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開診一年,上海首個產科睡眠障礙門診拓展診療服務外延
2023年3月,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又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以下簡稱“國婦嬰”)產科睡眠障礙門診正式開診。作為上海首個針對孕婦群體睡眠問題的專病門診,該門診至今已為逾千例孕婦提供睡眠改善和診療服務。

上海首個產科睡眠障礙門診。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供圖
2024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當天,澎湃新聞記者從國婦嬰獲悉,隨著首批參與診療的孕婦相繼分娩,醫院將進一步拓展診療服務外延,聯合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依托在圍產、兒童保健、精神醫學領域的特色和優勢,跨專業融合,立足孕產婦+嬰幼兒的睡眠質量提升,打造貫穿孕前-產后的一體化、序貫式睡眠改善和診療體系。
34歲的胡女士,于2023年5月確診雙胎妊娠,來到國婦嬰進行產檢。胡女士孕前有十余年的抑郁、焦慮等精神障礙史,長期服藥。為了降低妊娠及胎兒風險,懷孕期間胡女士暫停用藥并來到睡眠障礙門診尋求幫助。
“妊娠期間,受到體內激素、社會角色變化及對分娩哺育、子代健康等問題的擔憂,孕婦易產生精神障礙,此時若服用精神類藥物雖可以緩解疾病癥狀,但會增加不良母嬰結局的發生風險,這也使得孕婦常陷入兩難的境地。”國婦嬰產科副主任醫師蔡彥卿表示,“此時,睡眠障礙門診的優勢便能夠得到顯現。”
蔡彥卿表示,現有研究已發現,睡眠對于心理健康存在顯著影響,而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間存在著雙向關聯,開展睡眠改善和行為干預,是針對孕產婦這類特殊人群、非藥物治療手段外又一合適治療方法。
上述專家介紹,尤其是針對孕前即存在抑郁癥狀的孕婦,其產后抑郁的風險也相對較高,而在孕期這一臨床干預和診療的最佳窗口期及時進行睡眠改善,可有效減少產后抑郁的發生幾率,為產婦健康和新生兒成長提供有力支撐。
院方透露,胡女士在孕期停藥后曾出現病情反復,后經睡眠障礙門診干預和治療得到控制,現已順利分娩。
蔡彥卿強調,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孕婦由于孕期特殊的身體結構、內分泌改變等導致的睡眠障礙并不會隨著分娩自行改善,甚至絕大多數產婦分娩后一定時期內的不良睡眠癥狀持續加重。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兒哺育和照護的需要,即嬰幼兒自身睡眠特點對產婦的影響。此外,另有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約有30%的嬰幼兒及兒童存在睡眠障礙。嬰幼兒和兒童期常見的睡眠障礙有入睡障礙、晝夜節律紊亂、睡眠搖頭、睡驚等。該人群的睡眠障礙不僅干擾養育者的睡眠狀況,更是會對自身體格生長、機體免疫、神經發育、情緒表現和認知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既往研究發現,孕產婦及兒童的睡眠障礙與孕婦健康及子代的生長發育等,存在關聯。”國婦嬰黨委書記劉志偉表示,國婦嬰正計劃擴展產科睡眠障礙門診的服務外延,將新生兒、嬰幼兒及兒童期的睡眠障礙干預和診療納入,進一步完善婦幼群體睡眠障礙診療閉環,為婦幼人群提供相關診療服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