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aco在中國缺少一個詹姆斯
讓漢堡在中國風靡,麥當勞用了28年時間。
那taco在中國爆火,還需要多久?
前幾天百勝的Taco Bell(塔可鐘)被企業家雜志評為了美國最好的特許經營店。
塔可鐘自1964年開業,截至2023年底已經在美國境內擁有7815家門店,在中國境內擁有120家店。
而這120家店開得可謂十分艱難。
其實早在20年前,塔可鐘就嘗試進入中國市場,不過短短五年就以失敗告終。
2017年初的時候,在百盛帶領下它又重振旗鼓,借著健康食材和NBA風潮,用六年時間一點點在中國啃下了百家門店。
怎么說呢,這開店效率和一年內拓展千家以上門店的霸王茶姬、塔斯汀和茉酸奶之流完全沒法比,過于弱雞。
taco在美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食物,不僅是籃球巨星詹姆斯的最愛,還備受中國留學生們青睞。畢竟食材健康,全靠加料,所見即所得,完美符合健康輕食的需求。

但在中國,taco卻一直啞火,這么多年一直未能引起熱潮。
為啥?
taco在中國傳播面臨三道門檻:缺乏墨西哥和街頭文化滲透助推、沒有群眾基礎和KOL缺席。
那塔可能跨過這三道坎兒嗎?需要多久?在中國市場有爆發的可能嗎?
缺墨西哥和街頭文化滲透:taco在中國寸步難行
餐飲是文化的表現形式。
外來餐飲品類能否在中國落地生根,核心問題在于是否有相應的文化傳播作為支撐。
直白點說,餐飲也是一種文化輸出。
比如韓劇流行的時候,啤酒+炸雞的組合因為《星你》火遍了所有炸雞店;五郎叔因為《孤獨的美食家》爆火,中國一二線城市新開了無數家日式深夜食堂……
文化強勢的時候,餐飲也能順勢擴張。而回到taco這個外來品類,則要看它背后代表的文化到底是什么?
taco首先代表的是墨西哥文化,而這對于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都是遙遠且陌生的。
墨西哥著名演員能想到哪位嗎?知名電視劇或者電影有印象嗎?都沒有,恐怕古老的阿茲特克文明都比現代的墨西哥文化有辨識度。
沒有強勢的文化輸出,又有語言隔閡、地理距離還遙遠,taco在中國的普及成本自然居高不下。
當然,taco背后除了墨西哥傳統文化,還有街頭文化。

街頭文化在美國尤其是美墨邊境十分流行,最早是邊緣群體逐漸形成的亞文化,而這種帶有典型反叛意識和挑戰特征的文化,在中國很難成為主流。
就好像歐陽靖來中國說嘻哈,也要經歷本土化改造一樣,taco想要真正在中國流行,也要經歷一番中式改造,而推動改造需要廣泛的群眾基礎或者強勢KOL。
但taco顯然都沒有。
沒有群眾基礎:就算本土化也打不贏肉夾饃
墨西哥文化的傳播弱勢和街頭文化進不了主流語境,這只是限制taco在中國流行的一方面因素。
更重要的,是中國本來就沒有taco的受眾,而且就算將它本土化也干不過中國傳統小吃肉夾饃。
塔可鐘在美國能開近一萬家門店,原因是有強大的墨西哥移民作為后援團。taco是那么多老墨們的家鄉菜,何愁沒有群眾基礎。
而且美國本來就是種族大熔爐,多元化背景讓人們更容易接受異國文化和異域食材。而老墨移民就像傳教士,讓taco直接遍地開花。

反觀中國,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相對保守,更傾向于選擇本土食物,而且中華飲食博大精深,數不勝數的自有品類更降低了人們嘗鮮異域風味的可能。
異域菜系在中國餐飲只占不到1%的市場份額,總盤子小再加上沒有大批移民受眾助推,讓taco在中國的發展舉步維艱。
當然,從taco的形態,餅皮+肉+菜的結構雖然很像肉夾饃,有本土化對標。但肉夾饃在中國是真正的街頭小吃,相對taco有絕對的價格優勢和地域受眾。
詹姆斯的Taco Tuesday:肯德基的“瘋狂星期四”?
taco在中國沒能普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強勁推力,也就是沒有KOL。
餐飲是有階級的,而且是由高向低普及,由上至下滲透。這就體現了KOL的重要性,比如松露最早是拿破侖愛吃,然后才風靡了整個歐洲貴族圈。
到了taco也一樣,而帶領taco出圈的那個人,正是NBA球星詹姆斯。
詹姆斯酷愛taco,每周二都要帶全家人吃上一頓還要發到社交媒體上。各種和taco的合照,再配合上他魔性的語調說出“taco Tuesday”,直接讓這款墨西哥小吃分分鐘殺上熱搜。

Taco Tuesday一瞬間成為媲美“瘋狂星期四”的存在,詹姆斯帶著taco殺瘋了,球迷們紛紛涌進taco店,而詹皇也順理成章成為塔可鐘的代言人。
如果說taco在美國的流行得益于詹皇光環的加持,那在中國,這樣的KOL顯然還沒有出現。
這主要是兩方面原因。
一是中國KOL在推廣餐飲時,更看重品牌與個人形象的契合度,而taco的品類存在感較弱,市場定位模糊,口味和特征也沒有街頭小吃有煙火氣,難以入美食博主們的法眼。
二是墨西哥美食的門店密度較低,市場認知幾乎沒有,就算推廣也沒有店鋪能承接轉化巨額流量,消費者更難理解taco的魅力。
taco在中國的路可謂道阻且長。
塔可鐘受制于上述因素,也算是屢戰屢版,而且產品也和地道的墨西哥taco逐漸背道而馳,反倒更像是黏黏糊糊裹著濃厚沙拉醬的漢堡+熱狗混合物,把本來的異域文化也丟了。
那taco什么時候才能在中國起飛,從配角晉升為主角?
只能說,“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立夫食話”(ID:lifu_talk),作者:立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