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三場代表通道:“及時奮發精神”,傳遞春天的溫暖和信心
3月11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三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舉行,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接受采訪。

3月11日14時,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第三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澎湃新聞注意到(www.kxwhcb.com),本次人大會議的最后一場“代表通道”中,國網浙江慈溪市供電公司社區經理錢海軍,甘肅積石山縣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馬秀英,江西景德鎮陶瓷美術家協會主席于集華,西藏隆子縣斗玉珞巴民族鄉鄉長扎西江村,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王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等6位全國人大代表先后走上“通道”,回答媒體提問,傳遞溫暖和信心。
人生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階段,應如何正確引導和栽培?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幸福與否在雙手、溫暖與否看太陽”,“及時奮發精神,好擔當宇宙”……6位代表講述了各自甘愿奉獻、點亮他人的故事。他們為這個春天帶來更多暖意,帶來更多希望。
“用微薄的力量去點亮一盞盞溫暖的燈”
2023年12月18日深夜,甘肅積石山發生6.2級地震。地震后,甘肅受災情況和百姓安置情況牽動人心。
在3月11日的“代表通道”上,甘肅積石山縣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馬秀英回憶了那段寒冬里艱苦、難忘的日子。
去年冬天地震來臨的那天晚上,馬秀英急忙拉著孩子躲到衛生間。不久就接到通知匆忙趕往醫院。積石山縣600多名醫務人員在災后半小時內及時投入救治,她和同志們用手機照明,安置患者、搶救傷員。那些天發生的許多的事她至今難忘,來自各方的救援力量陸續抵達,天還沒亮,受損的道路搶通了、中央儲備來了、省內救援來了、各地物資來了……帳篷搭起來了、熱騰騰的牛肉面也出鍋了。
馬秀英表示,災害無情人有情,大災大難面前,偉大的祖國是最堅強的后盾。危難時刻,見證的是同時間賽跑、與嚴寒抗爭的中國速度,凝聚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力量。作為一名抗震救災的親歷者,她為能生活在這個充滿愛與力量的國家感到無比幸運和自豪。苦盡甘來,積石山的春天定將生機無限。
國網浙江慈溪市供電公司社區經理錢海軍被許多人稱為“點燈人”。何為“點燈人”?錢海軍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今年是他從事電力工作的33年,也是做公益慈善的第25個年頭。有人問他,是什么支撐他扎根一線?他回答:“是用專業的技術去幫扶別人,把愛流動起來,這是一件很快樂、很幸福的事。”
在服務過程當中,錢海軍發現總有一些老房子,住在里面的老人有些沒有子女,有些子女不在身邊。還有一些殘疾人,假如燈泡不亮了、電路跳閘了,誰來解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走在老百姓需要的地方。
“我制作了500張名片,分發給那些有需要的人,用行動告訴他們,愛是不會變老的,電力的服務會越來越好。”錢海軍說,服務過程中還發現殘疾人家庭的中央線路存在安全隱患,這個比例比較高,接近40%,大量改造的需求他一個人力量不夠,便成立了錢海軍志愿服務中心,開展了“千戶萬燈”服務——走千戶、修萬燈,暖人心。一些地方鄉村電工很稀缺,為了助力鄉村振興,他們在西藏、四川推進了鄉村電工的培養計劃,讓年輕人學一門技能,扎根鄉村服務建設家鄉。錢海軍和同事們走遍了祖國的東西南北,行程有23萬余公里、服務7萬多人。
明年“千戶萬燈”服務已經做滿十年了,錢海軍有一個夢想,希望可以一直這樣走下去,走遍祖國的山河,把這個溫暖傳遞給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愛是一盞燈,照亮別人,也溫暖了自己。我會拎著工具箱,走在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我想用微薄的力量去點亮一盞盞溫暖的燈。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錢海軍說。
景德鎮瓷器和珞巴族的民族文化傳承
景德鎮瓷器世界聞名,曾經普通百姓買不起的琺瑯彩,如今通過技術突破,也能走入百姓家了。
江西景德鎮陶瓷美術家協會主席于集華在“代表通道”講道,他是一名景德鎮陶瓷手藝人,8歲隨祖父學藝。景德鎮有一種瓷器叫琺瑯彩,當時由于原料稀缺、價格很貴,僅在皇宮里面使用。“十件斗彩瓷,不如一件琺瑯瓷”。通過多年努力,我們創造出最新的技術,把現代的琺瑯彩做成和原來一樣。現在的琺瑯瓷,就是當時皇家的琺瑯瓷走進百姓家。
談到陶瓷“走出去”,于集華表示,瓷器必須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問題。2020年時,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于集華向有關部門提出設立景德鎮知識產權法庭的建議。該建議當年得到答復,第二年景德鎮知識產權法庭掛牌成立,陶瓷方面的知識產權有了法律保障。
西藏隆子縣斗玉珞巴民族鄉鄉長扎西江村,是一名珞巴族的全國人大代表。西藏隆子縣斗玉珞巴民族鄉也是一個邊境鄉,那里山高路遠。
2018年扎西江村第一次從拉薩趕到鄉里面,足足用了9個多小時。這一次到祖國首都北京參加全國兩會,從鄉里到拉薩走同樣的路線,只用了5個多小時。道路建設讓基層老百姓感受到出行方便,也為邊疆發展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
“如今,219國道就從我們家門口穿過,斗玉等邊疆鄉鎮已經成為游客的打卡點。我們的鄉親們開起了民宿、餐飲店,吃上了旅游飯。”扎西江村說。斗玉鄉的展覽館馬上就要建成開業了,珞巴族有非常悠久的歷史,珞巴族的服飾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華民族大花園中,我們就像一朵美麗盛開的珞巴之花,民族團結更像陽光和空氣一樣融入我們每個人的血脈當中。
扎西江村表示,以前珞巴族是以刀耕火種、狩獵為生,如今大家越來越覺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必須保護好自己美麗的家園。現在野外經常可以看到馬鹿、猴子、狐貍等,平時很難見到的野生動物。他們有時候會跑到我們的村莊周圍東逛西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隨處可見。隨著國家各項惠民政策落地,珞巴族群眾的腰包也是鼓起來了。隨著網絡設施的覆蓋,偏僻的小鄉村也能和全國人民實現互聯互通。
西藏有一句諺語:“幸福與否在雙手、溫暖與否看太陽。”“我們將繼續鼓足干勁、開拓進取,爭做幸福家園的建設者,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西藏篇章。”扎西江村說。
讓喜歡射箭的孩子射箭,讓喜歡下棋的孩子下棋
如何看待教育?如何看待學生差異?如何看待學生的創造力?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和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王旭在“代表通道”上分別回答了上述問題。
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王旭表示,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當中,他深刻感受到教育是培育希望的事業。
2016年,王旭接待了一位只有11歲的小男生,他很小的時候因為車禍高位截癱。有一天媽媽推著他的輪椅來到王旭辦公室,他問:“老師,我想來你們學校上學。”看著他坐在輪椅上的模樣,王旭問孩子:“你能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嗎?”“我能。”孩子說完之后,雙手著地、用力往前走。
那一刻王旭的眼睛濕潤了,他和同事們非常敬佩孩子,也相信這個孩子。果然這個孩子積極向上、樂觀堅強,畢業時順利考上大學,選擇了機器人工程專業。這個孩子說,他自己就是假肢最好的試驗者,因為他知道一個失去肢體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重大的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不放棄他,給他最需要的幫助,就是給了他生命的希望。”王旭說,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父母、老師應該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給他提供課程,給他搭建平臺,讓他的長板更長,讓他今天的興趣愛好,變為明天人生發展的優勢,這也會點亮他職業的希望。
王旭講道,雅禮校歌中有這樣一句話“及時奮發精神,好擔當宇宙”。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地球上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孩子之間沒有差距、只有差異。讓喜歡射箭的孩子射箭,讓喜歡下棋的孩子下棋,尊重差異、相信孩子,激發每一個孩子的天賦、潛能和夢想,才能鼓舞每一個孩子的希望。特別是父母、每一位老師,首先應該對自己、對孩子、對未來充滿希望,這個希望就會像陽光一樣照耀著孩子的成長。
王旭表示,青少年階段,正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積極引導和栽培,學校一邊連著萬家燈火,一邊連著民族和未來,讓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充滿希望,讓我們國家和民族充滿希望,這就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如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在“代表通道”上講道:“實際上我個人的學術生涯也是在不斷地學習、不斷突破自我,不斷發現和開拓新的前沿領域。從我個人的學習、研究和教育工作的經歷,我意識到實際上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現實當中碰到的大部分問題都是復雜的和不確定的,單一的學科和專業往往也很難解決問題。但我們的教育基本上是用過去的知識教給現在的學生,希望他們能夠解決未來的問題。”
高松表示,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需要培養學生一些一般性的能力,特別是學習力、思想力和行動力,從而形成創造力,這樣一個理念實際上也跟中山大學的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十分契合。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讓學生更多參與高水平研究。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基礎研究和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的支撐,高校是這三者最集中的一個交匯點。
高松提到,擔任人大代表以來,這兩年他提的建議基本都和如何發揮高校的交匯點以及主力軍作用有關。去年,他建議提高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穩定性支持的比例,今年建議進一步優化競爭性研究經費的管理使用,從而更好的激發科研工作者和所在單位的積極性,推動產生更多的前沿科學和未來技術。這既有利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又促進科技自立自強,形成新的生產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