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什么“尿毒癥”越來越多?做好這三件事,腎會感謝你
“醫生你救救我吧!真的沒有別的辦法了嗎......”小劉絕望地癱坐在醫院的椅子上。
32歲的小劉是工程師,工作很多,經常熬夜加班,靠喝啤酒、咖啡提神。一次體檢中,他檢查出高血壓,覺得只是年輕人的通病,完全沒放心上。
最近,小劉總渾身乏力、惡心想吐,去醫院檢查竟被告知已經是尿毒癥晚期!
“高血壓可能就是尿毒癥的征兆,如果當時引起重視,可能還有機會。”醫生嘆息。
小劉以淚洗面,后悔不已:究竟自己為什么會患上尿毒癥?

01
患者高達1.3億!
尿毒癥為什么越來越多?
世界權威醫學刊物《柳葉刀(Lancet)》公布過相關數據:中國慢性腎病患者數量高達1.3億,約相當于“每10人中就有一名腎病患者”。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上發表的“慢性腎臟病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數據顯示:中國成年群體中慢性腎病患者人數是全球之最,病發率達10.8%,且有近3000萬患者發展到終末期,即:尿毒癥。

此外,腎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CNRDS)調查發現:近20年,中國透析患者數量增加約13倍,截至2022年,尿毒癥透析患者達到100萬。
我國慢性腎病的負擔現狀,和腎病本身具有的高病發、高危險、難治療(尤其是尿毒癥)特性有關,也和大眾對慢性腎病的低知曉率有關,部分調查發現僅有12.5%。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更值得關注的病因。

尿毒癥,也叫尿毒血癥,并不是指某種具體癥狀,而是人體腎臟因各類因素被全面破壞,無法負擔原有臟器功能(如:過濾尿素、多余水分、代謝廢物等)的終末狀態,通常和四類因素有關。

1、不良的飲食習慣
高鹽、高糖、高脂的飲食結構會增加腎臟的功能負擔,不僅容易導致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嚴重還會損害腎臟功能。
2、水分攝入缺乏
長期缺乏水分可能導致尿液濃縮,增加肝臟負擔,加速腎功能惡化。
3、慢性疾病增加
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生,進一步加劇尿毒癥的發生,尤其是紅斑狼瘡等免疫類疾病。
4、不合理用藥
長期藥物作用會增加腎臟負擔,尤其是濫用藥物。部分藥物本身對腎臟具有潛在損害作用,比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類、鏈霉素等抗生素、利尿劑、非甾體抗炎藥物等等,長期使用可能會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02
尿毒癥都是“拖出來”的?
身體的兩個警告需重視!
醫學上,只要腎損傷持續3個月,就能確診慢性腎病,而腎臟承擔著人體的排毒功能,一旦功能受損,就會出現兩種征兆!
1、身體出現浮腫
腎臟承擔著排除人體多余水分的功能,一旦受損,多余水分積蓄在體內,就會引發浮腫,通常表現在眼睛、面部、雙下肢等部位。

2、尿液改變
尿液在腎臟產生,腎功能正常時,可以嚴格過濾蛋白質和紅細胞,因此正常尿液通常是淡黃色。一旦腎功能受損,蛋白質和紅細胞就會進入尿液,形成蛋白尿和血尿。
蛋白尿:指尿液中蛋白質超過100 毫克/升或 150 毫克/24小時。特征:尿液表面易產生細密泡沫,久久不散。
血尿:尿液中出現紅細胞,一般紅細胞數量極少不會引起顏色變化,但超過一定數量,就會出現粉紅,甚至是紅色尿液。血常規檢查標準:紅細胞超過3個,即為血尿。

03
做好這3件事,保護腎臟健康
腎臟承擔著人體的多種功能,一旦發展為尿毒癥,還可能引起其他嚴重的并發癥,給患者帶來生命危險。可以說,腎臟是隱藏在人體內的“第二條命”,保護它要從早做起!
1、健康飲食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陳江華教授針對慢性腎臟病的防治發出倡議:鼓勵大眾采取以“健康飲食、健康飲水、控煙限酒、積極運動”為主的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保護良好的腎臟健康。

2、控制體重
肥胖會導致腎功能單位擴張,原有的腎臟完整性被打破,固有結構的破壞可能導致腎臟硬化,因此一定要控制體重,保持適中。

3、不亂吃保健品
腎臟是人體內代謝藥物的主要組織,藥物和保健品的增多,就是腎臟負擔加大,再加上部分藥物本身就有腎毒性,嚴重時甚至會造成不可逆損傷,因此一定不要亂吃藥物和保健品。
建議用藥人群,一定要認準正規醫院,按照醫囑用藥。

此外,本身確診腎病的人群,還要每半年做一次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血肌酐等指標的檢查,最好和自己的主治醫生商議,定期檢查。

現在年輕人很流行使用“爆肝”這個詞語,其實爆肝的同時,也在爆腎,甚至腎臟承受的負擔更大,而對人體來說,也是在透支生命。希望人們可以了解腎臟,保護腎臟,遠離腎病,幸福快樂!
參考資料:
[1] 《世界腎臟日:居家腹膜透析助力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中國醫學論壇報. 2022-03-09
[2] 陳江華,《陳江華教授:未雨綢繆,慢性腎臟病可防可治》. 中國醫學論壇報. 2023-03-09
[3] 黃佳,《為什么得尿毒癥的人越來越多?不是因為煙酒,這 3 個習慣你可能也有……》. 科普中國. 2022-08-2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