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圖解2024年“國家賬本”重點,哪些數字值得關注?
何書瑤 曹俊 狄斐

隨著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預算報告和預算草案已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預算審查監督權力。加強人大對政府預算的全口徑審查、全過程監管,正是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
一組組數據,一張張圖表,盡顯財政為國理財、為民服務理念。翻開今年的預算報告和草案,數據增減之間、政策變動背后,反映著政府資金投向,傳遞著宏觀調控動向。
今年“國家賬本”有哪些新安排?哪些“大賬”“細賬”值得關注?
財政政策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我國持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支出保持強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強大財力支撐。
適度加力,是2024年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大關鍵詞,主要是用好財政政策空間、加強財政資源統籌,組合使用赤字、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稅費優惠、財政補助等多種政策工具,保持適當支出規模,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全國財政赤字達40600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5490億元,增長4%,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必要支撐。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是政府拉動投資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
202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102037億元,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安排因素后同口徑增長4.1%。其中,安排均衡性轉移支付25744億元、增長8.8%,安排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4462億元、增長8.6%。
堅持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2021年至2023年,累計安排全國財政科技支出3萬億元。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科技支出及基礎研究支出規模將進一步增長。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黨和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23年,盡管財政收支壓力很大,但民生投入力度不減。超過27萬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都在4萬億元上下,衛生健康、城鄉社區支出都超過了2萬億元。
以監督促進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人大預算審查監督深化拓展、走深走實,看緊“國家賬本”的每一筆收支,切實將“真金白銀”都用在刀刃上、花在緊要處,為高質量發展強化政策支持和財力保障。
原標題:《圖解2024年“國家賬本”重點,哪些數字值得關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