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越南,中國老板的快樂福地?

文字:乞力馬扎羅的雪
校稿:辜漢膺 / 編輯:蛾
最近幾年,越南可是歐美市場和輿論場中的雙重“香餑餑”,在經濟層面上獲得了強大的輿論地位。
實際上,除了歐美市場異常重視越南,中國市場同樣也重視越南。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越南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
▼

近年來,中越兩國也簽署了多份貿易和經濟合作協議,大力促進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越南的“兩廊一圈”規劃戰略對接。
而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做出了什么貢獻?中國企業在越南的發展,要注意什么?
中國企業,來到越南!
中越兩國山水相連,且國情接近、風俗相似,加上越南營商環境相對較好,勞動力和人力資源豐富。中越兩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日漸合作,越南也順理成章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
越南人也過年(圖:shutterstock)▼

2022年,中國對越南投資17億美元,是當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第13位;截至2022年末,中國對越直接投資存量116.6億美元,居第17位。
2023年以來,中國對越南的投資更是大幅度增加,越南計劃投資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的前9個月,中國企業向該國注入了29.2億美元的直接投資,幾乎是上一年的兩倍;此外,中國香港地區的投資則多達52億美元(很多也是大陸資金“借道”香港)。
▼

而這一切,除了中越兩國自身發展的自然性經濟原因外,也與近一段時間外部國際大環境的推動有關。
近年來隨著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在中美貿易爭端背景下,一些中國企業加大了向海外投資的投資地。以越南為代表的東盟國家成為中國產業轉移的重要目的地,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重要轉移方向。
越南承接中國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如紡織、家具制造、電子產品制造、光伏產業和電力生產等領域。
越南某制造廠車間生產線
(圖:globalatlanta.com)▼

但實際上,由于出口市場下滑、國內上游原料成本上漲以及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升等因素的影響,中國企業早已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在越南開廠了,當時還是中美經濟“蜜月期”。
2005年以后,百隆東方、天虹紡織等中國紡織企業就已經開始在越南設立成衣加工工廠,而面料則繼續依托國內市場。
中國紡織巨頭天虹集團在2006年投資約3億美金在越南同奈省仁澤工業區設立天虹仁澤紡織有限公司,生產普梳、精梳棉紗、氨綸包芯紗、渦流紡粘膠紗線等,返銷中國并出口其他國際市場。
青島即發集團于2005年投資500萬美元在越南西寧省展鵬縣設立成安服裝公司,以生產針織服裝為主。
越南某紡織廠內,工人正在工作
▼

中國家具企業也積極進軍越南:2013年,中國家具生產企業A家家具在越南建立450畝原材生產基地,其后陸續有家具企業奔赴越南;敏華控股、永藝股份、美克家居、顧家家居等大型中國家具企業都在越南投資設廠。
越南某家具廠車間內,工人忙碌著
▼

2018年以后,由于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中國企業向越南的轉移加速,除紡織、家具等產業外,機電產品、電子組裝等產業開始向越南轉移。
一些跨國企業實行所謂的“中國+1”戰略,三星、諾基亞、英特爾、富士康、和碩、緯創、樂高等全球巨頭都在增加投資越南,為這些企業做配套的一些中國企業也開始在越南投資設廠。
英特爾越南工廠內部(圖:Intel)▼

如中國的精密制造業公司立訊精密近年來在越南投資數十億建立工廠,充分利用越南人力成本、稅收優惠政策及其區位上的相關優勢,降低公司生產成本,提升公司競爭力。同時,進一步完善公司海外戰略布局,規避和降低國際貿易形勢的影響。
另一個中國企業在越南投資的重要產業是光伏產業。2014年以來,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綠能、晶科能源、阿特斯、東方日升等中資光伏企業在越南投資,并在越南北部集聚形成光伏產業群,越南已經成為中國光伏企業出海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越南-寧順省,某處風能+光伏項目
(圖:shutterstock)▼

中企自身發展的同時
也為越南帶來了產業園和基礎設施
在產業園方面,中國企業在越南也設立了6個工業區,包括鈴中出口加工區、龍江工業園、深圳-海防經貿合作區、天虹海河工業區、仁會康洋工業園和北江國際物流產業園。
其中,龍江工業園在2011年9月正式通過商務部和財政部考核,成為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
龍江工業園內的倉儲(圖:壹圖網)▼

越南也是中國在東盟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場。近年來,中資企業在越南通過國際招標或投資等形式,承建了一批大型交通、電力、新能源等工程項目,總體進展順利。
中鐵六局集團承建的河內輕軌二號線項目;中國能建與馬來西亞合作投資并總承包的海陽電廠項目;中國南方電網公司、中電國際公司、越南煤炭與礦產工業集團下屬電力總公司三家企業合資承建的永新一期燃煤電廠項目;中國電建協助業主完成融資并總承包的越南油汀太陽能電站;等等。
河內輕軌二號線(圖:shutterstock)▼

雖然以越南為代表的東盟對中國出口形成了一定的“替代效應”,但是需要看到的是,中國與越南等東盟國家的互補性也非常強,中越兩國的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
如在2021年,越南自中國進口達1098億美元。近年來,隨著兩國經濟合作不斷加深,一條“跨國產業鏈”正在形成,而產業鏈、供應鏈的融合發展又能促進兩國經濟的共同發展。
▼

在越投資,也需要注意安全!
必須注意的是,投資越南不是只有機遇,也存在著諸多挑戰,導致一些中國企業在越南的投資面臨風險。
盡管經濟往來密切,但由于一些歷史和現實問題,中越之間的一些經濟法案受到當地人的阻撓,例如越南國會擬審議的《關于云屯、北云峰、富國特別行政經濟單位法》(草案)部分內容,就被導致擱置。
事先做好功課很重要……
(圖:shutterstock)▼

投資越南的法律風險也在不斷增加。近年來,越南不斷出臺有關知識產權、環境保護、競爭和數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外國公司可能會面臨風險。
如修訂后的網絡安全法,要求所有外國實體在越南存儲和托管數據,這可能會增加成本和合規風險。當然,每個主權國家擁有自己國家的數據管理權是無可厚非的。
既然對方國家提出了相關法案,那么相關企業就必須遵守,這些成本就是需要付出的。不過,關鍵在于該法在執行的過程中是否被濫用,或者執行一些“莫須有”操作,還有越南執法操作本身的流程。
胡志明市街頭一景(圖:shutterstock)▼

此外,2021年新出的越南《環境保護法》,擴大了適用范圍,增加了行政審批等,也會對企業造成一定影響。其實這個情況,也與上述的網絡安全法類似。
越南的投資政策也在不斷調整,給投資該國的企業帶來風險。2023年11月,越南國會批準了加強對跨國企業征稅的全球最低稅的征收。
自2024年1月起,以一定規模的企業為對象征收最低15%的實際法人稅。由于越南的優惠政策,此前很多外資企業的稅率被認為控制在15%以下,今后稅制方面的優勢將減弱。
夜色下的河內,霓虹閃爍(圖:Reddit)▼

長期的電力短缺也是一個問題,和中國相比,越南的基礎設施仍然相當薄弱,特別是電力缺口嚴重。
如在2023年夏季,越南遭受高溫襲擊,當局提出節約用電的要求,鴻海和立訊精密等蘋果公司供應商的部分工廠、三星在越南的工廠都收到了停電或者減電通知,一度影響了企業的生產。
甚至,英特爾更是因為缺電而擱置了對越南的投資計劃。
越南緊急向中國購買電力以及發電設備,用來彌補電力短缺。
長期來看,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許多發展中國家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越南行政力量上的缺陷也是制約向越南投資的一個重要因素。去過越南,經過越南海關的人,或許都會感同身受。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壹圖網
END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