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收獲》第2期:在歷史硝煙中馳騁,在人心幽微里扎根
2024年《收獲》第2期在3月面世了,這一刻,春風與冰雪并行,花枝與融冰同燦,恰如《收獲》所打開的文學世界,壯闊又精微,在歷史硝煙中馳騁,在人心幽微里扎根。

學者趙柏田的非虛構《生死危城》是他近年來研究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最后一塊“拼圖”,那是托起中國整個民族經濟的現代工業的沉淪史——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全面爆發,繼華北全面淪陷后,上海成為日本進一步奪取長江流域的新戰場,而這座繁華都市不僅是中國當時最大的商埠,而且工廠數量超過了其他所有城市的工廠總和,牢牢維系著中國工業的命脈。上海工業的火種能不能保存下來,關乎全中國的工業體系能否在戰爭中延續下來。于是,在那個殘酷的夏天,政府官員、實業大佬、中小工廠主、技術工人們在血火硝煙中進行著命運的生死博弈,一場席卷中國實業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開始了……
而比歷史更深邃多變的是人心。
海外華語作家白琳《支離的席勒》寫意大利烈日細雨下的分離與破碎,一群中國留學生在賈魯佩、羅馬之間呼嘯來去,酗酒斗毆,留心留情,所有的暴烈荒唐背后,都是在用盡全身力氣擺脫侮辱和傷害,拼合起自我的尊嚴和對世界的善意。
青年作家索南才讓的《姐妹花商店》書寫草原深處的恨與恕。夏季草場上的帳篷商店,一對美麗的姐妹花,錯位的親情,一觸即發的仇怨。漫漫草原之夜,面對各自種下的因果,男人們將用最古老洪荒的方式去剪開命運的死結。
孫頻《一千零一次月落》中,老艄公在最后一次闖磧中船毀人亡,古老窯洞里卻從此多了一聲午夜的嘆息,歷史的隱情和現實的謎團嚴嚴實實藏在黃河巨大的漩渦里,等待一千零一次月落后的真相。
穿越無人區,費多《到底開了多少公里》,最后一公升汽油究竟能否讓失敗者駛出人生的荒原?
荊歌《百萬現鈔》中忠誠的男女保鏢在欲望面前秒變雌雄大盜,監守自盜,搶得百萬現鈔后,中國版的邦尼和克萊德又將何去何從?
道阻且長,湯成難的《行行重行行》用雙腳在土地上刻下了辛酸又溫暖的小人物的腳印。
2期的“實驗文體”欄目推出作家阿乙的《X賓館》,用一根文字的火柴引燃思維的巨大風暴;“東船西舫”專欄推出藝術家徐冰的《用文字做藝術》,講述漢字最美麗的前世今生;“鏡中萬象”欄目之《健身之煩惱》,和南帆老師一起探討肉身皮囊帶給人類的歡喜和煩惱;“山河入夢”欄目帶來熊育群的《山河示證》,遒勁文字擦亮神州山河;《明亮的星》推出當代詩人舒潔的精神畫像——《風自曠野,騎手躬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