赫以上速度飛行。日本未公布更多該導彈的信息,但分析認為,該導彈射程應該超過400千米,采用多模制導。
綜上所述,日本未來岸艦導彈體系將由具備隱身能力的亞聲速遠程反艦導彈和高超聲速導彈組成,而且射程比現役導彈有大幅提升,抗干擾能力、目標識別能力等指標也會進一步提高。隨著日本自衛隊在離島部署導彈進程的推進,自衛隊岸艦導彈的控制和威懾范圍將達到半徑1000千米左右,對未來東亞軍力格局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