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透過這五個“新”,看上海代表團今天這場“開門會議”
3月6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對中外媒體開放。會上,來自上海的全國人大代表們談經濟、論發展,既有改革開放“大事”,也不乏民生領域“關鍵小事”。
包括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在內,多名代表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干貨滿滿。澎湃新聞記者從這些問答中梳理了5個“新”,闡釋這場“開門會議”的要點。

白浪 設計
新起點
2024年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上海召開營商環境大會,發布“優化營商環境7.0版行動方案”。這是2018年以來,上海連續第七年對優化營商環境作出部署。
3月6日下午,人民日報記者的第一個提問與此有關:上海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有哪些成就?下一步目標是什么?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長龔正作了回答。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上海的閃亮名片?!饼徴f,這些年,上海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以一年一更新的頻率,先后推出七版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方案,迭代實施1101項改革舉措,有力地促進了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和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創新創業的活力足。2023年,上海日均新設企業1904戶、增長28.1%,企業總數達到289.2萬戶,每千人企業數增加到116.8戶、位居全國第一。
二是對外資的吸引力強。2023年,全市實際使用外資超過240億美元,再創新高,連續四年超過200億美元,尤其是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了65家和30家,累計分別達到956家和561家。
三是幫助企業減負增效的力度大。2018年以來,累計為各類經營主體減負超過9100億元。

上海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饼徴f,上海將聚焦各類經營主體關切,持續深化改革攻堅。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上海還將圍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出更多舉措。比如,大力清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隱性門檻和壁壘,深入貫徹落實好《公司法》、《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法律法規,全面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等等。
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顯然,7.0版行動方案也將是上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新起點。
新要求
2023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其中,“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這12個字要求蘊含深意,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出新的明確要求。
“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進一步發揮好上海龍頭帶動作用,協同蘇浙皖三省各揚所長,使長三角真正成為區域發展的共同體?!痹诨卮痖L三角一體化發展有何創新政策時,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顧軍說。

上海軌交11號線花橋段
顧軍介紹,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實施5年來,一體化發展質量不斷提升。2023年長三角地區以3.7%的國土面積,16.8%的人口規模,貢獻了整個國家24.4%的地區生產總值,25.4%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36.3%的貨物進出口的規模。
2024年,上海將持續深化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牽頭編制實施《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謀劃推進跨區域重點合作事項。
著力推進重點領域的一體化。比如,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跨區域協同,特別是要健全基礎研究合作機制,研究制定長三角基礎研究聯合基金建設方案,強化長三角地區創新策略能力建設。持續推進長三角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
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拔覀冋谘芯拷㈤L三角城際鐵路一體化運營項目推進工作機制,加快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鳖欆娬f。
顧軍表示,還將在重點區域一體化上率先突破。比如,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強三省一市自貿試驗區的經驗互鑒和復制推廣。深耕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試驗田”。建好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聯通國際國內“彩虹橋”。
新片區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上海時強調,“要大力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推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要在臨港新片區率先開展壓力測試,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賦予臨港新片區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特殊使命和重大任務。

臨港新片區
在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關于上海自貿區和臨港新片區如何進一步便利數據跨境流動的提問時,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臨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說,臨港新片區根據國家制度型開放的要求,一直在推動數據跨境流動。
“1”是正在打造國際數據經濟產業園,目前已入駐的企業將近60家,主要分三類:從事跨境數據服務的企業、正在進行數據跨境的企業、正在試點中的跨境數據企業。
“2”是兩個服務中心,已經設立跨境服務的數據評估中心,還有跨境數據的全方位服務中心,為相關企業在數據指導、評估、備案等方面提供全過程指導。
“3”是促成三個制度,為跨境數據流動提供制度型的保障,三個制度是跨境數據的流動規定,分級分類的管理辦法,跨境數據的操作指引。
同時,臨港新片區還將加快跨境數據的一般數據清單和重要數據目錄的編制。加快對接對標DEPA、CPTPP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加快跨境數據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
新質生產力
在回答關于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問題時,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副市長劉多提到,2024年上海將圍繞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強化前沿新興領域和未來產業的布局。
“及時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科研新范式,聚焦細胞與基因治療、合成生物學、腦機接口、量子科技、Web3.0、AI4S和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搶抓布局、加快突破,形成新質生產力?!彼f。

人工智能
上海將深化基礎研究先行區建設。比如實施相關人才計劃,支持優秀青年科學家“十年磨一劍”開展高風險高價值科學研究;提供長期穩定支持,以五年為周期滾動實施,不進行年度考核。
上海將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2024年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的比重將達到11%左右,力爭2027年提高到13%左右。
劉多還提到,2023年上海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啟動了7家高質量孵化器建設,2024年將加快落實這7家孵化器“一體一策”,并圍繞人形機器人、大模型等前沿領域,啟動新一批高質量孵化器建設工作。
新質生產力,與科技創新密切相關。上海高校很多,怎么發揮高校的科研優勢,更好地服務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科技進步?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用三個詞回答這個問題——跟跑、并跑、領跑。
“跟跑”,指的是高?;镜目蒲薪涃M要能跟得上當今科技發展的速度和要求。目前高校里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競爭性經費占到90%以上,這么大的比重帶來的問題是,科學家忙于爭取項目、組織答辯,很難靜下心來攻關。
丁奎嶺表示,上海在這方面的實踐比較好,比如基礎研究特區,為人才的穩定在經費上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和補充。
“并跑”,指的是高校要和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并肩作戰,高校和企業的合作,特別是央企、國企、行業頭部企業的合作,形成強有力的合作。
“領跑”,是指要找到科技制高點,要盯住熱點進行戰略布局,加強頂尖人才、優秀青年人才等人才梯隊的培養,不斷調整和優化學科的領域,在人才培養方面,不斷開拓新的學科和領域,通過教育人才科技一體化前瞻部署,通過跟跑、并跑、領跑,跑出加速度。
新空間
城市更新,能夠為一座城市創造新空間、新功能、新價值。
在回答鳳凰衛視記者關于城市更新的提問時,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杭迎偉說,2024年第一個工作日,上海市舉行的第一個會議是全市城市更新推進大會,對上海的城市更新工作進行了頂層設計、全面部署。
城市更新的關鍵,是核心功能的更新和提升。杭迎偉說,城市不僅要有高樓大廈,還要重視保護城市的記憶,大街小巷、煙火人家、繁花似錦。城市的更新不僅要強化保護利用,還要創造新空間、新功能、新價值。

上海智慧灣
杭迎偉表示,從上海城市更新的實踐中,他感到城市更新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需要有“三個注重”。
注重激發城市發展的活力。比如,上海在推進“一江一河”貫通開放過程中,讓周邊許多老碼頭、老倉庫,變成如今的演藝中心、商業中心、創意中心和創新中心。
注重科技創新能力供給。比如,上海在張園石庫門建筑群城市更新的項目中,綜合運用了建筑機器人加持的“順做法”和平移技術加持的“逆做法”,數字化建造全過程賦能,不僅實現了保護,還增加了地下空間和功能空間。
注重便民利民,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城市更新工作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上海在城市更新中,持續地打造“15分鐘服務圈”,布局教育、衛生、養老、交通等設施,讓市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個城市的建設發展既有硬實力,也有軟實力?!比珖舜蟠?、上海社科院黨委書記權衡說,經濟發展,一般理解為硬實力,文化是軟實力,硬實力讓一個城市更強大,軟實力讓一個城市更偉大。
權衡表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要注意軟硬實力相得益彰。上海正在推進“五個中心”建設,上海這座城市的影響力,尤其是國際影響力的提升,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在于文化的吸引力、文化的魅力。
上海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種文化交相輝映,推動三種文化融合創新,將助力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