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兩會外長會·觀察|新表述、新做法、新議程:王毅釋放中國外交穩(wěn)健、開放明確信號
3月7日上午10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在90分鐘的時間里,王毅總共回答了中外媒體記者21個問題,涉及中國外交整體布局、大國關系與國際熱點問題。一連串問與答的背后,一條主線逐漸清晰呈現,即新階段的中國外交在哪些方面更有作為。

3月7日上午10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fā)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中國網記者 鄭亮 攝
2014年至今,王毅共參加了10場兩會期間的記者會。在變亂交織的國際環(huán)境下,中國外交最權威的聲音尤其受到外界關注。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在現場注意到,除了介紹中方在相關外交問題上的原則主張和一貫立場,王毅也傳遞出多個具體的新信號,為中方下一階段的對外行動謀篇布局。捋一下本場記者會,大致有以下這些重點:
在對歐關系方面,王毅宣布,中方將進一步對歐洲6國試行免簽政策;談及中非關系,王毅則透露,今年秋天中國將舉辦新一屆中非合作論壇;在解決國際熱點問題方面,王毅就巴以沖突和俄烏沖突立場鮮明地提出了較此前更進一步的行動主張;至于周邊外交方向,王毅表示,今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fā)表70周年,“愿同周邊國家一道,從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通向構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澎湃新聞從消息人士處獲悉,中方將在今年圍繞這一主題舉辦相關主場外交活動。
“整場外長會提出了很多新表述、新做法、新議程……傳遞出了中國‘堅定’與‘信心’的關鍵信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向澎湃新聞解釋稱,“堅定”是指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環(huán)境,中國作為全世界的和平力量、穩(wěn)定力量、進步力量的堅定;而“信心”則是中國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持續(xù)發(fā)展、持續(xù)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信心。
中俄新范式、中美需穩(wěn)住、對歐“開綠燈”
中國對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定調”是每年外長記者會上關注的重點。在3月7日的記者會上,王毅提及了中俄、中美、中歐、中非等多對雙邊關系,也明確表明了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基本思路:“保持大國關系穩(wěn)定,與周邊國家攜手共進,與全球南方國家共謀振興”。
澎湃新聞注意到,中俄關系是首先被問及的雙邊關系,也是全場的第二個問題。在界定中俄關系時,王毅指出,中俄雙方打造了一種“完全不同于冷戰(zhàn)舊時代的大國關系新范式”,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上,堅持永久睦鄰友好,深化全面戰(zhàn)略協作。
同時,今年也是中俄建交75周年,預計兩國還將開展多層次、各領域的密集互動。王毅也介紹,雙方將共同舉辦中俄文化年,兩國關系面臨新的發(fā)展機遇。同時,俄方今年擔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中方也將在下半年接任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雙方還將加強國際多邊協作。據報道,俄羅斯將于今年10月在喀山舉行金磚國家峰會。
隨后,在談到中美關系現狀時,王毅表示,“舊金山會晤以來,中美關系改善確實取得一些進展”。
但是,針對美方“說一套、做一套”的行為,王毅也再次提醒美方:“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的發(fā)展,積極務實地開展對華交往,言行一致地把承諾落到實處。”
相比于中美關系,王毅在回應中歐關系時,顯然帶有更多“期待”,也拿出了實實在在的誠意。王毅向歐洲傳遞的信號很明確,那就是“中歐并沒有根本利益沖突,也沒有地緣戰(zhàn)略矛盾,雙方的共同利益遠遠大于分歧?!贬槍陙須W洲堅持對華奉行“伙伴”“競爭者”和“對手”的“三重定位”,王毅試圖“糾偏”,他指出,中歐關系的正確定位應當是伙伴,主流基調應當是合作,關鍵價值應當是自主,發(fā)展前景應當是共贏。
“我們希望中歐關系能一路綠燈,暢通無阻?!边@一巧妙的比喻也寄托了中方當前對進一步深化中歐合作的期待。事實上,中方也在實際行動上持續(xù)展現對外開放立場,為中歐往來交流“開綠燈”。在當天的記者會上,王毅宣布從3月14日起對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6國免簽,無疑是亮點之一。再加上去年11月,中方已宣布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這5個歐洲國家免簽,截至目前,中方已對11個歐洲國家試行免簽。
就兩大熱點問題提出中國鮮明主張
持續(xù)延宕的俄烏沖突、巴以沖突關乎國際局勢的和平與穩(wěn)定,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無疑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在這場外長會上,王毅更為具體地提出了中方在上述熱點問題上的立場與倡議。
“中方作為負責任大國具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符合國際社會普遍期待的、能夠推動問題和平解決、實現長治久安的中國方案……體現出中國外交持續(xù)增長的戰(zhàn)略自主性和主動性?!钡蟠竺鞣治龇Q。
目前,俄烏沖突已邁入第三年,各方對于和平前景仍感遙遙無期,而俄烏之間,西方陣營內部在軍事、政治、能源甚至食物價格上皆陷入多重僵局和挑戰(zhàn)。著眼于此,王毅在外長會上表態(tài)稱,即中方支持“適時召開”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對所有和平方案進行公平討論的國際和會。
從此前的實踐經驗來看,舉辦俄烏雙方都有意愿參與的國際和會并非易事,中方提出的倡議能否落地仍有待觀察。去年8月,沙特舉辦了烏克蘭問題國際會議,但俄羅斯并未受邀。當前,瑞士政府正籌辦烏克蘭和平國際會議。不過,俄羅斯參與的可能性似乎也不高。俄外長拉夫羅夫表示,“在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無法信任瑞士?!?/p>
值得一提的是,在俄烏沖突滿兩周年之際,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于3月2日起訪問俄羅斯、歐盟總部、波蘭、烏克蘭、德國和法國,就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開展第二輪穿梭外交。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研究員趙隆此前向澎湃新聞表示,“與第一輪穿梭外交相比,各方看待此輪穿梭斡旋的視角可能更富建設性,對于中國角色和作用的期待將更加理性和務實,在廣泛分歧中爭取‘有限共識’的意愿也可能積極。”而《南華早報》3月5日的一篇報道則援引消息人士的觀點稱,有跡象表明,相比歐洲其他國家的官員,烏克蘭更認真地對待中國在調停俄烏沖突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談及新一輪巴以沖突的出路,王毅則提出,中方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呼吁個別安理會成員不要再為此設置障礙。同時,中方還倡議召開更大規(guī)模、更具權威、更有實效的國際和會,制定落實“兩國方案”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主張巴以雙方盡快恢復和談。
在分析未來巴以問題的發(fā)展趨勢時,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劉中民認為,大國對抗特別是美國在巴以問題上的消極作用,地區(qū)內阿拉伯伊斯蘭國家難以形成制衡以色列的合力,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和伊拉克民兵武裝等非國家行為體與美、以的沖突,這三大因素均不利于巴以問題的解決,而此次巴以沖突后雙方的力量失衡將更加不利于巴勒斯坦。
中國重視與“全球南方”聯合自強
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參與不僅體現在斡旋熱點問題方面,值得注意的趨勢是,中國在全球治理、國際秩序中的角色愈發(fā)受到關注,相關問題也多次出現在本次外長記者會中。
在闡述中方“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主張時,王毅就立場鮮明地提出四個“不能允許”:“不能再允許個別或少數大國壟斷國際事務,不能再允許以所謂實力地位把國家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再允許誰的拳頭大誰就說了算,更不能允許有的國家必須在餐桌上、有的國家只能在菜單里。”這些與今年2月慕安會期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提出的所謂“餐桌菜單論”形成了鮮明對照。
而“全球南方”正在成為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去年以來,“全球南方”這一概念頗受國際社會關注。從古巴舉辦“77國集團和中國”峰會,到金磚機制實現了歷史性擴員,都被視為“全球南方”力量顯著增長的表現。
王毅在此次外長會上直接表明立場、回應質疑:中國是“全球南方”的堅定一員,“全球南方”已成為國際秩序變革的關鍵力量,而不應被視為對現有國際秩序的挑戰(zhàn)。
在中方看來,“全球南方”的壯大是世界正義陣線的擴大,是百年變局的希望所在。目前,“全球南方”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已提升到40%以上,正在改寫世界經濟的版圖。而中國也始終是推動“全球南方”發(fā)展振興的中堅力量。
從王毅的表態(tài)中不難看出,中方將在今年加強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進一步團結亞非拉國家。具體而言,新一屆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將于今年秋天在中國召開,屆時,中非領導人時隔6年將再次聚首北京。同時,今年有多場重磅國際會議將在“全球南方”國家召開:俄羅斯將舉辦擴員后的“大金磚”峰會;巴西、秘魯分別舉辦二十國集團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此外,今年也是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成立20周年,中國-拉共體論壇成立10周年。
“各方都很關注‘全球南方’,特別是在慕安會上不斷強調推動南方的作用,都希望爭取全球南方的支持?!钡w隆提醒稱,各方不能忽視全球南方作為非常松散的身份認同,依附于碎片化的互動機制,具有戰(zhàn)略自主性、訴求差異性、身份多樣性等特點。全球南方國家的核心訴求,還是希望多邊互動的主線從安全議程回歸到發(fā)展議程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