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4種主動放棄上岸后的人生

《一人露營》
2月26日,多地陸續公布了2024年考研分數線。據教育部消息,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考考試報名人數為438萬,比2023年下降36萬人,為連續8年增長后首次下降。與此同時,國考報名人數超過290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近4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上岸”正在成為這個時代新的祝福語。不論自愿與否,考研和考公,是年輕人實現穩定生活為數不多的途徑。但是,誰來定義“穩定”?當上岸變為唯一正確的結果,人又要如何應對“岸”以外的生活?
不久前,我們向看理想的朋友們發起征集,想要探索“上岸”之外的生活可能性,那些主動放棄上岸的人在想什么?他們過上了怎樣的生活?而上岸本身真的能夠定奪人的一生嗎?
愿你無論是否上岸,都能夠盡量活得自由、快樂。
道路千萬條
@水芝好怕
看到皮劃艇運動員掉到水里、游回岸邊,之后又回到水里繼續訓練,我就決定放棄了。所有人都上岸的話,讓游泳運動員、皮劃艇運動員怎么辦呢?
我打算去做游戲主播了,偏離了原來設想的路。
@小安
畢業那年考研,分數線提高了,沒考上,決定放棄。后來做了記者,開始走南闖北,感覺這樣的生活很真實,如果所有人都能真實地活著就好了。
@蛋蛋
大二開始一直夢想考研,以為考了會有不同的人生道路。直到大四實習了一年,就業環境、經濟都不太好,同時家里需要自己快速成長起來,所以放棄了考研這條路。
畢業后我選擇了就業,目前已工作半年。我不能說當初的選擇是不是正確,我現在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如愿,但我并不后悔當初放棄考研。我想對目前糾結是否考研的朋友說,道路千萬條,考不考研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過哪種生活,以及做完選擇不后悔。

《重啟人生》
@今天你寫代碼了嗎
去年三月復試結果出來后,就放棄二戰了。我的背景是,雙非一本金融工程專業,考研金融科技沒上岸。
我以前學過編程課,對計算機感興趣,很想往計算機和金融結合的方向走。沒上岸就去春招,開始對金融行業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問了很多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和前輩,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3月決定自學轉碼,6月學習后端開發的內容,并且申請了本校的網安第二學士,參加學校的實驗室打比賽做項目。現在很開心,我很喜歡寫代碼的感覺,正在準備暑期實習和秋招。

@Miu
去年12月,工作核心項目推動各種無望,全院上下一心不做項目,讓我覺得沒必要再呆下去了。不是因為情緒想跑路,而是決定“下岸”。
假期去了準備跑路之后生活的城市,下載了招聘軟件聊了十幾家公司。變化是對辭職之后的生活期待更實際也具體了,新的問題很有意思,是發現根本無法回避又回到了老問題上——什么才是自己認為值得過的生活。或許終極問題不會有終極答案,但可以持續探索。
@發瘋哈哈哈
畢業后待業六個月的時候徹底地放棄了考公。因為焦慮到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的程度,我打算不再和“體制”死磕。至今為止,我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從考公“上岸”到工作“上岸”,似乎退了一步,也并沒有海闊天空。
在這之后,我很少關注體制招聘,也不再輕易為“上岸”、“落榜”、“內卷”等捆綁,開始了大量非功利性的閱讀,讀歷史、讀文學、讀社會,逐漸與困境和解,逐漸明白并不是只有我這一代人如此艱難、如此困惑。
不想讀了
@星光燦爛
第一次放棄是大學本科的時候,家里沒錢支持,后來去做了工程師。第二次是十年工作后有機會讀研,但我不想讀了。
@胡三水
在準備自己畢業設計的時候,覺得不能一心二用,放棄了考研。在那之后,我專心創作出了一部自己的微電影作品,很滿足,也沒有后悔。
@栗栗安
在我發現自己根本不想當公務員的那一刻,這一切對我而言都失去了吸引力。

《怪物》
@十一YOLO
大學畢業后決定不再二戰。當時心情不好,因為第一次考研沒上岸,在備考過程中,心情非常抑郁,漸漸開始明白好像即使讀了研究生,我的心情也不會變好。
后來決定gap year了,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情,通過旅行認識了很多很多人,讓我明白人的活法不只一種,每個人都可以活得萬分精彩,這和你的學歷,經濟情況沒有太大的關系,關鍵是你要懂得如何調整自己,尋找自己。
平靜地生活
@貓生魚骨
在參加了一場千人筆試以后放棄了考公。當時去考試,看見一個崗位需要一間千人會議室才能坐下的時候,覺得這個世界太荒謬了。
雖然大環境不好,但也沒有再想考公了。現在每天正常地上下班,人生好像也沒有什么不同。
@亂塘草
2021年5月,是我最后一次參加公務員面試,不出意外,依然被刷了,自此之后,自己覺得跟公務員再無緣分,選擇了工作。
后來做了律師,還在為一日三餐奔波,但感覺很好,很充實。

《百萬元與苦蟲女》
@肥肥云
今年2月26日,考研出分日也是我的生日。做出來一切釋懷的樣子是想讓爺爺奶奶開心。
那天我好好吃了晚飯,因為奶奶會擔心。期待接下來的另一條路會讓我快樂一些吧。
想讓自己開心
@thing
2022年考研前突然生病,低顱壓頭痛,完全站不起來,站起來就痛到嘔吐。每天只能躺著治療,差不多耽誤了兩個月。當然,我沒考上,也不準備繼續了。
最開始我還是把上岸讀研作為自己必須要完成的事情,認為考不上研我這輩子就完了,那段時間(大概好幾個月)我感覺我都抑郁了,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怎么樣都開心不起來。
不再考研后我去廣東上班,開始健身、徒步、騎行、滑板……慢慢地發現生活太有意思了,現在除了正常的工作也是一個小紅書健身和女性博主,剛剛接到了第三個廣告,真的很開心。
對了,我最近還養了一只小鸚鵡,超級可愛!在里,那個剃寸頭的女孩也是我,現在已經剃了四次啦!準備繼續保留這個方便的發型。之前聽道長的《八分》有講到香港郊區的野豬什么的,去年也去香港嘗試了幾次不同的玩法(citywalk、露營、徒步)。對了,還有騎行,有一次我騎行來回120km去深圳找朋友聊天,從早上4點騎到9點,在朋友家吃完午飯,聊會兒天,又騎車回去了。
說的好亂,但我現在真的很愛我的生活和一切。(除了工作)

@沐七七
2023年3月放棄考公了。22年7月裸辭在家考了一年還是沒上岸,逐漸認清當下的狀態,年齡,城市等原因,繼續考公實在是性價比不高。
放棄后開始找工作,重新和社會建立連接,通過運動改變心態。最后發現,心態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才是真正影響你走向哪里的關鍵。現在找到了工作,回頭看裸辭的一年,還是挺有勇氣的,那一年能更多地看看自己的內心,清楚自己要什么,算是找到了工作興趣點,明白自己的需求了,不再鉆上岸的牛角尖,才能獲得現在的快樂生活。
@安黎
在意識到我在考公路上一頭猛沖,而忽略了身邊的人和風景時,突然覺得上岸沒那么重要了。
決定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度過下班后的日子,去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想擺爛就擺爛,更加隨性地活著。
@子牧
2022年11月的時候,我剛畢業半年,結束了剛好一年的公務員備考。也是知道自己可能真的考不上吧,不愿意再去勉強那個不喜歡的結局了。
一個人來到浙江的一個小縣城里面,做了咖啡師,快樂了半年,也痛苦了半年,但知道自己活得更加真實了。

@Eleanor
高中畢業后,仿佛所有的決定都是為了一份穩定、體面同時福利待遇不錯的工作。“放棄”考公考研前后也并沒發生什么特殊事件,只是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卷不動”了的事實。
不再執著于考公考研后,我找了一份對比同齡人不上不下的工作,仿佛已經宣告了前半生的失敗。但我領養了一只小貓咪,學著抽離大環境,漸漸找到了一種“精神勝利法”——吃好喝好睡好,衣食無憂才是我本來的追求,我生來最開始并不是為了追逐和超越,活成一只貓咪也很不錯。
想自由
@vv
決定放棄的時候家里發生了聲嘶力竭的爭吵,后來瞞著家人去工作。
兩年了,其他家人放下了,唯獨媽媽時不時冷不丁來一句“考研吧”,研究生這三個字時刻刺痛她,也刺痛和她在一起的我。
@少頃
2022年考研筆試成績出來就決定放棄了,然后去工作,開始擁有十四歲以后人生中最好的一段睡眠。
@Alex
決定放棄是在2023年國慶獨自一人出國旅游后,我發現自己可以依靠有限的經濟能力去追求真正想做的事情,就有了走出去的勇氣。
那之后,新年我又一個人去了菲律賓,在旅行中體驗孤獨和遇見同行人的快樂,并計劃今年去日本,通過親身走訪,確定下一步努力走出去的目的地。

《森林民宿》
@阿魚
去年四月吧,一想到我下半生要困在一個房子里做幾萬次重復的事,掙波瀾不驚的工資,我就感到恐懼。
在體檢環節放棄上岸機會之后,選擇去喜歡的公司打工啦!現在每天吃好吃的東西、去公司健身房跑步、迎接日出、在喜歡的城市游蕩、到處旅行、時常出差……不管!成為了我喜歡的大人!
@姜不甜
今年成績出來后,我決定不再二戰了。
我去旅游,國內去了江浙一帶,國外去了土耳其,然后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外貿。這段時間我發現,人生可以實現很多不可能。以前會覺得只要讀書上岸就可以更加舒服自由,現在發現不上岸后到另一個領域也可以瀟灑快活,想賺錢就賺錢,賺夠錢就去玩,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Aiskye晴天
我應該不算是放棄考公考研,而是上岸了又自己下了海,而且自己還是不會游泳的那種人。其實也沒有發生什么很特別的事情,只是一開始上岸的時候覺得自己可以適應一輩子在那樣的工作環境里工作,可是,身體越來越騙不了自己。一坐去上班的通勤車,我就開始心口憋悶,下班后直到下了車,才覺得差不多算是結束了一天的工作。
在100人里面有101個人勸你上岸的時候,我辭職的選擇顯得令人匪夷所思,有些任性,甚至被說成大逆不道。但是真正做了之后,也還活著。
去年3月的時候開始辦手續,走流程,一切結束后我毫無準備地出國了,去留學。要說人生的不同,沒有固定的工資了,會擔心不工作就沒錢交房租吃飯,陌生的環境和語言時常讓人感到沮喪和不安,一邊學習一邊打零工真的身體很累。
一樣會有很多新的問題和讓人焦慮的事情發生,可我好像那種心口悶疼的反應很久沒發生了。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也許不會取得世俗意義上人們認為的成功,更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如以前過得好了。可人生似乎也沒有正確的選擇,只有承擔選擇。
社會時鐘的存在似乎讓正常人過著正常的生活成了一件很“理想主義”的事情。應該是:“如果上岸已經從一種生活方式變為唯一被推崇的選擇,那么這就是對個體生命的暴政,也是對生命體驗的漠視。”我記得當時看到的時候感動了很久。或許以后我也不一定能找到健康的、不會出現生存危機的狀態,但,總要有勇氣試一試吧。
能夠通過一個選擇便逆天改命的故事更多出現在影視和文學作品中,真實的生活沒有爽文敘事,無論上岸與否,大家都在繼續生活。
放棄上岸的理由也有很多,其中最重要也最簡單的一條,可能是想努力讓自己開心。在日趨動蕩的世界里,善待自己、取悅自己,已經是普通人所擁有的為數不多的自由。
人活一輩子,總要為自己做點什么。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做出由衷的選擇。
編輯、撰文:汁兒
策劃:看理想新媒體部
封面圖:《森林民宿》
原標題:《24種主動放棄上岸后的人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