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汽車出海記|海外保險公司對電動車退避三舍
當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在意氣風發地向海外市場進軍時,他們也面臨著多方挑戰。
比如,歐美國家對中國汽車已經施行或即將施行的關稅政策,比如反補貼調查,再比如要求追溯電池來源的《新電池法案》等。
但比起這些宏觀層面的壓制,一個購車時的現實問題困擾著國外買家——中國電動車在海外上保險比較困難。上險難成為比政策壓制更迫在眉睫的問題。

2022年8月2日,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等待出口海外的新能源汽車。
據英媒《Auto Express》報道,英國許多保險公司出于多種原因對承保來自中國的新電動汽車猶豫不決。許多新車型沒有保險,另一些車型則保費高得離譜。而導致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是:保險公司擔心這些電動車的維修成本高、更換部件時的運輸交付時間長以及缺乏這些中國電動車的技術/維修手冊。
該媒體指出,比亞迪海豹、長城Ora 03(即歐拉好貓),甚至一些MG的車型,都有上險難或保費貴的現象。英國風險情報公司Thatcham Research將這種現象歸因于“中國汽車制造商對歐洲維修流程缺乏了解”。
Thatcham Research的負責人Ben Townsend指出,他覺得中國電動汽車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它們背后的中國汽車制造商沒有積極地參與當地保險業的流程。
Ben Townsend說:“我要給中國汽車制造商,包括印度和越南汽車公司的建議是,不要只是把汽車帶到英國市場,就認為你可以順利賣掉它。來和我們談談,了解市場,了解您需要采取的步驟,以便當您將其推向市場時,確保擁有正確的流程體系。”
上險難和保費貴的“受害者”不僅僅是中國電動汽車背后的車企,當地消費者的用車成本也將大幅提升。
彭博社發布于今年3月初的一份報告顯示,電動汽車用戶支付的溢價幾乎是燃油車用戶的兩倍。在英國,特斯拉車主的保費不斷增長,與此同時,另一家保險公司今年選擇不再續約Smart EQ ForFour的保險業務。
另一份報告指出,保險公司甚至因為輕微的電池問題,就將一輛明明還能使用的電動汽車注銷/報廢了。英國國家車身修復協會執行董事Martyn Rowley引用了長城ORA 03車型的案例,他說:“我們有維修人員,但保險公司出于愚蠢的原因把那輛車注銷了,如果是福特或沃克斯豪爾,這些車肯定就能得到很好的維修。但不幸的是,這臺中國電動車無法順利獲得零部件。”
據《Auto Express》稱,他們向長城歐拉詢問過這些問題,公司回復稱,他們知道一些車主在上保險方面面臨困難,公司正在采取幾項措施來改善情況。但他們也試圖澄清并非自家零部件供應不足,“事實上,這個問題可能在于當地市場對品牌不熟悉,‘溝通障礙’夸大了零件的交付時間”。
但另一個問題是確實存在的。在中國國內市場,并非每家汽車制造商都嚴格按照車型維修手冊維護車輛,甚至有些車型沒有詳盡的維修文檔和細則。那就意味著,一旦這些汽車被出口到國外,維修時就無法采用最適配的方式進行,不論是維修效率還是成本,都將上升。
不僅如此,英國等歐美國家的勞動力很“貴”,在中國看起來比較輕松簡單的維修工作,在英國屬于“高端勞動力”。因此,在英國維修中國電動車時,即便用的是中國相同的維修方案,人工和材料成本也要貴得多。
很明顯,英國保險業與中國汽車制造商的期望之間存在一些差距,但最終受害的一方是消費者。
另一方面,隨著歐盟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車即將收取關稅,雙重因素疊加,或將對中國車企出海造成負面影響。
除了英國和歐洲之外,東南亞地區也是中國出海的重要陣地,在那里,電動汽車也面臨著保險費率困境。
據泰國《國家報》(The Nation)報道,在本月舉行的泰國綜合保險協會成員的會議上,伊斯蘭會議組織助理秘書長阿帕科恩·潘勒德(Apakorn Panlerd)敦促保險公司在處理電動汽車案件時采用風險管理策略,因為電動汽車的運行方式與燃油車不同,因此風險更高。
Apakorn Panlerd表示,保險公司在提供保險之前必須仔細考慮所有相關細節,并設定反映產品真實風險的適當保費率。他說,保險公司還應該注意,電動汽車的零件與燃油車不同,某些部件在市場上可能不易購買。
Apakorn告訴記者,周四的會議旨在制定一項標準,讓保險公司在公眾對安全問題的擔憂中設計和處理電動汽車保險。他指出,安全問題(比如起火),加上充電站不足和比燃油車更高的售價,是阻止客戶購買電動汽車的主要原因。
當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保險公司對電動車保險業務望而卻步時,新加坡卻反其道而行之。
與英國、泰國等國家類似,新加坡的電動汽車保費并不便宜,但由于市場體量不大,相關業務仍然有大幅度增長。
《亞洲保險評論》(Asia Insurance Review)近日報道稱,新加坡的電動汽車保險業務大有蓬勃發展之勢。其援引一名保險經紀人的話稱,其2022年的電動車保險業務比2021年高了一倍,占其營業額的比例從3.8%上升到了9%。
新加坡安聯保險公司表示,它于2021年7月發布了第一份電動汽車保單,截至2022年6月底,發布了近800份保單。而從趨勢來看,一開始只有特斯拉車型的保險業務,從2022開始,保險公司也開始接其他電動車型的保單,非特斯拉品牌的電動車保單增長率達到了50%,這表明新加坡對電動汽車的需求更加廣泛。
新加坡安聯保險公司消費者業務總經理Fabian Ng表示:“新加坡的電動汽車保有量相對較低,但與去年相比,今年的銷量略有增加,我們預計未來幾年,隨著政府對綠色車輛的推動,它將持續增長。”
盡管對電動汽車的需求不斷增加,但Fabian Ng表示,缺乏確定的定價模式和趨勢的具體預判,這使得電動汽車的保險定價仍具有挑戰性。
他建議,除了新加坡政府計劃到2040年逐步淘汰所有內燃機車輛外,電動汽車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參與者,包括擅長電動汽車維護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和汽車工程師,都需要與保險公司合作,鼓勵新加坡大規模采用電動汽車。這反過來將使保險公司能夠更好地校準價格,以支持更公平的保費。
據當地一家保險公司G&M的首席執行官Douglas Chia表示,電動汽車市場占該國所有汽車的1%以下,到目前為止保有量共5000輛左右。“一個將導致昂貴維修費用的問題是,大多數電動汽車的電池不是模塊化的。如果你損壞了電池的一部分,就相當于全部都壞了。”
Douglas Chia說表示,像特斯拉Model 3這樣的車輛的保費可能從1500新元(1,088美元)到風險司機的4000新元不等。較小的保險公司傾向于將價格保持在較低的范圍內,而較大的傳統保險公司通常會設定2500新元的保費。
“保險公司通常將考慮備件的可用性和成本、加速度和駕駛員的水平。然而,對于電動汽車保險單,還有其他考慮因素,如(但不限于)更換車輛電池的成本、軟件更新頻率、自動駕駛能力和充電電纜故障傾向。我們還觀察到,電動汽車司機的駕駛員特征往往更年輕,因為他們往往是電動汽車的早期采用者”新加坡安聯技術部高級精算經理Justeen Wong表示。
他補充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動汽車數量的增加以及零部件和勞動力成本的下降,我們預計電動汽車保費會下降。未來,提高自動駕駛能力也可以減少事故數量,這反過來也會降低保費。
對于中國車企來說,不同國家地區對于電動汽車保險業務的態度或許也能作為其出海布局的一項考量因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