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領先的產業園區是如何打造的?|新加坡產業園的升級之旅
前言
作為“工業上樓”的全球先行者,新加坡的工業化成就有目共睹。新加坡土地資源稀缺是其工業化的最大挑戰之一,政府采用集中式的工業園區規劃及特有的園區建設模式,大大優化了土地使用效率。可以說,產業園區便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助力其在全球舞臺上嶄露頭角。
1
從無到有:工業革命的播種者
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工業化進程起步,工業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來。成立初期的新加坡也面臨著高失業率問題,在此背景下,新加坡政府牢牢把握發展機遇,大力扶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積極承接從發達國家轉移出來的輕工業,如紡織業等眾多產業,并著手開發建設裕廊工業園。

1969年,裕廊工業區已擁有181家工廠和20,000多名員工
(圖源:新加坡國家文物局文史資料庫數碼平臺)
隨著裕廊工業園的飛速發展,到1968年,新加坡特別成立了裕廊鎮管理局(Jurong Town Corporation),專門負責經營管理裕廊工業區和全國其它各工業區,值得一提的是,裕廊工業園不僅是新加坡的首個工業城鎮,更是“亞洲工業園區孵化器”。裕廊鎮管理局憑借科學的規劃和高效的管理,為新加坡的工業化進程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推動其不斷向前發展。
產業園區1.0—首個“花園工業鎮”
裕廊工業園
> 裕廊工業園區的主要規劃設計特點:
○ 綜合一體化發展
裕廊工業園區在規劃上結合了工業生產、商業活動、居住生活、教育和休閑娛樂等多功能,形成了一個綜合性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這種綜合一體化設計有助于提高生活品質,吸引和保留人才,同時也促進了社區和經濟的發展。
○ 前瞻性基礎設施規劃
考慮到未來工業發展的需求,預留了足夠的空間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擴張。包括完善的交通網絡、供水供電系統、環保設施等,為入駐企業的長期發展和拓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依托裕廊工業園產業發展壯大的裕廊港
(圖源:裕廊港官網)
2
華麗蛻變:產業升級的智囊團
進入21世紀,裕廊集團(JTC,前身為裕廊鎮管理局)成立,不僅繼承了裕廊鎮管理局的豐富經驗和資源優勢,更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和拓展,標志著新加坡在產業升級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其中,在國際上獲得無數贊譽和嘉獎的新加坡緯壹科技城作為裕廊集團的代表項目之一,更是集中體現了其在推進產城一體化進程中的創新實踐。

緯壹科技城規劃效果圖
產業園區2.0—從產業園區到產業社區
緯壹科技城
> 緯壹科技城的主要規劃設計特點:
○ 產業+生活上樓
一棟建筑就是一個創新社區,為了打造這樣一個社區,緯壹科技城在建筑設計上從水平與垂直兩個維度對功能區進行精細化的混合,并根據園區內部每個功能區的特性、同類型功能區不同產業特點以及不同行業組合,執行不同混合比例的業態組合。
○ 開放式創新環境
園區規劃強調開放式創新環境,通過建立研究機構、大學、企業和創業孵化器的緊密聯系,促進知識傳播和技術商業化,同時注重可持續性,包括綠色建筑、節能技術和環境保護措施。

建筑設計上從水平與垂直維度細化混合
3
智慧未來:資源整合,協力致遠
隨著全球市場向可持續發展和數字化轉型,高科技領域正成為新的發展焦點。新加坡也在積極推進打造新一代的產業園區,以適應未來發展的需求。在這一進程中,2015年,由裕廊國際(前身為裕廊集團的技術服務分支機構)和盛邦國際(原為新加坡建屋發展局下屬的建設與發展部門)合并成立了盛裕集團,標志著資源整合和能力提升,為新加坡工業園區的進步注入了新的動力,其中以榜鵝數字區及盛裕集團成員企業SAA建筑設計參與的武林廣場為代表,正是新加坡工業園區未來發展的一個縮影,它不僅為新加坡,也為全球工業園區的轉型與升級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路徑。

新加坡工業4.0的轉型的前沿試驗場
產業園區3.0—未來的工業園
武林廣場&榜鵝數字區
> 武林廣場的主要規劃設計特點:
○ 高科技產業聚集
武林廣場位于新加坡西部制造業帶,規劃設計集中了先進制造業、機器人技術、城市解決方案、清潔技術和智能物流等重要產業。這種產業聚集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利條件。
○ 創新試驗平臺
武林廣場作為裕廊創新區的五大項目之一,為企業提供了一個試驗和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平臺。這有助于推動企業向工業4.0轉型,促進新技術的商業化和市場應用。
○ 地下物流網絡
新加坡首創的地下物流網絡,通過中央服務通道實現無阻礙貨物運輸,減輕路面交通擁堵。這種創新的物流解決方案提高了物流效率,同時也減少了交通對環境的影響。
○ 連通性與社區互動
武林廣場的規劃設計注重連通性,不僅提升了物流效率,還促進了社區內的知識交流和思想碰撞,營造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的社區環境。這種設計有助于促進企業間的合作與協同創新。
○ 可持續發展理念
綠色建筑、節能技術和環境保護措施,旨在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同時提高居住和工作環境的質量。
創新的M層高架景觀平臺

新加坡首創的地下物流網絡
> 榜鵝數字區的主要規劃設計特點:
○ 打造新加坡“硅谷”
匯聚數字化、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網絡安全等產業集群,通過融合創新技術和理念,推動新加坡智能產業發展,引領經濟發展與轉型。
○多方聯合規劃開發模式
政府、企業、學校三方共同策劃綜合發展藍圖,將商業園區、高校和社區設施匯集于此,創造協同效應,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造充滿活力的社區。
○ “開放數碼平臺”
將各個樓宇的管理整合到一個物業管理系統中,集中收集系統數據,創建以社區為中心的解決方案。
○“企業發展區”模式
首個試行“企業發展區”,可根據不同需求,靈活調整土地用途。區域內新加坡理工大學的實驗室和教室可設在商業園區的大樓內,而商業園區內企業的研發中心和初創企業也可進駐校園,形成商學相融相長的合作模式。
○ 智能基礎設施
設立首個智能電網商業園區,透過潔凈能源及智慧創新科技,協助園區業者提高能源效益、節省能源成本以及降低碳排放量。園區內打造“弱汽車化”出行方式,為人們提供更多的交通選擇,實現園區內的輕松出行和便利通勤。
盛裕集團作為新加坡工業園區發展的核心力量,憑借其卓越的專業能力和深遠的戰略眼光,不斷引領著園區向著更加繁榮興盛的方向邁進。通過持續的創新和資源優化整合,盛裕集團已在全球成功開發了100多個園區,并確保了其長期的競爭力和吸引力。盛裕集團將不斷貢獻其智慧和力量,與客戶、合作伙伴“協力致遠”,共同打造更加智慧、可持續園區和更美好的生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