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與其造假古董,不如保護好“杜牧墓”

這位文物部門負責人相當“嚴謹”,似乎“嚴謹”用錯了地方,把應該不該保護“杜牧墓”,偷換成“你給我指出那個墳里埋著杜牧”,說不出來,就不用保護。這種“不確定性”并不能成為拒絕媒體監(jiān)督的理由。
媒體也好,公眾也罷,關(guān)心的是何以出現(xiàn)這種黍離麥秀、墓地毀棄的現(xiàn)狀,關(guān)心的是管理部門對傳統(tǒng)文化名人取何種態(tài)度。而從當?shù)剌p飄飄的回應看,公眾顯然是失望的。
既然文獻資料證明,此地確實存在“杜牧墓”,且也確實在上世紀60年代被平掉搞成了菜地,那么,不妨老老實實承認這種做法的不妥,并拿出補救措施來,硬要說什么沒有考古的支撐證明這就是“杜牧墓”,未免強詞奪理,也言不及義。
而且2012年長安區(qū)已經(jīng)將“杜氏家族墓”列為一般不可移動文物,杜氏家族中除杜牧,還有杜淹、杜如晦、杜佑等響當當?shù)臍v史人物,實在沒有理由不保護好這片墓地。
其實,西安文保部門可能也有苦衷,繞來繞去,言下之意無非就是,像杜牧墓這樣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西安太多了……西安文物古跡多,是不爭的事實。據(jù)介紹,西安現(xiàn)有文物點3246個,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2處。
但文物多,不應該成為管理上的負擔,更不能成為輕描淡寫的理由。恰恰相反,當?shù)毓芾頇C構(gòu)與工作人員應該肩負起歷史使命,切實管好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痕跡與寶貝,使其不至于毀在我們的手中。
“杜牧墓”也好,“杜氏家族墓”也罷,其所表征的是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對此,我們都應該保有最起碼的關(guān)懷與敬意。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喜歡討論什么傳統(tǒng)文化,一些地方政府也熱衷于建造一些假古鎮(zhèn)、假古董,而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文化遺跡卻視而不見,比如西安的法門寺廣場就是一處著名的喧賓奪主的新景點。有的地方甚至明明知道是歷史街區(qū)、文化遺跡,卻悍然破壞,這無疑是在自毀長城。
歷史文化的積淀、傳承,就像當年杜牧的詩句一樣,是經(jīng)過一代代人的傳唱、記誦而得以流傳的。這樣的接力式文化傳承,在當代理應被延續(xù)、接受下來,而不是動輒就被輕飄飄地否認,或者干脆棄置一邊,再去搞什么簇新的假古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