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俄烏沖突是“最好的教材”:軍事專家談大國可以從中學到什么
“大國的軍隊可以從俄烏沖突中學到什么?”一位軍事專家犀利發問。同時,他又不失幽默地補了句,“注意現場有美國人正聽著呢。”
3月27日,在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第六屆戰略與安全國際論壇上,討論到俄烏沖突相關問題時,該中心研究員周波向場上另一位軍事問題專家李莉提問。眼下,俄烏沖突步入第三年,戰事依然膠著。
看起來,長期從事軍事研究的李莉并沒有被這個有些突如其來的問題“唬住”,她很快給出觀點:“實際上,我覺得任何一支軍隊,無論是中國、印度、韓國包括美國軍隊,都可以從俄烏戰爭中學到很多東西。”
李莉稱,首先,需要順應現代戰爭的最新變化去調整打法、理論和裝備體系。在她看來,戰爭的第一年,俄羅斯打得比較被動,在數十個國家集體性向烏克蘭提供援助的情況下,俄羅斯并沒有為這種態勢做好事先準備。而且對于無人機這種新型力量,以及烏克蘭軍隊用“星鏈”在大量的機動作戰模式下開展的靈活進攻,俄羅斯此前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打得比較被動。
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之初,SpaceX公司向烏克蘭捐贈了約2萬個“星鏈”終端,為烏軍戰場通訊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悉,“星鏈”系統可以利用大量太空低軌衛星提供高速通信服務,這種不需要傳統地面基礎設施的新型通信系統,憑借便攜式衛星天線就可以獲得上網服務,迅速成為烏克蘭維持對外聯絡和指揮軍隊的核心裝備。
“任何軍隊都是吃了虧以后進行調整,首先就需要向一線下放指揮權、交戰權、決策權,以‘動態對動態’才有勝算。”李莉接著說,戰爭進入第二年,俄羅斯就發生了很大改變,生產了很多“柳葉刀”無人機,又便宜、數量大、還好用。
《參考消息》此前報道稱,這款無人機由卡拉什尼科夫集團公司下屬的扎拉航空集團開發,俄軍目前正在使用兩個版本的“柳葉刀”。較小的改型可以攜帶1公斤載荷飛行30分鐘,較大的版本可以攜帶3公斤炸藥飛行40分鐘。

圖源:新華社
李莉分析指出,“俄烏雙方如果都形成了一定的交戰和對抗的均勢時,一線就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后續,烏克蘭也須防范俄羅斯的無人機,甚至雙方都需要拉上漁網,這在我們看起來是很簡陋、難以想象的一種防范措施,但現在雙方都在使用。
除了根據戰場、對手的最新變化去調整作戰策略外,另一方面,李莉認為,我們在作戰概念上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時代的到來。“今天的戰爭實際上和5年、10年以前的戰爭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原因在于社會底層的新技術支持出現了很大變化。比如,當前AI技術在戰爭中的應用。”
美國《時代》周刊近期的封面文章就把延宕兩年的俄烏沖突稱為“第一場人工智能(AI)戰爭”。報道稱,俄烏沖突爆發后不久,美國帕蘭蒂爾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就前往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面。隨后,雙方合作迅速推進。據悉,在俄烏戰場,帕蘭蒂爾的軟件利用AI分析衛星圖像、開源數據、無人機拍攝的畫面以及地面報告,向烏軍指揮官提供軍事決策建議。AI模型可以給出打擊敵軍陣地的最有效選擇。
針對最新科技在戰場中的運用,李莉提醒稱,如果我們看不到變化,就很難去適應變化。
“所以,一定是從戰爭中學習,而當下進行的戰爭,就是我們最好的教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