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事故平均處置效率提高45%,無人機如何疏通上海高架道路擁堵?
“滬閔高架龍漕路上匝道發生一起兩車碰擦事故,影響到地面路口了。”3月13日9點30分左右,高架支隊無人機飛手通過巡邏發現該處上行發生一起事故,及時報告給上匝道執勤的崗位民警,民警隨即來到事故點進行處置,并引導事故車輛盡快駛離。

警用無人機在滬閔高架上空巡邏。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攝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獲悉,春節過后,隨著各行各業的復工返崗和學生開學,上海道路通行壓力明顯提升,特別是作為交通大動脈的高架道路,承載著申城南來北往、貫穿東西的出行需求,更面臨嚴峻的考驗。
為此,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高架支隊不斷創新管理手段,將無人機試點應用于道路擁堵巡查、事故快處快撤、交通違法查處等各方面,利用科技賦能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成效。

警用無人機。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攝
加快發現高架堵點,處置效率高45%
高架支隊從去年12月以來,在每個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間安排了4架警用無人機,在常發性擁堵路段開展無人機視頻巡邏,利用無人機視線廣、視距遠的特點,實現范圍更廣、聚焦更準的視頻巡視,輔助指揮臺及時找到堵點源頭,科學調度警力,針對性采取排堵疏導措施,快速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3月8日中午,高架無人機正在內環高架新華至吳中路開展視頻巡查,平峰時段突然出現道路擁堵。高架支隊二大隊民警浦佳慧憑借工作經驗,敏銳地察覺到該路段可能出現事故。
經過飛手操作,約30秒后,無人機就在內環吳中路出口發現2車1前1后停在2號車道上。“事故駕駛員,高架交警無人機已拍攝現場,證據已固定,請開啟雙跳燈,停到前方導流線。”通過無人機搭載的喊話器,浦佳慧對還沒來得及報警的事故當事人進行了遠程指導。隨后,這起簡單的追尾事故通過快處易賠APP完成了處理。
擔心離開現場后證據缺失、影響定責,是絕大部分交通事故當事人不愿意撤離現場的原因。城市快速路相對封閉,事故發生導致的擁堵往往使民警無法第一時間趕至現場,而無人機則能夠實現“秒級”響應,第一時間提供事發畫面,精準掌握事故的形態、影響的車道,為后方指揮臺安排警力、調度牽引車提供依據。同時,面對巡查中發現的事故、拋錨等情況,警方還能通過無人機自帶的喊話器指導當事人撤離現場,減少對道路通行的影響。
據警方統計,無人機參與接處的事故、拋錨警情,平均處置效率要比傳統方式高出45%,無人機對現場事發畫面的拍攝也能幫助民警更快更準地判定事故責任,大幅提升“快處易賠”效能。

警用無人機在滬閔高架上空巡邏。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攝
捕捉“開車瀏覽電子設備”等“隱性”交通違法
3月11日18時許,市民范先生在中環上中路進口附近駕車時瀏覽手機,聽到車輛上方傳來喊話的聲音“滬A****駕駛員,請放下手機,前方根據民警指揮靠邊停車。”
原來,這是高架交警利用無人機發現駕駛室內的“隱性”交通違法線索。民警在視頻巡邏的過程中,發現范先生在開車的過程中手持手機瀏覽并進行點擊操作,持續時間不少于10秒,其間甚至還一度雙手脫離方向盤。
隨即民警通過無人機對其進行語音告知,就近崗位的民警也對其進行了處罰。由于被抓了“現行”,范先生無可辯解,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記3分,罰款200元的處罰。
“開車瀏覽電子設備”一直以來是市民反響強烈的交通違法,瀏覽電子設備帶來的分心駕駛,不僅造成車速降低,影響道路通行效率,還是追尾、變道等交通事故的“催化劑”。但由于“開車瀏覽電子設備”行為主要發生在駕駛室內,一般情況下難以發現和取證,給民警執法帶來了一定難題。
而無人機靈活、機動、俯視的特點,讓這一交通違法的發現和取證變得容易,還可以通過隨機配備的喊話器進行提示,第一時間糾正駕駛員違法行為,做到“警告一個、警示一片”。
記者了解到,目前無人機還是處于輔助執法的作用,在進行取證以及喊話攔停之后,民警還將到場進行現場處罰告知,并非“非接觸式”執法。
高架交警通過大數據研判違法高發、常發性緩行路段,先后在內環周家嘴外上、中環軍工立交、延安延東立交和南北新閘西下、滬閔龍漕東上、內環新華外上等6處點位試點開展無人機“空中取證”。除了“開車瀏覽電子設備”,還對“貨車、摩托車闖禁” “壓實線”“加塞”等易致禍易致亂交通違法加強查處。試點兩個月以來,上述點位違法行為明顯減少,110事故警情和秩序警情總數下降約60%。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