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CCG新書發布研討會:修昔底德陷阱,從“陷入”到“跨越”

2024-04-01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字號

 

2024年3月22日,全球化智庫(CCG)、中信出版集團和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在全球化智庫(CCG)北京總部共同舉辦“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發展穩定的大國關系”圖書發布研討會。此次活動特邀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Graham Allison),圍繞中美關系和中美地緣政治競爭、美國外交政策、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等話題深入探討交流。近百位各界人士和媒體代表出席本次會議。會議全程文字實錄如下:

環節一:

開幕致辭

苗綠:各位尊貴的嘉賓、艾利森教授、陳董事長、Jacob先生,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各位來到全球化智庫的圖書發布會。今天,我們將會發布一本重磅新書,《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王輝耀對話格雷厄姆·艾利森 論中國與世界》的中文版和英文版。本書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英文版本是由Palgrave Macmillan出版。“修昔底德陷阱”,特別是當我們在討論中國和美國關系時,經常被用作這兩個國家的描述。在2017年,艾利森教授已經出版過一本書,名為《注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那本書里已經提出了很多預警和影響。之后,王輝耀博士和格雷厄姆·艾利森博士圍繞“修昔底德陷阱”下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之后我們進行了這樣一本書的編著。這本書其實是以一種非常容易閱讀的方式去給大家去解釋,澄清有關“修昔底德陷阱”的誤解,并探討中美之間應該如何避免爆發戰爭。所以今天,我們非常隆重地給大家推出這個中英文新書的發布。借此機會,我非常感謝中信出版社,以及中信出版社董事長陳煒,以及中信集團的副總蔣永軍先生,還有Palgrave Macmillan高級編輯Jacob Dreyer,他們的支持對這本新書的出版非常重要。除此以外,我也非常感謝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給大家提出了這么一個絕妙的概念,也就是“修昔底德陷阱”。艾利森是我和王教授多年的朋友,王輝耀博士于2010-2011年期間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學習并工作過,所以,我們實際上和您在不同的場合之下已經有了非常多的對話,包括在達沃斯的會議上和北京CCG總部,在此之前我們也到了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見到了您本人。艾利森教授還出席過CCG線上線下的多場活動,這也是我們全球領袖對話的一部分。之前我們還邀請了很多著名教授,比如約瑟夫·奈先生等,約瑟夫·奈先生有一本書《軟實力與中美競合》,其中英文版本也在CCG發布。今天我們即將發布艾利森教授的新書,非常高興您的到來,我們也非常榮幸邀請您加入本次研討會的發布現場。我們也非常非常感謝中信出版集團和Palgrave Macmillan。下面,首先有請中信出版社集團董事長陳煒致辭!有請!

環節二:

發布致辭

陳煒:尊敬的艾利森教授,王輝耀理事長,各位嘉賓、媒體朋友們,大家好!

很高興和各位齊聚一堂,為艾利森教授和王輝耀理事長的新書《跨越修昔底德陷阱》進行全球首發。在這里我謹中信出版集團向兩位表示祝賀,也為我們的合作方全球化智庫(CCG)表示感謝!近年來,隨著中美競合關系的不斷變化,全球地緣政治動蕩以及不確定性事件的頻繁發生,中美關系已然成為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關鍵議題?!靶尬舻椎孪葳濉弊鳛楹韧鉀Q策層和公眾理解中,中美關系廣泛引用的框架,對當下全球秩序的發展與重構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在《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一書中,國際政治問題研究專家,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 (Graham Allison)教授作為該理論最重要的研究者和推廣者,坦率給出了對中美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議。通過對中美在經濟、金融、科技、軍事、外交等多個方面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競爭的深入探討,艾利森教授透徹分析了中美雙方實力的變化;同時,在書中多次呼吁雙方正確看待兩國的競合關系,加強各領域、各層次的溝通與交流,以避免戰略誤判,阻止滑向戰爭。中美關系作為當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不僅關乎兩國自身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全球的安全、和平與繁榮也有著重大影響。正如艾利森教授在書中所強調,識別陷阱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落入陷阱,只有保持理性、克制的態度,公平競爭,增加合作才能促進中美雙方協同共進,這無疑為新時代下中美和平發展路線的研究與探索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們與艾利森教授和王輝耀理事長一道,希望借助《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一書的出版讓讀者們了解到中美關系在未來的多樣性,讓必然競爭之下的合作共贏成為可能,進一步搭建起中美這兩個偉大國家與人民之間溝通、對話的橋梁。迄今為止,中信出版集團已經出版了多部國際關系領域權威學者的作品,這其中自然包括艾利森教授的著作《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以及在全球化智庫推動下出版的《亞洲的21世紀》《中國的選擇》等,均對促進全球對話及文化交流起到了關鍵作用。此次,《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成功出版要再次感謝全球化智庫的大力支持,感謝王輝耀理事長對此項目的重點關注。

中信出版集團秉持的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出版理念,與全球化智庫堅持以全球視野為中國建言,以中國智慧為全球獻策的理念不謀而合。最后,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為廣大讀者帶來更多有益的啟發與思考,也希望更多的讀者能夠領會到艾利森教授的思想與智慧,預祝今天的發布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苗綠:非常感謝陳董事長,也非常感謝中信出版集團。接下來我們邀請另外一位重磅嘉賓,我們知道這本書的英文版本是由Palgrave Macmillan來出版的,所以,接下來我邀請Jacob Dreyer,Palgrave Macmillan高級編輯來給大家做發言。

Jacob Dreyer:女士們、先生們,我非常高興能夠參加今天的《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中英文新書發布研討會,非常感謝王先生,也非常感謝艾利森教授。今天非常高興,憑借來自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的不同人士的合作,這樣一本書才得以出版。這本書的出版非常有意思,在此之外還有更多項目對話可以生成。我相信,“修昔底德陷阱”這個概念的提出是非常恰逢其時的,我一直非常關注著艾利森博士對美中關系的評論,他讓政策制定者和普通人對現存挑戰和未來趨勢有了一定了解。我記得2017年左右,這些挑戰看起來還不是那么嚴重,那時候是特朗普上臺的第一年。我還記得,在奧巴馬政府后期,那時候美中關系不完美,但還可以。在我30歲時,特朗普被選舉成為總統,中國人說“三十而立”,但我覺得特別可怕,當時我在上海外灘,非常沮喪,不知道美國到底發生了什么。那時候是2017年,“修昔底德陷阱”這個概念剛剛出來,我認為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理論,但并不完全確定于將會發生什么,之后我們看到美中關系慢慢失去了控制,非??杀?。我想美中關系的最低點應該是在2022年,而不是上一屆政府。我從2018年開始觀察美中關系,一直沒有感受到這么糟糕的狀態,“氣球事件”之后我就在想,這真的非常瘋狂,但這樣瘋狂的事情也有可能發生。所以,去年是很有意思的一年。美中戰爭的概念是荒唐的,兩國是貿易伙伴,他們有很多的文化交流。我們可以通過《自然》(Nature)雜志看到,美國和中國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比任何其他單一類別的論文都要多,包括僅由中國人提供或僅由美國人或任何其他國籍的人撰寫的論文。我認為這種合作非常重要。我認為,很明顯也很清楚,就像我們在北京和波士頓的朋友,用英文交流時我們覺得這根本不需要想,但現實的情況是,這幾年的合作并不好?,F在確實有一些事情,包括氣候變化、人工智能,它們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因此,這兩個大國之間的對話就變得非常重要,或者說這兩個文化、文明之間的對話至關重要。我希望我們兩國的政府能夠很清楚這一點。我想艾利森教授肯定非常清楚這一點,就我來講,我是美國公民,2008年開始到中國工作,美國國父們擁有樂觀、探索的精神,正是這樣的個人精神讓我來到了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還是一片樂觀的情緒,但現在美國已經不再有這樣的情緒。我最近重新讀了《戰爭與和平》,其中講到戰爭出現了,出現了犯罪、謀殺、搶劫,這是近一個世紀沒有出現過的,但犯罪的人沒有意識到他在犯罪。我們不需要思考戰爭是不是有用。今天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已經說明了一切,所有這些問題要能夠解決,很明顯,戰爭不是答案。我們都理解這一點,然而我們總是會看到這種壓力、運動導致不理性的行為,本來人們都是理性的,卻導致了不理性的行為。就像任何合作關系一樣,美中關系也有一些誤解,但是發展成今天的糾紛,我覺得是很悲劇性的。就像艾利森在書中談到的,悲劇肯定是由命運驅動的,不是偶然的,誰知道為什么。悲劇是我們性格中內在的一部分,因此,中美關系現在發展的情況確實是悲劇式的。我不會過多評論中國,因為我是美國公民,我的責任主要是針對美國。我認為,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內部的沖突,如果你“不知道你是誰,你自己的價值觀是什么”的話,就很難讓自己與其他國家的關系變得有益。美國內部的沖突實際決定了我們很多外部事務。我記得12歲時第一次出國是在巴黎,特別的美麗,我當時是弗吉尼亞小鎮來的男孩,覺得巴黎的很多人都很抑郁,在這么美麗的城市生活卻不開心。等我回到弗吉尼亞,遇到很多普通人,他們說美國是最好的國家,那是當時美國人的情緒。今天的美國人很難找到這種情緒,我不知道為什么。弗吉尼亞這個城鎮也沒有怎么改變,不管怎么樣,美國人對自己的國家非常自豪,我們希望與其他國家的關系也能夠改善。同樣的,如果中國有強大的自信,中國的文化可以繁榮發展,因為它是深深植根于自己的主體性的,這是我在中國遇到的。在2023年,美中關系有了改進,就是因為中國領導人訪問了舊金山。那時候我寫了幾篇文章給《紐約時報》,講了一下我今天所說的一些內容。很明顯,我們必須要美中關系好起來。我最近回了一趟美國,覺得沒有人再對中國那么生氣,那么憤怒了,然而當談到巴以問題和烏克蘭問題時他們反而非常氣憤。命運推動的悲劇是非常可怕的,希望王博士和艾利森博士的工作能讓我們避免這種命運,作為美國人,我們不相信命運,相信的是個人,個人要負責,個人應該承擔起責任,來確保把命運抓在自己手里,而不是被命運推著走。非常感謝王博士和艾利森博士,我期待著你們的對話。

苗綠:謝謝Jacob,您剛才講到了美中之間個人的故事,您說得非常好。我們的合作也是美中之間很好的合作,使得美中下一代、全世界的人能夠獲得更加和平的生活。接下來有請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介紹《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王輝耀對話格雷厄姆·艾利森 論中國與世界》一書。

環節三:

圖書發布

王輝耀:艾利森教授、中信出版集團的陳董事長、Palgrave Macmillan的Jacob Dreyer先生都是幫助我們這本圖書出版的重要合作伙伴,首先我代表全球化智庫歡迎艾利森博士、陳董事長、Jacob先生來到CCG,今天也有很多貴賓,有學者,哈佛的校友、政策制定者和媒體代表來參加我們今天的活動。我們非常高興,歡迎大家!這確實是個非常令人激動的時刻。我用一些PPT說明一下這本書的情況。首先,《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王輝耀對話格雷厄姆·艾利森 論中國與世界》這實際上是國內非常知名的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重磅圖書,而且是在中美充滿很多變數和不確定性、甚至充滿了危機的時代出版的一本書,內容主要是關于如何來避免和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去年10月9日下午,中國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導舒默率領的美國國會參議院的兩黨代表團。當時,中國領導人就指出,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中美和平相處決定著人類命運和前途。因此,這本書的成書背景就非常重要。當時中國領導人特別提到:“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廣闊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關系的發展?!彼?,這本書出版得非常及時。正如中國領導人所說,世界很大,我們可以讓中美和平共存,不一定非得走入修昔底德陷阱。因此這真是特別好的一本書,我們希望能夠激發大家一些新的思考,達成新的共識來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大家都知道,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系。實際上,艾利森教授在他的著作《注定一戰:中美能夠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中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它實際上講的是崛起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的關系,即如果不能夠很好地進行管理,可能會導致沖突。在這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提出之后,他也警告兩國之間有可能會有陷入陷阱的風險。這個觀點得到了國際上廣泛的關注,大家都在熱烈討論。中國領導人也多次指出,雖然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的誤判有可能會造成這種陷阱的實現。隨著全球南方國家的崛起,地緣政治的變化,中美關系也從原來的貿易戰,到當前在更新的科技、芯片領域,以及地緣政治方面都受到了更多的挑戰。這本書基于我和艾利森多年的交往、交流、對話寫成,也學習了艾利森教授最新的著作。我認為,有必要把艾利森教授的這些思想和建議重新整理,通過我們的對話反映出來。我們如何從“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到“跨越、回避、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這是新時代呼喚的一個新的方案。因此,識別修昔底德陷阱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這是非常重要的。艾利森教授也講要避免戰略誤判、避免滑向戰爭,這是特別重要的方面。我們今天在這里發布這本書的中英文版非常及時,而且像陳董事長所說,這是本書中英文版的全球首發,艾利森教授親自來到了全球化智庫參與發布會。所以,這本書受到了很多的關注。我們和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有很多的交往,2019年3月,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曾經來到CCG參加了CCG的圓桌研討會,那已經是五年以前,時間很快。第二年,我們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會面,當時我們邀請了美國前國務卿、氣候特使約翰·克里,還有中國前副外長傅瑩一起討論中美之間到底有沒有一種合作機制?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全球化智庫也是唯一一個來自中國的合作伙伴。那次會議我們就談到了如何尋找合作點,比如氣候變化是不是合作點?去年和今年又連續兩年在慕安會舉辦了邊會,格雷厄姆·艾利森作為主題演講嘉賓在會議上發言。我們都在討論,中美能不能擴大合作。比如去年我們談到中美的氣候,今年我們談到中美歐是全球最重要的三邊關系,三個經濟體要怎樣發揮引領作用是我們一直在關注的話題。總而言之,有很多話題都與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有關。我們也很榮幸,疫情期間也沒有停止和格雷厄姆·艾利森先生的交往,我們和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舉辦了兩次對話,每場對話時長1-2個小時,討論的同樣也是中美之間如何找到正確的相處之道、中美大國關系如何解決等議題。我們也很高興,去年夏天,我們專門去了哈佛,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辦公室里與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我們認為,中美確實需要合作,需要互相溝通,加大合作的動力。在這本書里我們設計了很多問題,比如對中美關系和中美地緣政治的競爭,對中國的崛起,中國的外交政策,美蘇關系/美俄關系,全球地緣政治,核武器,朝鮮半島問題,新冠疫情,未來的科技,從中美、經濟、金融、科技、軍事、外交各個方面如何來避免戰爭的發展。所以,我們的對話是非常坦誠、直率和具有建設性。圖書里給了很多建議,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跨越修昔底德陷阱,這是我受到非常多啟發的。

我大概說一下這本圖書的章節。感謝中信出版社和Palgrave Macmillan,Palgrave Macmillan也是全球知名的出版社。我們第一章提出了“再論修昔底德陷阱”,從格雷厄姆·艾利森1997年的書出版以后,現在再來看。第二章介紹結構性的變化,包括世界的發展,實力的對比等等,都做了探討。所以,我們如何找到全球化的未來,找到中美兩國注定是要共存的,不是注定要一戰而是注定要共存,談到這個觀點。

第三章我們談到“中美真的注定要有一戰嗎?”這個戰爭的風險實際是存在的,但雙方都不想發生沖突,都不想要戰爭,這如何跨越。第四章談的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議,提出了歷史的參考,這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就是我們要探索,總結各種經驗。結論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超越它。書中還有很多細節,我們問了很多問題,從修昔底德陷阱看如何理解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原因,修昔底德陷阱如何指導我們區分近因和結構性原因。什么是“修昔底德陷阱”,它的危險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什么?修昔底德陷阱對于21世紀有什么意義?中國“崛起”了嗎?中國的減貧,全球矚目,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么?你如何描述美中關系的整體結構性發展?冷戰以來,美中實力發生了哪些變化?中國的“崛起”哪些影響到美國等等,經濟競爭是個話題,美國相對的經濟實力發生了變化,中國的變化是什么?還有金融競爭,作為儲備貨幣的美元,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數字貨幣,金融科技,美元主導地位,中國經濟的崛起對亞洲意味著什么?這也是我們非常關注的,還有技術的競爭,軍事的競爭等等方面,我們是不是可以避免?是不是一定要有技術戰、金融戰,我們在綠色能源里能做什么。還有外交上的競爭,兩國的軟實力。前段時間我們出了一本約瑟夫·奈《軟實力》的圖書。還有我們進入國際秩序的未來,單極秩序結束,多極世界的未來在什么地方?結構、多邊主義在什么地方?第三章談到中美必有一戰嗎?這是我們經常談的話題。如果我們不小心,有可能會跌跌撞撞地、夢游般地進入戰爭。我和格雷厄姆·艾利森討論過好幾次,如果中美有戰爭,這個世界就毀滅了。這個事情萬萬使不得。中美在哪方面有共同處,在哪方面有不同處?包括世界很不太平,烏克蘭戰爭、巴以沖突等等。所以,通向戰爭的風險是仍然存在的。戰爭如何開始,我們如何避免?這本書里都談到了,導火索在什么地方?臺灣地區為什么會是潛在危險因素,經濟有沒有可能導致熱戰。

第四章談到如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如何跨越。美中雙邊關系著手,運用什么樣的心態,應用歷史學的價值,能不能從基辛格博士那兒學到什么東西。如何重新定義健康的中美關系,在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上,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案例可以借鑒,美國有什么案例可以借鑒,美中是不是可以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我還寫了“后記”,后記里我還提到了,我們應該注意如何避免哪些陷阱,中國歷史上有這方面的故事,回顧了過去,也展望了未來。競爭與合作是我們的一個常態,我們如何處理好?

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經常提到,蘋果和三星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它們在手機上是銷售對手,但在很多方面有合作;特斯拉和寧德時代有電動車領域的合作;Netflix和迪士尼既競爭又服務。很有意思,在經濟上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合作競爭的例子。所以,競合是未來一個大行其道的內容。中國也有相似的故事,比如《左傳》的“晉楚之爭”,在春秋戰國時期,在不破壞當時的國際體系的同時如何面對共同的挑戰。書中有很多這樣的案例,我就不展開了。

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大家都很熟悉,他是非常著名的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創始院長。我在哈佛大學待過,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具有全球性的影響力。格雷厄姆·艾利森既是創始院長,也是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創始主任,非常卓越。今天非常高興,我們把艾利森教授請到CCG來,和陳董事長、蔣總編,以及Palgrave Macmillan 高級編輯Jacob一塊兒,邀請北京各方面的專家,媒體人士、朋友一起探討,如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這是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下面,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下艾利森教授。他是哈佛肯尼迪學院的創始院長,同時他也寫過一本書叫《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我們知道,這本書在2000年代時提出了很多中美的問題。所以,我們非常高興能夠真正邀請到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他昨天才到,今天上午剛剛適應時差,下午就到CCG來了。在此之前,他也是國防部的高級顧問,同時也是里根總統、奧巴馬智庫當中非常重要的成員。因此,不管是在國防部還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都是非常享譽世界的,我們所有人都感謝他的到來,希望能夠聆聽他的一些想法。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我想特別感謝輝耀、CCG、中信集團和Palgrave Macmillan,因為他們出版了我認為相當出色的一本書。輝耀上周將一本副本寄到了波士頓,寄給了我。我打開來翻了一下,我以前從未完全想清楚過你如何讓這本書起作用,但我認為你們成功了,通過提出尖銳的問題,并且閱讀自2017年《注定一戰》出版以來我寫的所有東西,還有我們的多次對話交流,然后得到簡短的、精辟的答案,我認為你在僅僅100多頁的篇幅中展現出了一種非常生動的閱讀體驗。所以我想祝賀這本書的出版。對于那些有機會看到它的人,我相信你們會覺得很有趣。如果你對一個問題感興趣,那么在兩頁或一頁半的篇幅中,你會得到一個簡短的答案版本。所以我想我會在這里介紹一些想法。

在這本書出版后的一段時間里,我比較了解的一位他的密切同事對我說:“格雷厄姆,你認為中國領導人為什么一直在談論需要建立一種新型大國關系?”他說:“因為他得出了結論,即在崛起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的競爭中,舊形式的大國關系往往導致戰爭。”這實際上是修昔底德的重要觀點。修昔底德是歷史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如果你們沒有讀過他的書,應該下載他的書《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這實際上是有史以來第一本歷史書,它很重要。它充滿了有趣的觀點,但一個重要觀點是關于導致伯羅奔尼撒戰爭的事件。正如他所說的,雅典的迅速崛起以及對當時陸地強權的斯巴達的影響,幾乎使戰爭成為不可避免。因此,修昔底德陷阱,用一句話來說,是當一個迅速崛起的大國嚴重威脅到取代一個主要的守成大國時發生的危險動態。再次強調,一個迅速崛起的大國嚴重威脅到取代一個主要的守成大國。

如果我們看看今天的世界,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在如此多的不同維度上如此迅速地崛起。你們已經見證了這一奇跡,你們已經生活在這個奇跡之中。在上個世紀90年代,這個貧窮的國家,90%的人口每天僅靠不到兩美元生活,到現在基本上已經消除了赤貧。購買力平價是衡量國家經濟的最佳指標,在這個層面上,中國不僅超過了美國,而且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前歷史上從來沒有國家在一代人的時間內發生過這樣的變化。所以,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和文化的了不起崛起,正如中國領導人所說的,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但這對一個巨大的守成大國,也就是在二戰后基本上建立了國際秩序的美國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這個國際秩序是相當了不起的,它讓我們78年沒有經歷大國戰爭,這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這必然是一場修昔底德的競爭,這是我第一個重要的想法。其次,我欣賞來自斯普林格的美國同事的評論,如果美國和中國之間爆發戰爭,那將是一場悲劇、一場災難,那將是瘋狂的。事實上,如果最終爆發全面戰爭,我們將沒有其他事情需要擔心,因為這座建筑不會存在,我們也不會在這里,哈佛大學的所有建筑——都不會存在。我們的生活將結束。我們的社會將結束。我認為那完全是瘋狂的。但歷史上充滿了毫無意義的戰爭。然而,希臘劇作家所說的悲劇感,并不僅僅是命運,而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命運,這是修昔底德不同意的地方,這很有趣。

所以正如他在他的書《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解釋的那樣,我之所以費心寫這本書,是因為我希望我們能從這里發生的事情中吸取教訓,了解到所犯的錯誤,以便未來的政治家能夠做得更好。嗯,這恰恰是我在《注定一戰》一書中的目標。所以在《注定一戰》那本書中,我研究了過去500年的歷史。我把當前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系放在歷史的畫卷上。在過去的500年里,有16次大型崛起大國與巨大執政大國之間的重大競爭。其中12次以戰爭結束,4次沒有戰爭。所以戰爭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說戰爭不可避免是宿命論和失敗主義的。但是說如果我們只是繼續以往的做法,只能進行常規的外交或常規的國家交往,那么歷史也會走向常規的發展方向。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戰爭可能會發生,而且這不僅是一場戰爭,而是一場大戰,甚至不僅是一場大戰,而是一場災難性的戰爭。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核心觀點。

中國領導人認為,戰爭不可避免的觀念是錯誤的,我認為他是正確的。修昔底德同意這一點,我也同意這一點。為了避免修昔底德的陷阱,就必須設想一種新形式的大國關系。他最初提出這個想法時還是副主席,當時他并沒有明確說明這個想法的內容,幾乎像是向戰略界的人提出了一個挑戰,讓他們去探討這個話題。我認為這仍然是我們今天需要應對的挑戰。

再次感謝輝耀和他在CCG的同事們以如此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推動這一主張?;粮袷俏业那皩煟髞砦覀兂蔀榱送潞团笥?,我也他在去世前最后一篇文章的合著者。這是一篇發表在《外交事務》雜志上的文章,發表于十月份?;粮裨谌ツ暌园贇q高齡離世。他在去年七月份曾來到這里,并受到了中國領導人的接待,你可能對此有所了解。這是非常令人滿意的。他非常親切、熱情和友好。對基辛格來說,這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是他生活中的一種成就感。正如中國領導人在這里所說的,你不可能在不想到基辛格的情況下去談論美中關系。大約50年前,基辛格來到這里與周恩來開始了對話,兩個偉大國家之間的關系從此建立,這基本上改變了世界。這些關系對我們從那時起見到的世界至關重要,并且我們從中得到了許多有趣的線索和經驗教訓。

這是基辛格和我在十月份發表的一篇文章,名為《通往人工智能軍備控制之路》,或者是通往對人工智能潛在最危險應用的一些限制之路。我會謙虛地說,這是一篇相當不錯的文章。雖然其中包含了許多有趣的觀點,但實際上它是為了鼓勵中美兩國領導人去年十一月份在舊金山舉行的會晤,以及他們關于如何更好地在最重要的領域建立美中合作基礎的對話而進行的努力的一部分。但我認為,從這兩個引語中你可以看到,基辛格在悲觀和樂觀之間來回變換,正如他所說,如果你看最近的事件,這看起來很像修昔底德的陷阱眾多案例中的一個。

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事件是因為“雙方都沒有太多的錯誤空間”,而且擾亂(因素)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半p方都相信對方代表著戰略性的危險。我們正在走向大國對抗之路?!?914年德國和英國之間是如何爆發戰爭的呢?奧匈帝國的一位大公訪問塞爾維亞時,被與塞爾維亞政府有某種聯系的青年暗殺了。這個火星很快就演變成了一場大火,基本上燒毀了整個歐洲。那么為什么這樣一個小事情會有如此巨大的后果呢?這個事件是如此微不足道,以至于在紐約的報紙上都沒有出現。可能在中國也沒有——我沒有調查過。但是在五周內,整個歐洲都卷入了戰爭。所以說戰爭毫無意義并不意味著戰爭不會發生。即使那些真正不想發生戰爭的各方也可能發現自己陷入戰爭,這是歷史的事實。因此,正如基辛格所說,美國和中國找到一種“在沒有全面戰爭威脅的情況下共存”的方式就更加重要了。正如他所說,他認為這仍然是可能的。

所以這里有一個任務給你們,如果你們想拓展一下思維。問問自己,如果我們在北京有一個理性的領導人,在華盛頓也有一個理性的領導人(事實上確實如此)??紤]到今天的條件,哪些因素能夠更加激勵競爭,哪些因素能夠更加激勵合作?所以我給了你們一個小作業——沒有作業的哈佛演講是不完整的。我建議今天下午回家或今晚,拿起你們的表格,在第一頁“競爭的激勵因素”下面列出十條要點,如果你做不到,那說明你還沒有認真思考。美國和中國將是有史以來最激烈的競爭對手,他們將因為歷史上的所有原因而競爭。你應該能夠在這里列出來。第二頁是關于“合作的激勵因素”。

再次強調,我們兩國都有理性的領導人。他們在詢問這樣的問題:“那么,會促成合作的因素有哪些?”我要求你們認真思考一下。讓我給你們一個提示:如果我的生存需要我與你達成一定程度的合作,那就是一個相當強大的合作激勵。如果我面臨著真正的生存威脅——“生存”意味著我的國家存在受到威脅,我無法獨自面對,必須與你合作——實際上,這聽起來就像是一個相當堅固、嚴肅的合作激勵。如果你沿著這個清單往下想,你就會很快想到,“那核戰爭呢?”基辛格曾經想過核戰爭的結局。正如羅納德·里根教導我們的那樣,核戰爭是無法贏得的——因為最終,你的社會會被摧毀——因此,它絕對不能發生。在氣候領域,我們現在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內的小行星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溫室氣體都進入同一個生物圈。因此,按照之前的軌跡,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使生物圈變得無法居住。這就是生存,這是一個相當強大的激勵。因此,這里有兩個提示,你們應該能夠理解的。那么到底是哪一方呢?競爭?還是合作?我相信答案是兩者兼而有之。競爭是絕對迫切的;合作也是絕對迫切的。

因此,挑戰在于如何在我們頭腦中同時保留這兩個看似部分矛盾的想法,并且仍然能夠正常運作?,F在,為了嘗試思考這個問題,正如基辛格和輝耀所建議的那樣,這本書不僅有這些內容,這多虧了輝耀,你們進一步推動了這個想法。但是這里有幾個例子,我們試圖思考如何通過中國的歷史和智慧,擺脫修昔底德的陷阱。我非常喜歡的第一個想法是“競爭性伙伴”的概念,這通常被用來描述宋遼之間的關系,他們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但沒有一方能夠擊敗對方。大約1000年前的澶淵之盟中,他們同意成為“競爭性伙伴”。在某些領域,他們是激烈的對手;在其他領域,他們是親密的伙伴。那個條約為和平提供了120年的時間。許多人會說,在歷史上,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記錄。

第二個想法,你們大多數人比我更熟悉——是有關吳越的故事。這里有兩個致命的對手。他們在一艘船上;他們成了囚犯,將被帶到監獄。船沉了,他們倆逃脫了。他們爬進一只小船——只有他們兩個人。但這只小船太寬了,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持住兩只槳。所以如果只有一個人劃船,這只小船會打轉。所以,為了到岸上幸存下來,他們必須合作。這是一個相當強有力的合作理由。中國領導人在與舒默和其他人的會議上,給這個想法添加了一個全新的理念,輝耀已經提到過了,并讓他們感到驚訝。實際上,這是我以前從未見過或聽過的一個詞組。他對他們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什么意思?相信中國人會比美國人更好地理解它。參議員們知道如何解釋這個嗎?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想法,那是一種復雜性和微妙性的層次,大多數更簡單化的美國人很難理解。我們更喜歡黑白分明的東西或“非此即彼”,但我認為,生活更加復雜,所以我認為那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

最后,你們很熟悉中華文化中“陰陽”這個概念,它指的是論點和反論之間存在的矛盾,這些矛盾在合成中得到解決,然后引導到下一輪。再次體現了其微妙和復雜的層次。所以,總結一下,這本書的目的是開始思考一個觀念:如何擺脫修昔底德的陷阱。它并沒有一個固定的解決方案。實際上,我認為目前正在發生的情況,你可以在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中都看到,人們正在努力尋找基辛格所說的“戰略概念”。這是一個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如何同時開展競爭和合作的概念。這是基辛格和中國領導人在去年七月份的會晤中討論過的內容;這也是基辛格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我認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找到一個可行的方案,但我認為這是激發想象力的一種方式。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的挑戰將是兩國領導人要找到方法,既能夠對這一概念進行概念化,又能夠將其運用到他們的政策中。用積極的眼光看,我想說中美兩國領導人在舊金山取得的成就,證明了兩位理性的領導人可以坐下來長時間私下坦誠地交談,而不讓這些事情公之于眾。討論的事項是最重要的,包括兩國之間的戰爭將會是災難性的(他們每個人都明白),以及可能發生的方式,例如,圍繞臺灣問題,以及他們將采取的行動來確保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因此,我認為在那里所做的事情,不僅為之前處于不斷惡化的關系提供了一種底線,而且實際上建立了一個基礎,一個相當穩定的基礎,我們現在可以在其上構建一個可持續的東西。但同樣地,在做這件事情時,我們必須對這一系列看似矛盾的情況進行概念化。所以,再次總結,我只想說,輝耀,感謝你和中信以及團隊帶來的出色產品。我期待著接下來的討論。

環節四:

CCG對話全球

人們需要思考國際環境中真正存在的風險

王輝耀:大家下午好!各位好!接下來是我們CCG的對話,從2021年開始,我們開展了該系列的100多場對話,對話嘉賓包括全球的領導人和智慧人士,在該系列活動中,我們也邀請過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犊缭叫尬舻椎孪葳澹和踺x耀對話格雷厄姆·艾利森 論中國與世界》這本書囊括了我和艾利森教授之間對話的全部內容。我還是想再次向線上的觀眾介紹一下艾利森教授,他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在當時創立這樣一個學院真的是充滿了智慧和遠見。在美國政府中,他確實承擔了很多非常重要的職務,包括在里根政府時期的國防部,他在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也是中國的老朋友,來了很多次CCG,和我們進行了很多的對話。在過去十年,我們的對話從來沒有斷過,在最近,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和達沃斯論壇上我都見過他。艾利森教授在2017年出版了《注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那本書一下子名聲大噪。這本書一再地警告我們,國家如何避免錯誤的路徑,而走上正確的道路,有些思考在這個對話當中有所收集,因此有了這樣一本書。在這本書當中我們也在想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當中。今天在這本書中英文版本發布的同時,也非常感謝中信出版社,也非常感謝Palgrave Macmillan的鼎力相助。

艾利森教授,在您此前的演講當中有一張幻燈片講到了“競合關系”,而且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非常棒。現在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了,我們上一次對話時也提到了“核”或者“核武器”,我們一定要認真地對待,一旦發生熱戰的話,沒有美國了,沒有中國了,什么都沒了。所以,在此之前有古巴的導彈危機,與此相當的也就是那樣一次威脅了,也就是說會造成旗鼓相當的、雙方可能會瀕臨一戰的時刻。我們考慮到當代的兩國關系時,很多人都會說,講到修昔底德陷阱時,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其他可能會出現的結局。

那么我要問的問題是,人們是否已經意識到現存這種戰爭的風險,我們知道,加沙現在也是水深火熱。我想問問,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在哪里?大家是不是已經意識到了我們離它有多近,因為現在全球的情況,我們如何能夠避免這樣的陷阱?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非常感謝王博士。我認識很多的中國人,大部分中國人對歷史是欣賞的。我們說美國人生活在“失憶癥”中,他們覺得,如果沒有發生在我這個時代,那就是沒有發生過。要是談到戰爭,他們會說“哦,戰爭已經過時了。”歐洲人不相信會發生戰爭,而突然之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就像你在慕尼黑所看到的,大家都驚醒了,“哦天吶,真的有戰爭了,有飛機,有坦克,有殺戮!”當我和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學生講大國戰爭,他們說這不會發生的,在我的一生中沒有發生過,或者他們會說:在我的父母一生當中沒有發生過。但這意味著它有不會發生嗎?不是。還有使用核武器:“哦,這是過時的事情,這是禁止的,不讓用核武器的。”但是禁止的就沒有被打破過嗎?所以,很難讓人們認真地思考,一個真正地在國際安全環境中存在的風險。

那什么是真正的,嚴重的威脅呢?當普京講對烏克蘭采用核打擊時,就是他入侵烏克蘭出現停頓時,美國的情報界認為,這個使用的機率是50%對50%。我再說一遍,有50%的情況下,普京會進行核打擊。中國的情報界我不知道他們的結論是什么。不管怎么說,他們也考慮過這個事情。也就是說中美進行合作時,中國領導人發出了公開警告,說我們反對任何威脅或者威脅使用核武器。在他公開講這個話之前,朔爾茨總理在2022年11月來到了中國,他給普京打了電話,因為他和普京關系比較近,他說我想過這個問題,這不是應該做的事情,對中國來講,我們也不支持。在這方面,我們希望和美國進行合作。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中國會和普京講為什么不應該這么做,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例子,表明深思熟慮的領導者認真地考慮了事情會一連串地發展,最后導致戰爭甚至是大國戰爭。

中美兩國領導人在舊金山見面的時候,實際上是在競選過程中,因此他見中國領導人對他的競選沒有任何的好處。他們花了一天的時間,私下里談了一下他們看中的問題,這包括戰爭,伊朗、人工智能、氣候,總體的雙邊關系,我不知道他們總體的話題,不知道雙方說了什么。但我認為這特別好,兩國要發展認真的關系就必須要有私下坦誠地、安全地對話,從領導人開始。我們看一下舊金山會面之后發生了什么?你就可以稍微推斷一下他們的對話。我們經歷了臺灣選舉動蕩的時期,臺灣選了一個新的地區領導人,想要宣布臺灣獨立。但我看了一下中國政府的行動和美國政府的行動,他們都非??酥?,特別克制。我往往會進行解讀,解讀這兩位領導者會認真地思考這個關系,戰爭的事情,我實際上特別擔心出現誤判、誤解,有第三方的挑釁,最后把人們拽到他不想去的地方。我認為,這就是為什么他們會面很好的原因,之后我們又看到了一系列雙方各個機構的會面。所以,我對現在的局勢更加樂觀了。

王輝耀:您有很好的遠見,同時回答了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危機,中美兩國領導人相互對話的重要性,對于如何合作達成共識。剛才您列清單時已經談到了,那個清單非常好,讓我們思考有什么樣的因素能夠激勵合作。就像中國領導人所說的,我們是屬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是不可分的。

中美是不可分割的“連體雙胞胎”,相殺等于自殺

王輝耀:我現在想的是,目前的全球秩序沒有共同目標或者共同利益將各方連接在一起進行對話。比如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我們連續兩次談氣候變化。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大的威脅,然后就是疫情,疫情剛剛結束,我們還沒有合作。這對我們來講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還有就是數字戰爭,AI等等,我們如何可以更好地進行合作,是不是應該有新的國際機制,多邊體系或者多極世界,但是沒有多極體系來支持多極世界,為了創造更多合作的激勵因素,我們應該怎么做?特別是美中兩國,加上歐盟,正像我們在慕尼黑所說的,中美歐作為三大經濟體、三大政治影響力應該如何做出榜樣,進行合作。我們就暫且不講差異了,就說應該如何合作?您是如何看的?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我同意,我們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為我剛才給大家提出了競爭的因素和合作的因素,我認為,要從我們的利益開始。當我對利益進行等級排序時,每個國家的領導者的核心利益就是保證每個國家的生存,我的生存取決于你的生存,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用一個類比,在美國有一個不可分割的“連體雙胞胎”,他們是兩個人,比如我們有共同的腸胃系統,但是兩個頭,兩個腦子,但我們是連體的。如果是這樣,不管我的行為讓你覺得有多挫敗,不管我的行為讓你覺得有多危險。不管我是不是該被掐死,但你想一下,如果我掐死他的話,可能一時間覺得特別有快感,但之后就等于我自殺了。所以,我不能這么做。因此,如果我降低利益等級,首先是不能夠有大戰,特別是核戰爭,因為有了核戰爭,一切都會被摧毀。還有氣候,如果讓氣候變得我們都無法進行生存,我們是不是就得合作?當然,不僅只是這兩個國家,但這兩個國家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當然,還有其他的國家也需要進行合作。今天的金融系統也是相互依賴的。2008年當華爾街出現經濟危機時,造成了美國的大衰退,那時候整個世界都處于即將大蕭條的時候,為什么能夠避免呢?是因為美中當時進行了合作,共同發出刺激措施。保爾森當時是美國的財政部長,他也是美方主要的行動者,他經常說:中國的行動至少和美國的刺激政策一樣重要。當然,大蕭條不會導致世界結束,不像核戰爭一樣。但大蕭條也是很可怕的,大家都知道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正是因為那次大蕭條導致法西斯的出現,最后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有就是疫情,對不起,如果像新冠這樣的病毒出現,肯定以后還會出現,它對所有國家都會產生真實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早發現,比如在新冠里,中國的科學家僅用6天就發表了基因序列,當然這非常必要,大家在這個基礎上開發疫苗,這就是合作。在看清單時,我們意識到有很多理由讓各個國家進行合作。我認為,在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中,那就不行了。所以,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形勢的復雜性,找到解決辦法,讓大家意識到一方面我們要進行激烈的競爭,但另一方面要進行深度的合作。

王輝耀:謝謝艾利森教授,您講得非常好,用了生動的例子,特別是講到鮑爾森,當他是美國財政部長時,世界經歷了金融危機,我們進行了合作,也因為那次危機發展了G20,中國有4萬億刺激政策;亞洲金融危機之初,中國也沒有貶值人民幣。所以,我們是同舟共濟,就像中國領導人所說的那樣,我們是同舟共濟的,因此必須要進行合作。

AI技術是另一個層面的核力量,中美是這個時代的兩大角逐者

王輝耀:基辛格博士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和您一起合寫的,這是在中美兩國領導人簽署相關文件之前就有了這樣的論文,而且在他們的對話當中也提到了AI上的合作。我想說的是,對于未來您有什么樣的意見,尤其對兩國政府來說,應該提醒他們什么或注意什么?之前您講到了基辛格博士,我們知道,他已經過世了,但其實不管是您還是其他有識之士,他們對中美關系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就像基辛格博士一樣。之前基辛格博士在那篇文章當中講到了AI對于未來戰略的重要性?,F在這些話題也在不斷地得到提出。所以,未來會有什么樣的建設性意見,兩國之間應該進行什么樣的注意?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非常感謝這個問題,正像我之前所說的,我之前是基辛格博士的學生,可能在座各位出生之前,我是他的學生,那是很久很久之前了。大概是在1965年。(很多年后)他渡過了自己100歲的生日,他們都是長期在哈佛大學做出教育方面貢獻的人物,他是進行繼續教育、持續教育的人物。因此,我對此非常驕傲,非常自豪。而且我也一直是和他進行合作,在非常艱難的時刻,我和他都是站在一起并進行合作的。之前我們是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后來又是同事的關系,非常密切。

他一直非常關注AI這樣的主題。這是一個新的現象,它對社會的挑戰和此前我們遇到新的東西是一樣的。此前,這個問題年輕人更感興趣,對他們的影響也會更大。他在95歲時就對這個已經非常感興趣了。所以,可以思考的問題特別多。在此之前,可能有特別多的話題是可以去思考的。后來了解了一些Google上的內容或Twitter上的內容時就學到了很多東西,就深入地了解了這些技術或高科技的東西,他逐漸地認為,可能AI在未來的應用會導致非常災難性的后果,不是所有,但對于整個人類來說,它的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有這樣一種可能性。

因此,我們在這其中會有很多的隱憂,他就提出了,一方面試圖說這不可能,AI技術發展速度之下,我們知道中國也有AI領域的領袖,相信大家看了很多美國的故事,他們不斷地演進AI技術的生成,有些工作就沒有了,被代替了。就像另外一個層面的核力量,就是核力量最開始出現時遇到一個最大的問題,它會出現什么?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會不會出現核戰爭等等,與此同時不斷有類似的問題涌現出來,大家會進行戰略性的想象,國家之間關系的這種思考。在過去70年過程當中,我們沒有看到世界上出現任何的核戰爭,這是非常驚奇的。當然,這個趨勢并不是一定會固定下去,我們并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但希望不要出現大國的這種戰爭。在這個故事當中,至少可以反映出,過去的這些挑戰我們是如何應對的,以及路徑是怎樣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了中國領導人對AI是非常感興趣的,他和基辛格博士也是在多個場合之下提及AI。這樣的對話能夠幫助我們思考。顯而易見,這兩位領導人是非常嚴肅對待AI的話題。中國政府需要確保的是,在發展AI的過程中不要出現對于中國災難性的后果發生,美國政府同樣也希望想要避免這樣災難性的后果發生在他們國家。所以,你做的什么,我做的什么,大家各自做的什么,在AI時代可能是互通有無的。

在核時代,是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利益在互相地角逐,大家非常支持的一點是,不要出現核戰爭。至少在那個范式之下,我們至少可以限制幾個有核的國家?,F在有兩個AI的超級大國,之前是幾個有限的,有核的大國。現在AI上是兩個大國,包括大語言模型,自然語言模型,它們不斷地生成下去,可能會出現難以預計的災難性后果。這個話題,我希望能在對話當中不斷提及和深入,我們現在已經在提及了。我們希望不僅僅是在學術界討論這些問題,包括今天上午,這樣的話題在新聞當中不斷地被提及,不斷地被刷到。像核武器就可以類比到現在的時代當中,就是AI時代,我們發現中美是這個時代兩大角逐者,可能到了一定結局時,我們希望雙方都能夠互相看到,而且大家都能夠明確對方的意見是怎么回事,至少我希望未來隨著時間推移能看到我想看到的結果。

王輝耀:確實充滿了遠見。此前,基辛格博士也提到了AI的想法,他講到了中美兩大首領講到的這個問題,如何規避風險,這受到了全球的關注,中美雙方應該竭力地讓AI的負面影響得到規避。非常感謝!我們也希望基辛格的精神,您能夠傳承下去。我知道,您是他的精神支持者、推動者,同時也是中美關系非常重要的貢獻者。這個對話部分就快結束了。這個對話是關于我們的新書,這本書的名字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王輝耀對話格雷厄姆·艾利森 論中國與世界》,是CCG與艾利森教授關于中國和世界一系列討論和相關思考的梳理。

苗綠:非常感謝!這個對話相當得豐富,非常得精彩?,F在是現場的問答時間,我們知道,有很多國內外媒體朋友也參加了今天的發布會,大家有問題可以舉手提問。

環節五:

新聞發布會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您好艾利森先生,我來自中央電視臺。我們知道TikTok海外版被要求退出美國,是不是美國比較擔心中國的技術或科技行業?您如何看待中國和美國政府對這一話題的處境?下一個問題是,如何能夠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呢?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技術這個領域當中,我認為,我們對抗性可能更多一些。這個關系項下,我們知道,美國出口的半導體或高端的半導體會更多一些,未來在AI領域,對于中國來說,雙方之間的對抗性會更強。中美在這個領域會有更加激烈的競爭,或者比其他領域更加有競爭性,或者競爭的角逐會更多一些。綠色技術或電動汽車領域當中,這比較有意思,因為各自有各自的產業政策,還有創新或公司的運營。中國擁有幾乎所有干凈的,潔凈的,綠色的技術。在這本書當中我也提到了一些,美國綠色的未來會非常得稀有。中國在綠色技術上投入了很多,包括太陽能電池,中國也是電動汽車領域特別大的投資者。中國去年太陽能的安裝量比美國過去25年的安裝量都要高,中國去年所做的,在可再生技術方面的成就非常大,能夠幫助實現2030年的碳達峰,2060年的碳中和,也許(中國)2025年就可以實現碳達峰了。這對世界來講是非常好的,中國的太陽能板比其他國家便宜70%,也就是說在全球使用得越多,就能夠生產更多沒有溫室氣體的能源,那么對于生物圈來講就更好。

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一家公司,比如美國一家汽車公司或德國一家汽車公司。比亞迪想要銷售他的電動車到美國或歐洲,對不起,你可以買比亞迪入門級的車,在中國不到1萬美元就能買到。而美國的電動車是多少錢?大約是2.7萬-2.8萬美元。所以,當中國大規模地生產制造品時,作為生態系統來說,中國是具有主導性的,對其他國家經濟的影響,對其他國家公司、工會的影響,就會導致很多對中國的抵制。所以,在很多領域都有這種取舍。我認為,在未來,將會有非常激烈的競爭,有很多的討論。最近出了一本書叫《芯片之戰》,還會再出現一本書《綠色之戰》《技術之戰》《電動車之戰》,就是講競爭的。你可以說:那我們繞過它。繞不過,肯定是會有斗爭的。同時,我們要意識到,即使是競爭對手,我們也是合作伙伴,相互依賴。這是我認為未來的走向。謝謝!

鳳凰衛視:艾利森教授您好,我來自鳳凰衛視。不久前美國大使談到了,中美關系是思想之戰,同時我們也知道美國學者米爾斯海默也談到這個意識形態,中美之戰是美國的幻想,你認為,特朗普再次上臺的話,會出現什么情況?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我先回答容易回答的問題。思想之戰,意識形態的沖突或制度的沖突是非常復雜的,往往會被人們過度簡化,拜登總統會稱之為“民主和獨裁的戰爭”,我認為,這也是過于簡單化了。但最終思想之戰的風險是如何組織和治理社會的問題。中國領導人認為,治理像中國這樣復雜的社會需要一個黨領導的這種威權體制,也就是說黨是領導先鋒,他們發揮關鍵的作用來領導社會,以創造出足夠多的秩序,才能使社會取得成功。這個故事現在展開,如果你看一下中國快速增長的故事,特別是在過去20年、30年就是這樣,沒人可以否認。

美國的故事是另外一個故事。中國特別強調秩序,中國領導人和中國的傳統都是特別強調秩序,這是一個最為重要的政治思想。美國的社會是基于另外不同的思想,將個人的自由放在核心。美國《獨立宣言》宣布,所有人生而獲得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所以,不論在印度、非洲、臺灣地區,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這就意味著美國人歷史上一直在推動宣傳這些思想。雖然他們在自己本國實現這些思想都挺難的。我認為,事實上,這里是有相互競爭思想的。

我的建議是,只要美國和中國和平競爭,在一個共存的世界中和平競爭,雙方各自展示哪個模式可以更好地治理社會,來產生人們想要的東西,這就是合理的做法??紤]到21世紀的復雜性,以及虛擬信息過載,各種各樣的技術和媒體,這樣的社會是不是能夠保持統一,還是變得特別分裂,或者繼續維持它的功能運轉是我國政府需要考慮的。另一方面,中國的體系是不是會受害于傳統專政的弱點,變得更加控制性強,更加不安全,更加謹慎。因此,更加限制人們的想象力和創新。我們拭目以待。我的建議是,讓實驗展示出來,10年以后,15年以后,20年以后,我們就能看到結果,也許大家都認為我們應該這樣治理社會,也許50年之后,大家又說我們應該用那種方式來治理。對不起,這個回答不那么簡潔。

關于特朗普,這也是個很大的話題。你們大多數人可能都很難相信,特朗普會是共和黨2024年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很多美國人都沒有想到,在達沃斯和慕尼黑(大家)說,特朗普重新崛起,就像房間里的大象。真的會是這樣嗎?美國會是這樣嗎?我就跟他們說是的,特朗普會成為共和黨的候選人。如果他重新上臺,這個關系將是非常困難的關系。他第一次當總統時已經看到了當時的緊張關系,在他第一次當總統時,這個總統還不知道這個政府是怎么運作的。在政府里,有很多人是來自于美國傳統的外交政策領域的,特朗普對這種人就覺得特別有挫敗感,因為他想要一些事情發生,但特朗普沒有搞清楚他到底應該怎么做。我認為,這一次他會請的副手將是更加忠誠的,更愿意執行他的命令的。如果修昔底德在看,我認為,他會說:請大家不要走開,要繼續關注。

北京新聞記者提問:謝謝艾利森教授,我是來自北京新聞的。我有個問題是關于美國大選的。你預計中美關系在2024年會是什么樣的?因為我們知道,中美關系往往在大選年時非常脆弱。剛剛您和我們分享了您的觀點,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會發生什么?如果拜登總統再次當選會發生什么?會有更多積極的對華政策嗎?因為他已經上任四年了。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問題問得非常好,謝謝。作為一個美國人,我想要說抱歉,你們將看到接下來一年要發生什么。美國進入了“愚蠢季”,在政治對話中,已經看到這類言論非常得極端,政客嘴里的話和事實基本上沒有一點關系的。但很遺憾,這兩個候選人都會這么說。就2024年的大選,有一點大家都認同的,肯定會狠批中國,你們會聽到很多可怕的批評中國的話,兩個候選人都會說。還有參議院、眾議院的候選人也會猛烈抨擊中國,會說很多中國的壞話,因為大家在一起競爭,看看誰對中國最狠。我就和中國的同事說,包括政府里的,也包括外面的,特別是媒體的朋友。你們一定要記住,美國人很怪的,美國大選是非常不同尋常的。美國人有橄欖球。橄欖球隊里兩個人很熟,但他們是不同隊的,所以兩個人在場上簡直是生死之戰,打完架之后他們就可以回去一起喝啤酒。哈佛大學的中國人說,那簡單太瘋狂了,前一分鐘還打得那么狠,后一分鐘就開始擁抱。我就說正常人可能不會這么做,但美國人會這么做。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舉動。所以,我認為,這是很難讓人理解的。兩黨的候選人,每一個人可能都會互相說一些很難聽的話,也就是對對方進行很難聽的指責,可能會指責什么什么,又說另外一些很合理的話,對方也是這樣。包括對于中國或中國領導人的語言就會不斷地出現,他們會就中國或者中國領導人等這些東西拿去來指責對方,說自己非常得合理等等。因此,我們將會屆時看到這種情況。

關于第二個問題,回到之前我所說的要點。在舊金山會議上,中國政府把它叫做舊金山精神。我認為舊金山精神是中國所說的,這有非常好的愿景,就是中國和美國之間,拜登如果重新就任,可能是比較好的態勢,就是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系可能是一種螺旋性的。在他就任一半任期時,中美兩國領導人進行了非常好的對話。這是2022年。然后出現了“氣球事件”,但后來又恢復了,王毅和布林肯對話之后又有舊金山對話,對話進行了恢復。我認為,后續會進行一系列嚴肅的對話不僅僅是要打造大家能走上去的一條路,同時也要夯實這條路的基礎,才能夠走到未來。在未來,我們肯定會有很多“卡脖子”的競爭,同時也會進入到伙伴關系和互相合作的卡點。因此,政府也在糾結,如何將這種合作明確化。中國和美國政府都會竭盡全力并且非常矛盾;同時,中國的社會和美國的社會屆時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各個圈層當中也都會去推動。這都是會同時發生的,一開始可能會出現糟糕的,非常忙亂的局面。毫無疑問,如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話,因為我們都不想自殺,都想活下去的話,就必須要共存下去。

苗綠:我知道有很多還沒有提的問題,但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們邀請媒體給出最后一個問題。

鳳凰新聞記者提問:大家好!我是來自于鳳凰新聞的。在今年,我非常感興趣,之前您說氣候方面雙方有非常好的關系締造,不僅僅是政策制定者的這些精英們,尤其是在氣候上,特朗普總統即使在面對非常嚴肅的數字時都拒絕承認或拒絕合作的,未來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對策呢?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非常感謝提出這個問題。不管是從社會還是媒體這個角度,對話都非常重要,氣候確實是很重要的問題。今天大多數人認為,氣候是非常嚴峻的威脅,都意識到了這一點,采取了必要的應對之策或行動來遏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古巴導彈危機之后,肯尼迪總統當時可能面對同樣一個問題,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局面,這是一個事實的問題,就是你同不同意都是個事實的問題,我們要規避可能產生的結果。同樣,氣候也是,你正不正視它都是存在的問題,我們要避免產生危機。就是說在歷史進程當中,我們雙方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舉動就可能會讓這個舉動產生不可挽回的結果。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樣一種威脅。中國已經非常嚴肅地不斷推動自己科技的發展,這種科技的發展可以滿足人們對能源的需求,同時不會去傷害。

這個解決辦法就是用替代的方式,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在這個領域,我認為,大眾/民眾已經意識到,在此問題上我們需要有更多智能和資源的部署。就像我之前頻繁說過的一樣,中國對于人類是個推進的作用,它可以通過推動綠色技術的發展,而且這個推進過程當中,可以讓全球都能夠承受得起,不會有太大的代價付出。技術的嚴格和演進,可以幫助我們大家遏制溫室氣體不可遏制的排放。拜登總統實際也領略到了這一點,在舊金山會議上也講到通脹削減法案,也提出了溫室氣體非常有野心的一些目標,那就是希望能部署一些相應的技術,這些都是比較好的一面。和之前所提到的一樣,比較壞的一面是,中國也想推動自己科技的發展,就好像美國一樣,讓自己去用這些先進的技術,沒有任何問題。大家可以看到,中國所開發的疫苗、醫療品等,都是受惠于人類的。我的妻子就得益于這些藥品的開發,得到了身體的恢復。所以,技術的開發應該為人類的權益而開發的。我們希望能夠讓那些分布式的結果,尤其是壞的結果能得到一定的遏制。通過這種技術的發展,人類福祉的彌合去完成這樣的結果。我認為,這是迫在眉睫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在競爭方面是要有一定的克制性,要有一定的限制性,要有一定的平衡性,因為我們的領導們也面臨著權衡利弊的挑戰,不管是拜登還是中國政府,都是一樣的。謝謝!

苗綠:非常感謝艾利森教授。在此時此刻,我們有了您這個新書的發布非常得高興,非常得興奮。剛才您也講到了競合的關系,中國領導人也提到了,還有其他一些國家,我們對這樣的合作應該是更長的清單,而不是短的清單,不只是10個問題。這個發布會非常重要。我相信這個活動肯定是由未來所驅動的會議,非常感謝您,非常感謝王博士,非常感謝CCG的團隊,也非常感謝來自于媒體的朋友們,包括中信、Palgrave Macmillan,非常感謝各位,非常感謝你們的關注!

(本文根據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的“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發展穩定的大國關系”圖書發布研討會上的發言錄音翻譯整理,未經本人審閱,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沿河| 历史| 星座| 察哈| 广南县| 农安县| 辽宁省| 九台市| 称多县| 柳州市| 石屏县| 西安市| 尖扎县| 遂溪县| 微博| 赫章县| 兴安盟| 夹江县| 杭锦旗| 贵港市| 石景山区| 浪卡子县| 海城市| 定边县| 老河口市| 怀远县| 抚顺县| 河南省| 沂水县| 慈溪市| 沙河市| 仲巴县| 镇雄县| 芦山县| 喀喇沁旗| 柞水县| 崇明县| 普兰县| 朝阳县| 澄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