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龍年“龍抬頭”,到星湖,開啟尋“龍”之旅!
今天(3月11日)
農歷二月初二,
是民間俗稱“龍抬頭”的日子。
天文學家提示,今天晚上,龍角星從東方地平線緩緩升起,仿佛“龍抬頭”一般。大家不妨抬頭仰望一下星空,欣賞難得一見的“天象大戲”。
龍年要看“龍”
龍年“龍抬頭”更要看“龍”
除了在星空中找“龍”
大家還可以
到肇慶星湖找“龍”哦!
七星巖景區

五龍亭
五龍亭是肇慶的地標建筑之一,
位于水月宮東側的湖面上,
呈放射狀排列,
中間一座八角重檐,四旁四座四角單檐,
似五龍浮于湖中心,
亭與亭之間曲欄相接,
有一座長橋連接湖濱,渾然一體。

圖@伍志鍇
很多人會困惑五龍亭有“龍”嗎?
答案是有的!
2023年,景區開展五龍亭
“恢復歷史原貌”工程。
除主亭外,周圍四個亭的亭檐都安裝了“龍”,
這些“龍”叫屋脊獸。
俯瞰五龍亭像五條龍,
亭頂也有了屋脊獸“龍”,
“龍”中有“龍”,
最大限度恢復了原有的模樣!

圖@李世偉
龍巖洞
龍巖洞也叫石室洞,
是七星巖開辟最早、
景物最多的溶洞,
進洞便是一個玉石大堂伸展在面前,
千姿百態的怪石,
千變萬化的地形,浮梁杭柱,
配合著五彩的燈光,感覺別有洞天。

圖@周忠明
穹隆高大、千姿百態、
如夢如幻的景觀,
令無數文人墨客陶醉于此,
留下一首首贊美的詩篇,
形成了全國不可多得的“千年詩廊”。

圖@文明肇慶
龍圖閣直學士
龍圖閣直學士指的是包拯,
以為官清廉,執法如山而出名,
在端州三年甚有政績,
更有不持一硯歸的傳說。
包拯文學作品很多,書法也好,
被列為宋朝書法高手之一,
當年與提點刑獄周湛游七星巖時
在石室巖洞內留下的這一則石刻,
甚為珍貴,是包拯在端州留下的唯一手跡。

鄭芝龍
鄭芝龍是鄭成功之父,
原為海盜,后接受招安,
被封為兩廣總兵,坐鎮肇慶。
明代萬歷年間,
因在福建沿海打敗海盜頭子而
名聲大震。
時任兩廣總督熊文燦
為紀念此次海戰,
遂捐資十萬,擴建重修水月宮。

此外,時任廣東總兵的鄭芝龍,
曾于崇禎十年(1637年),
在奉兩廣總督熊文燦之命
前來肇慶府期間,
在七星巖游覽后留下題詩。
此詩作位于石室巖璇璣臺左壁。

圖《游七星巖》石刻
鼎湖山景區
九龍寶鼎
九龍寶鼎位于
鼎湖山風景區的寶鼎園內,
是鼎湖山的鎮山之寶,
鑄造于2000年,
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鼎。

圖@張運浩
九龍寶鼎重達16噸、高6.68米,
九龍寶鼎的鼎腹口
沿鑄有6條龍紋飾,
加上3條鼎足上的3具龍首,
組成9條龍,
每一條都騰云駕霧、栩栩如生,
故得名“九龍寶鼎”。

龍潭飛瀑
鼎湖山飛水潭,又名龍潭飛瀑。
這里,山石嶙峋,
瀑布從40多米高的崖頂深處
狂奔而來,直往下飛瀉,
聲震雷鳴,霧障云騰。

圖@聶偉健
端溪龍皇硯
端溪龍皇硯長2.76米,寬2.17米,
厚0.21米,重2噸,
取材于肇慶羚羊峽爛柯山,
用一整塊硯石雕就而成。
能工巧匠充分利用端石的整體形態,在上面雕刻108條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云龍和水龍,138顆大小不一的硯眼,則恰到好處地點綴在其中,形成一幅“百龍戲珠”壯觀場面。

圖@鼎湖發布
老龍潭
老龍潭在鼎湖山老鼎景區內,
潭水清澈純凈。

老龍潭附近有座唐代的涅槃臺,
上刻“正法眼藏,涅槃妙心”8個大字。
據考證,石刻是智常大師親書,
時間為唐儀鳳二年(677年),
極為罕見珍貴,
是鼎湖山迄今發現最古老的摩崖石刻,
現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老龍潭涅槃臺上的石刻。
龍藏經
相傳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
在犙和尚以蓮花峰的虎窩結草為庵,
即為鼎湖山慶云寺前身。
光緒十九年(1893年),
為慶賀慈禧太后六十壽“萬壽誕”,
慶云寺再次修葺,
請得“敕賜萬壽慶云寺”木匾,
并獲《龍藏經》。

圖@伍尚慧
九龍壁
九龍壁屬于影壁的一種,
是漢族建筑物大門外
正對大門以作屏障的墻壁,
俗稱照墻、照壁。

圖@鼎湖發布
鼎湖山慶云寺內的九龍壁,
氣勢雄偉,造型精美。
每當朝陽升起,金光萬道,
九龍壁涂上了一層耀眼的光輝,
巨龍仿佛沖破霧靄,騰身游動起來。

圖@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念龍
趁著二月初二“龍抬頭”,
不妨來星湖踏春尋“龍”吧~
在旅途中沾沾“龍氣”
來源:星湖美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