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俄烏戰事延宕逾兩年,李輝撰文:為止戰凝聚共識,為和談鋪路架橋

當地時間2024年3月13日,烏克蘭蘇梅州,緊急服務人員在一棟被俄羅斯襲擊摧毀的公寓樓里工作。 視覺中國 圖
俄烏戰事已延宕逾兩年,戰火仍未停息,和平前景依然晦暗不明。戰事長期延續不僅加重兩國人民的災難,也將給本地區和全世界帶來難以預料的風險與挑戰。為此,國際社會勸和促談的呼聲上升,不少國家提出一系列旨在恢復信任、化解危機、重建和平的倡議與方案,中方對此高度評價,更希望能凝聚各方共識,探尋烏克蘭危機的解決之道。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負責任大國,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以來,習近平主席同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在內各國領導人深入溝通,提出“四個應該”“四個共同”“三點思考”,已成為中方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根本遵循。在危機全面升級一周年之際,中方發布《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提出了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停火止戰、啟動和談等12點重要原則。過去一年來,我作為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圍繞烏克蘭危機開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動,去年5月赴歐洲進行首輪穿梭外交,8月出席吉達國際會議,還在北京同各方代表密集會晤交換意見。中方為恢復和平、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所作努力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國際社會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賞。
通過一年來與各方接觸交流,我最大的感受是,盡管目前形勢仍不明朗、各方矛盾依舊突出,但戰爭對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是好事,實現和平是眾望所歸。正因如此,最近我再次前往俄羅斯、烏克蘭和相關歐洲國家開展第二輪穿梭外交,目的就是繼續就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與各方交換意見、凝聚共識。此訪期間,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有三點:
一是停火止戰仍需凝聚共識。沖突戰爭沒有贏家。歷史經驗表明,一切戰爭最終只能靠談判來結束,多累積一分共識就可能早一天迎來和平曙光,多一天沖突世界就多一分風險。中方始終支持并期待俄烏雙方從本民族根本和長遠利益出發,相向而行,盡快恢復直接對話,早日實現停火止戰。中方愿為俄烏雙方開展談判提供一切必要條件。中方支持適時召開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對所有和平方案進行公平討論的國際和會。
二是危機外溢風險必須管控。烏克蘭危機作為二戰以來歐洲地區最大的地緣政治沖突,嚴重沖擊大國關系和全球治理體系,加劇全球產業鏈的不穩定,引發嚴重的能源安全、糧食安全、核安全、跨境基礎設施安全、人道主義危機等問題,對全球和平與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烏克蘭危機長期化、復雜化可能導致各種安全風險,不符合各方利益,盡快停火止戰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
三是冷戰覆轍決不能重蹈。烏克蘭危機有著復雜的歷史經緯和現實糾葛。冷戰已結束30多年,某些國家仍固守冷戰思維,強化軍事同盟,挑動陣營對抗,最終釀成危機。中方認為,一國的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地區安全不能以強化甚至擴張軍事集團來保障,各國的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都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只有摒棄冷戰思維,推動各方平等對話協商,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才能實現歐洲的長治久安。同時,我們堅決反對個別國家利用沖突謀取私利,強迫別國選邊站隊,大搞“脫鉤斷鏈”,構筑“小院高墻”,企圖重蹈陣營對抗的覆轍。
化解危機沒有靈丹妙藥。但我堅信,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是唯一最優解決辦法,這也是我此輪穿梭外交最重要的結論。俄烏都是中國的重要戰略伙伴,有著長期友好合作關系。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中沒有私利,不搞“小圈子”,沒有拱火澆油、趁機漁利。國際社會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重視彼此合理安全關切,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全球和地區安全架構,共同維護世界和平。
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建設一個和平、穩定、安全的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強烈愿望,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更是時代前進發展的正確方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烏克蘭危機沒有簡單解決辦法,但“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中方愿同世界上一切熱愛和平與謀求進步的力量一起,為最終化解危機、實現和平發揮建設性作用。我們永遠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站在歷史正確一邊。
(作者為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