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漢韋小寶袁盎,一個精致利己主義者的自我修養

?在西漢初年的政壇上,袁盎是一個出鏡頻率極高的人物,此人最出名的事跡就是在七國之亂期間勸說漢景帝殺晁錯。
相比于一心干實事惹得天怒人怨的晁錯,袁盎一輩子都務虛不務實,可偏偏這樣的人卻在政壇上混得如魚得水,袁老先生的精致利己主義哲學即使過了兩千年也仍然有著深遠的“教育意義”。
一、精明投機客
西漢初年是一個階級固化非常嚴重的時代,開國功臣以及他們的子弟完全壟斷了中央政府的一切權力。很多官員職位都是在功臣子弟間世襲,比如一些管倉庫的家族傳著傳著后來干脆就以倉為姓: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孝文時,吏居官者或長子孫,以官為氏,倉氏、庫氏,則倉庫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長吏亦安官樂職,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茍且之意”。
管倉庫的官員尚且如此,政府高級官職的情況那就更加不堪了。像賈誼、晁錯、袁盎、張釋之這些建國后出生的年輕一代寒門子弟幾乎沒辦法用正常途徑躋身官場高層。
賈誼和晁錯為了上位最終選擇了成為皇權打擊功臣的忠實打手,結果都沒有落得什么好下場。而以袁盎、張釋之為代表的另一派年輕人則選擇了另一條路。
袁盎的父親是“群盜”出身,這種成分想要出頭可比賈誼、晁錯這種良家子還要難的多了。所以老袁家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走什么正規門路,袁盎的第一個老板就是被西漢官方政府定義為二號反革命的呂祿,投靠呂氏集團在當時可是高風險高收益行為。

呂家反革命集團被粉碎后,按理說袁盎也應該被連帶清算。可袁盎的哥哥袁噲由于投到了革命首席功臣周勃麾下,事后成功把站錯隊的弟弟袁盎給撈了出來。對于這事筆者嚴重懷疑袁家這是在兩頭下注。
呂家倒臺后,代王劉恒入京繼位,是為漢文帝。這時候的文帝權威非常弱小,據說為了表示對功臣集團的尊重,文帝每次下朝的時候都要對周勃周老行注目禮,直到其背影消失在視線之外,才依依不舍地收回目光。對于皇帝來說這很顯然是一種不得已的政治表態,奇恥大辱啊!

這時候,還是政壇小蝦米的袁盎看準領導的痛點果斷站出來為正義發聲:周勃有什么功勞,當年呂后迫害劉氏諸王的時候,老小子手握兵權屁都不敢放一個。呂后駕崩后,老同志們撥亂反正,老周頭只不過因為手握兵權這才適逢其會罷了。他有什么值得稱道的?
文帝聽了袁盎的正義發言頓時“恍然大悟”,果斷順坡下驢收回了給老周的注目禮待遇:“后朝,上益莊,丞相益畏。”
周勃聽說是袁盎這小子給自己上的眼藥之后,把人叫過來劈頭蓋臉一頓臭罵,我跟你哥關系這么鐵,你小子居然打我黑槍,還有沒有良心了?
史載:已而絳侯望盎曰:“吾與汝兄善,今兒乃毀我!”

二、玩轉政壇
注目禮事件后,袁盎這小子算是把功臣集團給得罪狠了。如無意外,袁盎事后肯定會遭到瘋狂報復,成為賈誼第二。
但袁盎比賈誼更高明的一點是他永遠都看得清誰是大小王。由于功臣集團壟斷中央重要職位,他想要出頭就不得不充當王權的打手。但想要在中央站穩腳跟,就不能跟功臣把關系搞得太死。否則就算一時取得高位,最終也難免落得賈誼那個下場。
后來隨著文帝的地位愈發穩固,就尋思著找周勃秋后算賬了,老周在文帝繼位初期各種不禮貌,還逼著文帝把三個親生兒子給弄死了,這筆賬豈能輕飄飄一筆帶過?
周勃也知道跟領導的梁子結大了, 每次朝廷來人都頂盔摜甲嚴陣以待,真是老糊涂了。朝廷真要搞你,給你一挺機關槍也無濟于事啊!你這不是白白落人口實嗎?后來文帝就以此為借口順勢給他安了一頂造反的帽子,把老周打入天牢。
周勃落難的時候 滿朝文武都不敢觸領導的霉頭,只有袁盎一人仗義執言力陳周勃無罪,這一通操作下來,不但把上次的梁子化的干干凈凈,還成功打進了功臣集團的圈子里頭:“及絳侯就國,人上書告以為反,征系請室,諸公莫敢為言,唯盎明絳侯無罪。絳侯得釋,盎頗有力。絳侯乃大與盎結交。”

袁盎的精明還不止于此,當時文帝身邊有一個備受寵信的宦官趙談,出行的時候常跟文帝一起坐著天子六駿威風八面,可袁盎卻不慣著趙公公,直接沖上去就把人給拽下了車:于是上笑,下趙談。談泣下車。
這件事可大可小啊!往小了說是文帝跟趙公公感情好。可往大了說這難道不是文帝想要往政壇上引入宦官力量的先兆嗎?袁盎此舉不就是做了功臣集團想做卻不方便做的事嗎?
除了皇帝跟功臣之外,外戚勢力對袁盎也很滿意。
漢文帝有一個很寵愛的女人叫慎夫人,有一次文帝帶著慎夫人跟皇后一起到上林苑游玩,在布置席位的時候安排慎夫人跟皇后一起平起平坐,袁盎一看,政治投機的機會說來就來呀,當即便大步流星地沖上去給慎夫人劈頭蓋臉一頓懟,這是你該坐的地方嗎?

小袁的行為藝術惹得文帝勃然大怒,作秀作我頭上來了,我的女人你說動就動,眼里還有沒有領導了?袁盎見領導發火怡然不懼,還拿出戚夫人跟呂后的故事對文帝說,我這都是為你好呀?
真的是這樣嗎?怎么可能,他這么做無非就是捧高踩低罷了。竇皇后本來只是文帝的一個妾侍,他那位疑似有呂家血脈的原配夫人和所生的三個孩子在文帝入京前后全都離奇死亡,文帝剛登基沒兩個月功臣集團就逼著他立竇姬為皇后并其所生的皇子劉啟為太子。
很顯然,這個竇皇后的地位是功臣集團欽定的,究其原因無非就是竇家出身貧寒,沒有強大的家族背景罷了。你漢文帝現在整個慎夫人在這跟皇后平起平坐,眼里還有沒有老同志了?
更絕的是,袁盎懟完之后,慎夫人和皇帝還得樂呵呵地夸他懟的好,事后慎夫人給袁盎送了五十金作為謝禮。瞧人家這混的!

三、亂拳打死老師傅
就這樣,袁盎憑著過人的手段在功臣、外戚、皇權之間閃轉騰挪,成為當時西漢政壇上最靚的仔,各方勢力多多少少都得賣他幾分面子。
但正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當袁盎再次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時,他遇到了一個不按規矩出牌的對手:梁王劉武。
在七國之亂中功勞最大的除了周亞夫之外,就數這個梁王劉武。開戰前,漢景帝為了把梁王綁上戰車,在一次酒會上當眾給梁王畫餅:千秋之后傳位于王。
梁王吃下大餅之后果然在七國之亂中表現得格外賣力,叛亂平定后這邊梁王傻呵呵地等著景帝兌換支票,可等來的卻是當頭一棒:四月,己巳,立子榮為皇太子,徹為膠東王。
好不容易兩年后皇太子被廢了,老媽竇太后在長安召開了兄終弟及專題研討會給自己助勢,漢景帝礙于孝道沒法當面反駁,只好說這個我也弄不明白,還是把大臣們拉進群辦個擴大會議吧。

結果袁盎這個小機靈鬼又一次摸準了領導的心思,這種事情跟理論哪有半毛錢關系啊?領導整這出分明就是不想立嘛!想領導之所想的小袁在會上慷慨激昂地陳述了兄終弟及的一不可二不行,成功“說服”了竇太后。
史載:栗太子之廢也,太后意欲以梁王為嗣,嘗因置酒謂帝曰:“安車大駕,用梁王為寄。”帝跪席舉身曰:“諾。”罷酒,帝以訪諸大臣,大臣袁盎等曰:“不可。昔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以生禍亂,五世不絕。小不忍,害大義,故《春秋》大居正。”由是太后議格,遂不復言。
劉武這個恨哪!奈何不了皇帝,還收拾不了你這個狗腿子,氣急敗壞之下他使出了一個昏招,派人刺殺袁盎,不想袁盎在江湖上也很混的開,梁王派出去的刺客直接就找上袁盎,把事情竹筒倒豆子般全都抖摟了出來。
刺殺素來都是政治大忌,玩這種手段的人通常都會被群起而攻之。因為你這是壞了規矩呀。要真這么玩還搞什么政治斗爭啊!大家直接去開殺手公司豈不美哉?
袁盎大概是不相信劉武會蠢到這種地步,并沒有太放在心上,結果……袁盎卒!
雖然事后劉武遭到嚴厲制裁,但袁盎是看不到了。這個機關算盡的投機客最后居然死在了一個愣頭青手上,這也著實是夠諷刺的了。
文史君說
漢文帝時期的政壇四星袁盎、賈誼、晁錯、張釋之,都是出生在公元前200年的建國后一代,這些人都身負驚才絕艷的才華,本該成為建設漢王朝的棟梁之材,但在漢初那個詭譎復雜的政治環境下,有才之士注定落寞,賈誼貶于長沙、晁錯死于刀口,剩下的袁盎、張釋之委曲求全當了投機政客,最后還是沒落得好下場。都說文景之治是好時代,生在那樣的時代,對于這些青年才俊來說卻是一種悲劇啊!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
班固:《漢書》。
司馬光:《資治通鑒》。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