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4個吃飯習慣,正悄悄奪走我們的壽命
原創 好好吃飯九叔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飲食側重點已經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健康”,那么實際生活中,我們的飲食質量有在慢慢變好嗎?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3》,從2014 年到 2022 年,全國居民的膳食結構有所改善,例如谷薯類和蔬果的消費量有一定程度的增長,禽類和水產品這種相對健康肉類的消費量也在上升。
但與此同時,3類優質食物的缺口依然十分龐大。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們的奶類人均消費量僅為推薦量的1/7,未能達到每日300g液態牛奶或奶制品的推薦食用量。
而奶類是鈣和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攝入不足可能會引起營養不良,甚至造成骨質疏松、肌肉流失等健康問題。
為什么我們不愛喝牛奶呢?這和我們的飲食習慣和體質有關。
第一,西方飲食中肉奶蛋的占比大,相較而言,國人更喜歡吃豆漿、粥和包子這類高碳水的中式早餐。

第二,大多數亞洲人存在先天乳糖不耐受的問題,喝完牛奶會出現腸胃不適癥狀,國人的乳糖不耐受比例高達93%。


蛋類食用量差距雖小,但依然沒有達到每天1個的基本標準,這其中和大家擔心常吃雞蛋會膽固醇超標有關。
可事實是,無論是普通人還是三高患者,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上,每天一個雞蛋利大于弊。
雞蛋營養全面,不僅富含優質蛋白質,還含有葉黃素、維生素A、B和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經常吃雞蛋,對肝臟、眼睛和大腦都有一定幫助。


膳食指南建議每日薯類推薦量為50-100克,約占主食的1/5。
薯類富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以及鉀、鎂等微量元素,可以為機體提供多種營養。
此外,薯類還是膳食纖維的“優秀供應商”,每天適量攝入有助于加速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預防便秘。



我們蔬菜和水果人均攝入量雖然有所增長,但依然長期處于不合格的位置。
蔬菜水果是微量營養素、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的重要來源,許多研究表明,經常吃蔬果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其中十字花科蔬菜,在降低肺癌患病率方面還發揮了積極影響。

當然,日常飲食中我們不止要注意食物種類的均衡,還要關注調味品的食用量。

《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我國因飲食問題造成的死亡人數位居全球第一,其中高鹽飲食是罪魁禍首之一。
此項研究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鹽攝入量為8g以上,東北部分地區甚至達到10g以上,遠超于膳食指南每天≤5g的推薦食用量。
長期超量攝入鹽分容易打破體內的水鈉平衡,誘發血壓上升,繼而引發腦卒中、腎功能損傷、胃炎等各種健康問題。


飲食均衡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多則有害,少則不足,任何食物吃到適量即可。雖然注重飲食不一定能活到長命百歲,但有利于提高生命質量,讓你少生病!
參考資料:
[1]《中國統計年鑒2023》
[2]《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3]Murray C J L.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 Lancet, 2019, 393: 1958-1972.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