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技日報》深度報道鄂爾多斯這件事……
今天(3月18日)
《科技日報》報道了
鄂爾多斯市在科技創新主體培育、
重大創新平臺建設、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
用好“組合拳”、打贏“攻堅戰”、
蹚出“新路子”,實現了
由科技“沙漠”
向創新“綠洲”的轉變

▲《科技日報》3月18日7版
全文如下:
用好“組合拳”
打贏“攻堅戰”
蹚出“新路子”
鄂爾多斯:讓科技“沙漠”
變創新“綠洲”
近日,兩輛標有“5G無人駕駛”字樣的藍色新能源重卡運輸車,往來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非封閉型道路上。這是國內首個L4級新能源自動駕駛商用車非封閉型公開道路測試。
這兩輛重卡運輸車配備有行車電腦、全方位攝像頭和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感知裝置。在行駛過程中,駕駛員變身安全員,只需坐在車中,觀察車輛的自動駕駛狀態。
日前,鄂爾多斯市摘得“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的殊榮。記者在這里采訪,隨處可見科技創新帶來的新變化,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賦予這座城市更多發展動力。
鄂爾多斯市在科技創新主體培育、重大創新平臺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用好“組合拳”、打贏“攻堅戰”、蹚出“新路子”,實現了由科技“沙漠”向創新“綠洲”的轉變。
戰略引領 培育創新成果
近日,記者走進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千噸級費托合成α-烯烴分離提純裝置現場,看到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幾十名工作人員正在對α-烯烴開展中試試驗研究。
“這一技術的突破,使得煤基原料可以生產出高純度的α-烯烴產品,其工藝技術路線是國際首創。”科研人員張曉龍介紹,該項目將煤基費托合成餾分油作為原料,通過一系列高效分離提純處理,生產出無色、油狀的α-烯烴。
“我國缺油、富煤、少氣的現狀,決定了我們必須利用好煤炭資源。”項目研發團隊、內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李志飛說。
這是鄂爾多斯市持續發力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主動融入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戰略布局,探索資源和創新“雙輪驅動”發展路徑,打造全國一流創新生態。
電石法PVC無汞化生產、千噸級費托合成α-烯烴分離提純、煤基納米碳氫炸藥制備……一系列硬科技成果的產出,正在加速引領鄂爾多斯產業變革,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2023年,鄂爾多斯市財政科技投入達到19億元,比上一年增長55.7%;兌現“科技新政30條”資金3.6億元,惠及創新主體260家。
同時,該市出臺《支持鄂爾多斯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政策措施》,全力實施示范區建設5大行動、24項工程、39項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36.07億元。
“2023年,全市科技創新環境發生全局性蝶變,創新能級得到整體性躍升,科技事業實現歷史性跨越。”鄂爾多斯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邊東表示,該市以“真金白銀”“真抓實干”換來“科創流量”,以科技支撐產業發展,帶頭闖出一條新路子,讓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夯實根基 打造創新平臺
未來是什么樣子?“零碳”作為“雙碳”目標下的新理念和新實踐,代表了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前不久,鄂爾多斯伊金霍洛“零碳”機場項目的地源埋管蓄采試驗進入中試階段,這為“零碳”機場跨季節蓄熱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
“零碳”機場項目是北京大學聯合鄂爾多斯市開展的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項目具有全國推廣意義,能解決目前風電和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電力的長時間儲能問題。實驗成功后,成果可推廣至全國,助力實現節能制冷和制熱。”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解小剛說。
2022年,北京大學與鄂爾多斯市簽約共建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研究院集合了地下清潔能源資源、分布式能源、節能減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新型儲能五個團隊力量,集中攻克風光發電的不穩定性和可再生能源上網的彈性與柔性問題。
“瞄準國家重大需求,以內蒙古重要地市為應用場景,做好能源前沿技術研發及國際合作,并與產業界緊密合作,實現科技與市場的有效嫁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金之鈞表示,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以創新的機制和靈活的政策,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為人才成長提供優越的創新創業空間。
創新平臺是實現戰略的重要載體,也是引領產業發展的關鍵。鄂爾多斯市深入實施創新平臺建設工程,推動能源、新材料、低碳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重大創新平臺,使創新動能更加集聚。
鄂爾多斯實驗室孵化落地世界規模最大的硅碳負極材料項目,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內蒙古研究院研發投用全國首臺礦山智能運載機器人……高能級創新平臺成群成勢,成為鄂爾多斯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厚植沃土 激發創新活力
2023年,我國首臺新能源礦山智能運載機器人“載山”在鄂爾多斯市落地運行。這標志著我國邁向礦山本質安全的進程又取得了重要突破。
內蒙古山河巨鼎礦用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黃志雄告訴記者:“‘載山’采用正向設計,開創性取消傳統駕駛室,實現礦山運輸車輛無人駕駛、自主調度、遠程監控等功能。”
確立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強化企業創新思維和能力,引導支持企業將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是鄂爾多斯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2023年,鄂爾多斯市迭代推出人才新政2.0版,建成并投用鄂爾多斯市人才科創中心和北京、深圳人才科創飛地,面向全球舉辦首屆“鄂爾多斯杯”創新創業大賽。此舉使各類人才、團隊紛至沓來,讓“暖城”創新發展更有底氣。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大力實施創新型企業“雙倍增雙提升”行動、研發投入攻堅行動,開展“三清零”行動,對該市“無研發投入、無研發機構、無發明專利”的規上企業逐步“清零”,以正向激勵、反向倒逼的方式,充分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讓企業在創新中唱主角。
2023年,該市“三清零”企業達到231家;有研發活動的規上企業達到264戶,帶動研發費用突破90億元,同比增長13.6%;獲批自治區科技領軍企業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576家,分別增長33%和60%。
“推動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就是激發自身活力。”邊東說,鄂爾多斯市將堅定不移地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要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創新發展動能。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張景陽,通訊員:曹艷偉、郝麗娜、高飛)
編輯:李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