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落葉雕塑”不僅冒犯了自然,也冒犯了審美
“眼見它起雕塑,眼見它撤走了”。這兩天,上海復興西路刷了不少人的朋友圈。
剛開始,大家以為是“驚喜”,可很快,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受到了驚嚇,甚至有人吐槽“辣眼睛”。比如,表現敦煌名片的兩位“飛天女神”,看身材是女士,看臉卻分明是漢子;泛黃的梧桐葉里,被人為裝飾了又大又紅的“楓葉”;樹干上,則莫名其妙地被掛上了碩大的“紫色牡丹”……
這組雕塑之所以引發大量網友的反感,不僅僅是因為雕塑本身給人的“感官丑”,還有和靜謐秋色對比出的突兀感;更重要的是,這種以“環保”和“美”之名的強勢插入,不僅冒犯了自然,也冒犯了市民的審美。
比如,我本來想拍一張“暮秋落葉紛紛下”,鏡頭往那一杵,卻見“姹紫嫣紅疑似春”。這種“亂入”,首先是在視覺上引起觀者的“不適”,進而引發心理排斥,最終上升到言語批判。
任何一種美的呈現都要有一股協調的精神氣兒。復興西路東起淮海中路西至華山路,沿路多植法桐,建筑多為西式,格調深幽靜雅。這種精神氣兒,并不是堆砌一些主題元素就錦上添花了,還有可能是破壞。有網友就指出,“不如只有自然落葉美”。因為落葉和殘梧,正合深幽靜雅的街道氣質,突然而來的這些“姹紫嫣紅”,就顯得不倫不類,破壞了這份清幽和寧靜。
一座城市最驕傲的地方就是,你拍一張很小的、不起眼角落的照片,別人就能夠一眼認出,而不需要亮出東方明珠、陸家嘴、外灘這些地標。復興西路的梧桐和落葉,配上一個街角,或許就有朋友認出這是上海,但是“亂入”了這些雕塑,估計熟識的人也會有些發懵。
當然,對于美的理解和欣賞,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網友的吐槽下,也有人表示喜歡,而制作這些雕塑以及策劃這項活動的人,可能也有“己見”。但是,既然是公共藝術,就必然要考慮最廣大公眾的感受,不能由著自己的意志或者意圖來。對每一處公共空間,公眾都有參議權。
好在,徐匯區方面已做出了方案調整,“飛天女神”等也被就地拆除,這種從善如流的態度還是要點贊。只是更希望,類似的想當然、自以為是的創意決策,以后不妨少一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