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媒體的公信力是“值錢的”
澎湃記者C位“出道”了,成為澎湃報道的新聞的當事人。這樣的輕喜劇背后的記者責任,并不輕松,甚至背后的局有些兇險。
今年5月起,澎湃新聞連續報道了“生發神藥”邦瑞特的涉嫌虛假廣告問題,并對邦瑞特背后的河南鄭州題橋商貿有限公司(題橋公司)進行了調查。事件也引發了包括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在內的相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關注。
5月12日,澎湃新聞記者陳興王接到自稱是題橋公司股東華某的電話,華某準確報出了記者入住酒店的名稱和地址,之后他還曾曝出過記者的準確家庭住址。
5月13日,華某以“說明情況”為由與記者見面,并在賓館里留下一個藍色雙肩包后迅速離開,并且再不接電話。澎湃記者陳興王第一時間向單位作了匯報,隨即將雙肩包送至當地紀委監察委、公安部門。后證實,包內裝有約30萬元現金!當地警方立即予以立案處理。
11月21日,企圖行賄澎湃記者的兩人,因為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已經在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人民法院接受審判。
整整30萬元的行賄款!就像網友所說,這樁案子,無論從正面解讀還是從反面解讀,都說明記者的字是“值錢的”,記者的筆是有價值的,嚴肅的新聞報道是有著不可替代的社會功能的。
相關違法商家愿意花30萬來行賄記者,那說明背后的不正當利益可能是3000萬,甚至3個億,正是記者的文章切斷了黑色產業鏈,為消費者挽回了損失。反過來說,如果拿了這些錢,記者的報道就一錢不值,甚至“丟包”就可能是一個深不可測的陷阱。
曾經有那么一段“灰色時期”,嚴肅報道、批評監督、主流媒體遭遇各種不受待見,備受新媒體新貴的揶揄、嘲弄。有人以為,嚴肅報道已經走入了窮途末路,以為輿論監督已經在輕佻的自媒體流量之下變得無足輕重,“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只不過是充滿懷舊的一廂情愿。
其實,互聯網的傳播渠道從PC端到手機端,從微博、微信到各種資訊APP,改變了那么多,才知道什么是不會變的,那就是對于真相的執著追求,對于公眾知情權的那份虔誠的守衛,對于是非對錯的那份“笨拙”的堅守,對于不公平、不正義的拍案而起。
這些正是嚴肅報道安身立命之所在,眾聲喧嘩中的執著守望。對于邦瑞特花重金打造的“漢方育發素”“禿大夫發根活力素”的各種謊言,需要記者以最誠實的態度說出“國王并沒有穿衣服”。
輿論監督報道涉及的利益千頭萬緒,宛如一位壯士在染缸當中打虎;宛如尋找金羊毛的勇士,時時面對塞壬女妖的歌聲媚惑。
之前泉州“泉港污染”事件當中,女記者被當地警方“精準查房”,引發了輿論的強烈關注,這次又是男記者遭遇“丟包誘惑”。“打鐵還需自身硬”,做監督報道需要守住職業倫理的底線,抵制住各種誘惑,不能夠留下瓜田李下的話柄,“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監督報道有多硬,就需要記者本身有多硬。
嚴守新聞職業操守本身,就是對新聞記者最好的保護,法律和職業規范是新聞記者在履行監督報道職責時最大的“保護傘”。
應該為澎湃的同事點個贊,為他面對誘惑陷阱時的那份機智、冷靜點個贊,也為當地司法機關能夠嚴肅追究這么一起行賄記者的案件點個贊。風清氣朗的社會環境,輿論監督的良性互動,需要媒體、政府部門、司法機關等等共同守衛。
記者的筆是重的,因為背后涉及的利益可能以億萬計。記者的筆也是輕的,因為記者本身不過是社會成員中的一員,也有著自己家長里短的小煩惱。普通人因為站在了記者這個守衛社會真相的位置上,才變得不普通。
真相總需要有人去挖掘,是非對錯總需要有人去堅持。嚴肅媒體的公信力是“值錢的”,記者的脊梁也是“值錢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